煙霧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在東亞國家高發,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雙側頸內動脈末端進行性閉塞伴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因形似“煙霧”而得名。近年來,我國煙霧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但在診斷和治療方面仍存在諸多爭議。202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發布了新版專家共識,對煙霧病的診療進行了全面更新。
一
流行病學特征
發病率與患病率:地域和種族差異顯著,亞洲發病率高。日本發病率最高,我國大陸部分地區患病率較高且逐年增加,歐洲和美國相對較低。
年齡分布:確診年齡跨度大,兒童多在5-9歲發病,成人發病高峰因地區而異。
性別分布:多數研究顯示女性患者較多,但我國部分地區研究結果不同。
遺傳特征:約12.1%的患者有家族史,存在一定遺傳傾向,多個基因位點與之相關,環指蛋白213(RNF213)基因突變研究較深入。
二
診斷及評估要點
評估內容:全面采集病史、體格檢查,重視認知功能和人格改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影像學診斷“金標準”,CT、MRI可用以評估腦實質損害及顱底異常血管網,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逐漸成為其篩查評估的主要方法,多種檢查評估血流動力學和腦代謝。
分期系統:Suzuki分期廣泛應用但有局限性;側支循環分級基于全腦DSA,與病情密切相關;柏林分級系統可評估臨床嚴重程度和預測術后并發癥。
認知功能評估:約1/3-2/3患者有認知障礙,影響多方面認知域,術前和隨訪評估很重要,推薦使用成套神經心理學量表,結合多種技術綜合評估。
診斷依據:DSA和MRI/MRA的表現為主要依據,同時需排除多種合并疾病。
鑒別診斷:單側煙霧病和疑似煙霧病需鑒別,疑似煙霧病診治參考煙霧病和煙霧綜合征,建議全面評估,多模態檢查輔助診斷。
三
治療方法概述
藥物治療:預防缺血性卒中及對癥處理,包括抗栓、鈣通道阻滯藥、他汀類、止痛、抗癲癇、神經保護藥物等,但各類藥物應用需謹慎權衡利弊。
手術治療:血流重建術是有效治療方法,包括直接、間接和聯合血流重建術,各有利弊,應個體化選擇手術方案,把握手術時機,妥善處理伴發動脈瘤,同時注意手術資質認證。
康復治療:總體參考卒中康復方案,主要包括肢體康復鍛煉、缺血預適應等。近年來,神經調控技術如經顱磁刺激(TMS)正逐步應用,但缺乏高級別證據。
四
圍手術期管理
并發癥管理:常見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TND)、卒中及癲癇,需早期診斷并針對性處理,如控制血壓、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劑等。
預防措施: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抗血小板治療、控制血壓等有助于預防圍手術期并發癥,術后癲癇應盡早藥物控制并完善檢查。
結語
新版共識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全面、詳細的診療指導,有助于提高煙霧病的診治水平,改善患者預后。但仍需更多研究完善相關內容,推動煙霧病診療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煙霧病和煙霧綜合征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24, 40(03):220-229.
掃碼下載原文獻
以上內容由依瑞德集團醫學中心整理,
有不足之處請指正,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取更多前沿資訊
最新 | 腦卒中重癥康復指南
TMS聯合fNIRS:神經調控成果速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