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很多業主群和小區都在轉發同一篇文章,隔空聲援華南新城的業主。
而事情的起因,來自12月的一起“神秘事件”:
那就是華南新城業主在籌備業委會之際,在業主人數以及專有部分面積綁定率雙雙超過2/3投票門檻后,小區面積突然暴增8萬方!
成立業委會,更換物業公司,通通被迫延后……
01
小區面積驟增8萬方!
為何踩點補交房產證
跟很多小區一樣,華南新城成立業委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方面,隨著業主自治理念深入社區,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業委會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最佳武器。.
不管是更換物業公司,還是追回社區公共收益,都需要有業委會的支撐。
想拿回社區管理話事權,第一步就是業委會。
另一方面,是華南新城業主普遍不滿康景物業的管理水平,問題包括但不限于糞池屢屢爆涌、頻繁停水、雨污分流工程無證施工等等……
打開“華南新城業主之家”公眾號,掌牛哥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業主們的怨氣、咬牙切齒的憤怒。
綜合康景物業在業內和廣州其他小區的口碑,其管理水平也確實是有待提高。
而想更換康景物業,成立業委會的前提,則是召開業主大會。
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
“業主可以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具體條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p>
劃重點!參與表決業主人數和專有面積,必須同時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才算成功。
華南新城作為一個樓齡20多年的大盤,組團多,關系復雜,部分業主年紀偏大……要達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綁定門檻,是很不容易的。
為此,“華南新城業主之家”從去年6月起,就反復呼吁業主綁定電子投票系統,同時安排了志愿者線下掃樓,擺攤宣講。
圖源:華南新城業主之家
經過業主們的不懈努力,終于在9月份滿足了綁定人數和專有面積在三分之二以上的要求。
圖源:華南新城業主之家
只是大家沒開心多久,后續工作還在推進時,有業主在12月中旬時意外發現,面積綁定率,悄悄從67.36%退回到60.32%!
已綁定面積沒變,但是作為分母的總面積,忽然多出整整8萬方!
圖源:華南新城業主之家
這種感覺,相當于跟本來已經在沖刺、準備撞線的人說:
“不好意思,終點錯了?!?/p>
“前面還有10KM?!?/p>
業主們的憤怒和沮喪,可想而知。
而在情緒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新的疑問:
一個二手大盤,為什么會二次發育,面積增長?
此前,物委會已經公示過小區的業主清冊,核對過總面積無誤,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如果數據真的有誤,按照相關規定,是要向全體業主公示的。
那為何沒有公示呢?
針對以上疑問,相關部門在南方+采訪中是這樣回應的——
先是番禺區南村鎮房管所的工作人員承認,自己收到了一沓房產證,是地產公司給的。隨后,他就把這些轉給了區住建局,由區住建局負責核實。
番禺區住建局法制物業科負責人解釋說,他收到了街道的發函,輔助了房產證等相應證據,住建局根據法規更新了電子數據庫。
電子投票庫的信息也是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給過來的,不排除會有疏漏,因為他們是通過地址搜索來計算的,而有些業主產權不是以小區通用名來登記的,這樣就會有遺漏。
住建核實后更正錄入,這是一個打補丁的措施。住建部門也是依法行事,絕對不是為了抵制業委會成立才這么做的。
這樣的解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但從華南新城業主反饋來看,他們似乎并不買帳。
12月26日,番禺區住建局與南村鎮政府聯合給華南新城物委會發出《關于依法依規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的指導意見》,矛盾升級擴大。
由于系統上綁定的專有面積未達到三分之二,華南新城只得先行組織業委會候選人預選活動。
截至目前,業主大會未能順利舉行。
02
增加面積阻擾業委會?
此前曾有相關案例!
當下,華南新城業主的不滿和懷疑,正從物管、房地產公司向街道以及相關部門蔓延。
在一點上,不怪業主草木皆兵,也不能說是群眾就相信這些陰謀論。
而是大家身邊,就有相似的案例。
僅僅是公開報道過的例子,就有天河區的美林湖畔、橡樹園小區和海珠區的僑城花園小區。
這些小區無一例外,都是在業主綁定信息途中或者結束以后,社區面積離奇增加。
業主遭“背刺”后,發現系統把公建配套作為小區面積加進去,導致投票結果達不到三分之二的標準。
可見通過增加小區面積,阻擾業主大會和業委會成立的情況或許是個別案例,但也確實存在。
而且就差一點,就真的成功了。
幸好這些業主都是狠人,沒有放棄抗爭。
經過訴訟,法院判決公建配套設施如學校、幼兒園雖然有產權,但當公建配套房屋的物業管理相對獨立,不需要履行繳納物業服務費等業主義務、不參與小區共有事務管理的,則其面積可不予計入小區業主大會表決的專有部分面積。
公道自在人心,法律是公平公正的。
對于華南新城成立業委會的曲折,掌牛哥不敢妄下結論是誰對或者誰錯。
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到購房者的艱難處境:
買房怕買貴,怕降標,怕貨不對板。
入住以后當家作主,關關難關關關過,想換物業可能還得受制于舊物業和地產公司。
既然業委會是所有業主的法定權益,符合國家倡導,那是不是應該降低成立門檻,簡化制度設計,以鼓勵業主關注小區管理、積極參與其中。
在這點上,掌牛哥認為相關部門起碼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深入一線調研。
與此同時,對比發展了三十多年的商品房市場,業委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其發展壯大一定會伴隨著各種客觀問題。
業主既要給予多點耐心,更要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參與甚至是抗爭。
只有自己當主人夠硬氣,才能避免別人鳩占鵲巢。
注: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2*本文只供參照,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