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在前幾天分享童書的一篇文章下,有朋友問“怎么識別好的童書?”
回答這個話題,需要一整篇文章的篇幅。
這不,分享文章來了~
接下來以《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為例,分享個人識別好童書的一些心得。
童書品牌
看童書久了之后,會有偏愛的童書品牌,比如個人偏愛“浪花朵朵”。
從我經常分享的童書書評中,也可以看到對“浪花朵朵”的喜愛。家中的書架,半數以上都是“浪花朵朵”家的。可以說“浪花朵朵”陪伴著我家老二的成長,對于“浪花朵朵”的圖標,孩子無比熟悉。
每次,只要浪花朵朵上新書,都會關注。有喜歡的,就入手,就像2024年11月出版的這本《刺猬的家》。
《刺猬的家》的具體哪些方面,讓人覺得它是一本好童書呢?
作者
這學期,我家老二學校有一周一次的借書,他從學校借閱的書籍,都是同一位作者。看完了,繼續追下一位作者。
老二的閱讀屬于無意識追作者,老母親相對來說屬于有意識。《刺猬的家》是美國童書作家、插畫家蘿倫·卡斯提羅的新作。在《刺猬的家》之前,蘿倫·卡斯提羅先出了《刺猬的新朋友》。
既然是同一作者的書,那肯定要一同入才看得過癮。下次蘿倫·卡斯提羅出新作,還會追嗎?會的。
沒辦法,喜歡一位作者的風格,只要出新作,都會一直追。所以,童書世界,也是看不完的節奏。
下回分享個人最喜歡的一位童書作家~
譯者
除了作者,譯者也是辨別優秀童書的因素之一。
對眼緣的譯者,能讓作品讀到人的心坎里。《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的譯者都是“十畫”。
之前讀過十畫翻譯的《氣呼呼帽子》,很對眼緣。所以看到《刺猬的家》、《刺猬的新朋友》也就沒有猶豫。
關于譯者,孩子們在閱讀時,不會太關注。但大人們在選書時往往會糾結,到底選哪一個譯者的版本更好。
尤其經典童書,不同版本常常會看到不同的譯者,讀起來的感受完全不同。在不同的譯者之間如何選擇?多看看別人的分享心得,自己也多做比較,時間久了,也就有了自己的選擇標準。
不過,大人喜歡的文風,孩子不一定喜歡。如果是為孩子選書,還是要以孩子的口味為準。
不管如何,優秀的外國童書,一定有好的譯者。
顏值
不得不承認,童書世界也是卷得很吶!
看童書這么多年,發現給孩子選擇的童書,其中顏值的比重占得越來越高。沒辦法,顏值高,讓人心情愉悅。
童書中,很多時候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并不相同,兩位作者配合默契,圖文結合得就妙。要是配合沒那么默契,看起來會有一種割裂感。
如果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是同一人,基本上不存在這種感覺。《刺猬的家》、《刺猬的新朋友》的文字、圖畫都是蘿倫·卡斯提羅一人完成。
記得當時和編輯老師同時在聊的有兩套童書,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都在討論書中的插圖,但到后來才發現,我們討論的不是同一套。那是因為,當時的我,被《刺猬的家》中的插圖完全吸引。
也就一眼,喜歡上蘿倫·卡斯提羅的畫風。
大衛·威斯納說:圖像閱讀對孩子的成長相當重要,其重要性與文字閱讀不相伯仲。拿走了圖畫,就等于剝奪了孩子理解力中的一大塊財富——且不論那數不清的樂趣。
看《刺猬的家》、《刺猬的新朋友》中的插圖,會明白大衛·威斯納說的這段話。
蘿倫·卡斯提羅還為整個故事畫了地圖,翻開書就能看到。兩冊看完,還可以將它們放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戲。
與其說是《刺猬的家》、《刺猬的新朋友》的顏值吸引人,不如說是蘿倫·卡斯提羅整體的畫風給人帶來“溫暖”的感覺。
“溫暖”的背后,其實是“治愈”。
內容
好的童書,當然離不開好的內容。《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的內容又好在哪里呢?
《刺猬的新朋友》,講述刺猬丟了它的玩具小狗后,在尋找玩具小狗的路途中,認識不同的新朋友,最終找到小狗,也收獲新友誼的故事。
“友誼”這個話題,孩子的世界中常常會面對。我家老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現在的二年級,每一學期都有一兩位同學轉學。
好巧不巧,轉走的都是他的好朋友。對于好友的離開,他心中會有不舍。但新學期開始,在與同學的相處中,又會產生新的友誼。尤其是走出自己班,認識隔壁班的新同學,給他帶來的感受是全新的。
《刺猬的新朋友》很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閱讀,尤其有好朋友轉校的孩子。
《刺猬的家》,又講述了什么呢?
用一個詞總結《刺猬的家》,那就是“自我”。如果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表達,個人覺得是這句: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刺猬都要冬眠,而刺猬村又是最適宜的冬眠基地,這就意味著刺猬應該留在這里,不是嗎?
《刺猬的家》講述刺猬遇到一群刺猬新伙伴,大家都要在同一個地方冬眠。
在看起來“應該”的地方,做“應該”做的事。
最終呢?刺猬還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離開了所謂“應該”待的地方,去往內心真正想要去的地方,去做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
看《刺猬的家》的結尾,有點感動。
一個擁有“自我”的人,是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影響,是能堅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孫瑞雪老師說:
自我是我們內在的王者。
孩子們在看《刺猬的家》的故事時,也許,他們心中的王者力量,也會增強一分。畢竟,故事是有力量的。
《刺猬的新朋友》講“友誼”、《刺猬的家》講“自我”,這兩部分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主題。通過故事的形式,孩子們會了解“友誼”、“自我”的內涵。這樣的方式,沒有說教,有的只是共鳴。
優秀的童書,并不止于單純的主題,一定還可以讀出更多的內容。舉個《刺猬的新朋友》中的一個小例子:
河貍戴上了小狗的圍巾,答應幫忙找小狗后,刺猬表達了自己的感謝,和對河貍的肯定:“謝謝你,河貍先生。你戴上小狗的圍巾確實很帥。”
刺猬是會說話的,它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會說話”、“懂情緒”這兩點是孩子成長中會面對的課題。
《刺猬的家》也好,《刺猬的新朋友》也罷,書中打動人的內容遠不止一處。
一本優秀的童書,打動人的內容,值得每一位閱讀者去探尋。
寫在結尾的話
如何識別好的童書?
? 童書品牌
? 作者
? 譯者
? 顏值
? 內容
除了這幾樣,童書篩選個人還在以下兩方面有要求:
? 字體
? 氣味
字要看起來舒適,不能密密麻麻,這主要考慮到孩子們的用眼舒適度。
怎樣的字算舒適?主要靠“感覺”,《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的字體閱讀起來是舒服的。
另外個人對優秀童書還有一個附加標準:沒有氣味。
沒辦法,對氣味敏感的人(說的是我自己),一翻開有味道的童書就難受,說頭昏眼花也不為過。
新書拆封會有味道,這股味道散一散就好。但有的童書味道是散不掉的,而且每一次讀都會有味道。那沒辦法,就算前面優秀童書的要素都占了,只要氣味不對,那也只能說拜拜。
所以,如何識別好的童書?個人的篩選因素大致如下:
? 童書品牌
? 作者
? 譯者
? 顏值
? 內容
? 字體
? 無氣味
《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按著以上幾個優秀童書的挑選因素,最終來到了家中的書架上。
這是按著老母親的眼光挑選出來的,但還不是最重要的優秀童書的挑選因素,最重要的一條——孩子喜歡。
那么,《刺猬的新朋友》、《刺猬的家》孩子喜歡嗎?
老二的評價是:媽媽,這兩本書太好看了!
祝孩子們閱讀快樂~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