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前任 CEO 約瑪·奧利拉在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為什么,我們輸了。”
其實,沒有做錯,并不代表做對了。彼時,被諾基亞所看不上的安卓陣營,才剛剛嶄露頭角。而如今,安卓陣營已經拿下了全球手機市場中 8 成的市場份額,在國內,根據 Counterpoint 發布的數據,安卓陣營的 vivo 更是連續三年零三個季度獲得了國產手機銷量第一的成績。
這樣的領先,說明 vivo 一定做對了很多事,他們到底有什么秘訣?抱著對這些事的疑問,編輯部奔赴 vivo 總部參加了 “ vivo 會客廳 ” 活動,在 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 中央研究院院長胡柏山的分享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vivo 可能不是最懂營銷的廠商,但它一定是最懂洞察用戶的廠商。
手機市場周期不斷演變,淘汰了非常多的廠商。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機的廠商 HTC,現在卻已經出售了手機業務;“ 美國總統都愛用 ” 的黑莓,因不適應智能機生態也逐漸沒落;如今市場行至新的拐點,整體出貨量承壓、內卷加劇、AI、MR 等新技術涌來,行業再次被焦慮情緒籠罩……
vivo 作為一名在手機行業深耕近二十年的老兵,似乎每次都能穿越周期、穩健前行,而胡柏山卻說:“ vivo 不是穿越了周期,是跳出了周期。”
他表示,跳出周期的原因是 “ 用戶導向 ”,這是 vivo 的核心競爭力之一,vivo 所有的決策或者說所有的產品的方向,都要回到用戶導向上。要搞清楚目標用戶是誰、搞清楚目標用戶的各種場景,包括使用場景、購買場景、生活場景,從而找到黃金標準,知道好和不好的標準在什么地方。
在早期,vivo 通過大量市場調研發現音樂是年輕人購買手機時的主要考量之一,但市場上智能手機的音質并沒有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于是 vivo 決定要從這個市場缺口切入來滿足用戶?,F在,vivo 則是把握住了用戶們對影像和電競的需求打造了 vivo 與 iQOO 協同的品牌矩陣。胡柏山表示 2024 年 vivo 增長速度相對較快的原因就是兩個品牌協同的比較好,滿足了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為了把用戶的需求滿足到極致, vivo 從 4 年前開始把 NPS( 凈推薦值, 可以簡單理解為評估產品口碑的指標 )體系建立了起來,他們會在每一款產品上市以后的一個月,六個月,七八個月,分三個階段做 NPS 監控,根據 NPS 來優化產品的體驗。
NPS 在過去讓 vivo 了解并補上了自己的短板,在未來,他們希望通過 NPS 了解用戶最關心的長板方向,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長板,他們的目標是 NPS 每年比上一年提高 20% 。
圍繞用戶需求,使長板持續變長的一個例子是影像,胡柏山說了個有趣的場景,“ 11 月初,我參加了刀郎的演唱會,現場感受到每個人舉著一個手機,我看我前邊的人手機拍不清楚他也拍?!?/p>
影像功能的不斷升級,會釋放更多換機需求。vivo 2024 年推出的影像旗艦 vivo X100 Ultra 首次搭載了蔡司兩億像素 APO 超級長焦鏡頭,硬件的突破匹配舞臺模式算法,在消費者心中種下了 “ 演唱會神器 ” 的心智種子,隨后 vivo 推出的 X200 Pro 也是繼續把長焦發揚光大,有效滿足用戶演唱會場景需求。
vivo X200 Pro 破紀錄的銷售成績,足以說明用戶對 vivo 技術、產品的認可。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過去很多演唱會門口會有人提供三星產品的租賃,而現在 vivo 的長焦舞臺優秀體驗正在讓它成為公認的新一代 “ 演唱會神器 ”。
這,就是用戶導向的力量,無論市場怎么變、用戶怎么變,只要緊盯用戶最核心的需求,打造出最適應用戶需求的產品,便能不受所謂的周期動蕩因素所影響。
那么,只是洞察到了用戶的需求并從用戶導向出發去開發產品,就足夠了嗎?答案顯然是不夠。
用戶對產品體驗的需求往往是趨于極致的,而想要滿足這樣的極致需求,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來支撐。
比如 vivo 手機近年來在影像方面進步顯著,全焦段 4K 60fps 10bit Log、4K 電影人像視頻,以及首次 4K 級拍后編輯功能等專業視頻能力,都是 vivo 率先完成安卓陣營從 0 到 1 的突破,背后就是藍圖影像技術創新的厚積薄發。
“ 演唱會神器 ” 的稱號也是對技術實力的最佳褒獎,依托藍圖影像技術沉淀,vivo 與蔡司展開聯合研發,打造出了 APO 超級長焦鏡頭,首次應用與移動影像的 APO 設計搭配浮動鏡組技術等技術創新,大幅提升了手機的變焦質量,使 vivo 的長焦優勢顯著。發力共研的同時,vivo 還在自研影像芯片和算法矩陣,進一提升成像效果。
正所謂 “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 ”,“ 自研+共研 ” 的形式是 vivo 一直所追求的,既保障了自己的競爭力,也促成了整個生態的繁榮。
另一個例子是 “ 藍晶芯片技術棧 ”,vivo 正是基于自研的 “ 藍晶芯片技術棧 ” 推動了與 Arm、聯發科等芯片公司的合作,從底層技術參與到芯片的定義、開發到調校。全球首款全大核架構智能手機芯片聯發科的天璣 9300 處理器,就是與 vivo 一起共同研發的,vivo 與聯發科的共研也成功達成共贏局面,vivo 技術競爭力增強,也幫助聯發科高端市場贏得了更多認可。
就像胡柏山說的那樣:“ 好企業讓自己過的好,更好的企業是讓更多人過的好。自研是根,共研是葉,根深葉茂才是開花結果的理想環境?!?/strong>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沉淀,“ 藍科技 ” 矩陣內的多項能力已經在業界處在領先位置。而且,藍圖影像、藍海續航系統、藍晶芯片技術棧、藍心大模型、藍河操作系統等技術成果還將隨著持續投入而不斷擴充。
這些藍科技,與 vivo 的用戶導向形成了一個閉環,組成了 vivo 的增長飛輪:找到的用戶需求都能被技術很快解決,用戶的需求被解決后會提出更新、更有難度的需求,vivo則繼續以更先進的技術提升用戶體驗。
如此往復循環,vivo 就會越飛越快,越飛越高。
在 vivo 會客廳現場,知危編輯部問了胡柏山一個問題:過去十年,手機市場雖然大家卷內存、卷 OS 的體驗,卷屏幕素質,但大家的重中之重都是影像,尤其高端旗艦,大家最大的賣點都是影像?,F在AI出來以后,大家都認為AI是未來趨勢,你怎么看待 AI 的地位,AI 未來會取代影像嗎?
胡柏山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給人一種極致務實的感覺,他并沒有像市場上的很多人一樣過度吹捧 AI 帶來的變革,而是做出了冷靜、理性的分析。
他表示,影像一定是重中之重,還有非常高的天花板,vivo 自己所定位的最終目標是取代絕大部分的單反相機的場景。
他認為,現在假設單反的常規的焦距表現是 100 分,vivo 的主攝已經接近 80 到 85 分了,而在長焦和視頻的表現上,都還與單反相差較大 “ X200 Pro 演唱會場景在 10 倍還是 OK 的,20 倍的時候在晚上的拍攝效果,能夠看得清楚這個人是誰,但還沒達到用戶能朋友圈分享的程度?!?/p>
所以,在未來,vivo 希望通過芯片、算法的提升,讓長焦功能更進一步,這是會讓用戶所興奮的。
而關于 AI,首先胡柏山認為 AI 一定是未來。目前,vivo 已經發布了自研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并在行業中率先跑通了 1B、7B、13B 的端側大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差異化的 AI 體驗,比如 vivo 手機的 “ 原子島 ” 功能具有 “ 意圖識別 ” 的能力,它能提前預判用戶的需求并給出相關服務推薦,比如你拖了個地址到 “ 原子島 ”,它就能立馬給你推薦導航 App。
但向未來眺望,他也表示,距離理想狀態中的 “ PhoneGPT ” ,也就是手機可以高度自動化的執行任務,技術上離實現還需要很遠,除了模型的因素,硬件也不滿足需求。
正因體驗升級空間依然廣闊,胡柏山認為手機無疑是新質生產力,會不斷的更新、迭代、帶動相關技術發展,vivo 也在不斷地對設計、影像、系統、性能四大長賽道進行投入。
另外,現場還有人提問,現在汽車那么火,為什么不去做汽車?胡柏山的回答進一步顯露了 vivo 的行為準則,他表示,2019 年底的時候 vivo 做過調研,如果轉去做汽車,vivo 能復用的技術只有 10%,跨度非常大,這件事他們并不擅長。
可見,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在各種誘惑和壓力之下,vivo 一直都聚焦于自己專業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技術、用戶洞察等優勢,極度務實地去做正確的事。
在知危編輯部看來, vivo 的聚焦和務實,實際上就是在嚴格地貫徹著亞里士多德提出的 “ 第一性原理 ”。
堅持用戶導向,做用戶需求的產品而不是玩花活兒是遵從第一性的、為了打造更好的產品而進行長期技術投入也是遵從第一性的、不盲目跟風聚焦主業更是遵從第一性的。
在活動最后的圓桌會上,胡柏山提到了 vivo 的核心價值觀:本分。
知危由此突然意識到,“ 本分 ” 二字,其實正是 “ 第一性原理 ” 這個抽象哲學概念的具象化表達。
或許,vivo現在所取得的成績,他們自己在過去也沒預想過,因為堅持本分注定是要心無旁騖、不功利的。而本分這個重要的 “ 因 ”,最終讓 vivo 把一個個正確決策積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正確,才有了現在豐碩 “ 果 ”。
這其實也對 vivo 的未來勢態做了預告。比如 vivo 接下來要發力的海外市場,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習慣,這些龐雜的區別,對出海的手機廠商們是一種挑戰。而秉承 “ 本分 ” 之道的 vivo,將在復雜的市場中得心應手。因為vivo 總能通過用戶導向型創新把握好用戶的需求,隨后再通過長期投入的技術底蘊把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呈現出來。
正如胡柏山所講,以用戶為導向和持續的長賽道投入,讓 vivo 有底氣在全球市場跟蘋果和三星去抗衡。
所以,回到我們最開始的疑問:vivo 的成功到底有什么秘訣?
答案應該是:vivo 沒有秘訣,本本分分做好手機,就足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