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終于再度召開,在商談邊境問題的過程中,印度竟罕見提出恢復邊境貿易,并反復強調乃堆拉山口的重要性,那么印度這么做有何目的?乃堆拉山口究竟有多重要?
印度主動推進恢復邊境貿易
上個月,中印雙方在北京舉行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3次會晤,2019年在舉行第22次會晤后,因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雙邊特待會一度陷入停滯,此次也是時隔五年以來的首次會晤, 并且就邊境問題雙方成功達成6點共識,其中包括雙方一致同意積極推動邊境問題相關工作的落實,尋求公平合理且雙方都能接受的一攬子解決邊界問題方案等,總之就是雙方都明確將妥善處理邊境問題,保持積極溝通,另外特別提到了雙方將繼續加強跨境合作,尤其是推動恢復乃堆拉邊境貿易。
乃堆拉是位于我國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與印度錫金邦之間的一處山口,山口向西距離錫金首府甘托克大約24公里,向南距離印度第三大市加爾各答大約550公里,東北距離西藏首府拉薩約460公里。
乃堆拉山口海拔4730米,高山高原氣候顯著,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屬于封凍期,且風雪雷霧等極端天氣四季不斷,因此乃堆拉在藏語里也有著“風雪最大的地方”之意。該山口是我國亞東縣十幾個通往外界山口中的最重要一個,歷史上這里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曾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對我國與南亞文化和貿易溝通意義重大。從乃堆拉山口沿春丕河谷北上,可進入廣闊的堆納平原,受河谷影響,堆納平原能夠接受來自印度洋的部分暖濕氣流,因此,這里氣候相對適宜,牧草肥美,是西藏地區最重要的草原牧場之一。并且清朝時期,從北京派遣至西藏的駐藏官吏,常選擇從東南沿海乘船經印度洋抵達印度加爾各答,然后向北經過錫金,沿乃堆拉山口至堆納平原這一路線抵達拉薩,相較于穿越地勢險峻的川康茶馬古道,這條路線反而更加便捷。
十九世紀末,英國殖民者為方便進入青藏高原尋求一條方便路線,迫使清朝簽署《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英會議藏印條款》等,一方面要求清朝承認英國對錫金保護國的身份,另一方面則強行要求清朝開放亞東,在此設關通商。
雖然受環境氣候影響,乃堆拉山口的邊境貿易每年只能開放4個月,但20世紀初,這里的邊境口岸年交易量一度高達上億銀元,并占據了當時中印貿易總額的80%以上,不過1962年因邊境沖突,中印雙方在乃堆拉山口口岸撤走海關,邊境貿易也因此關閉。
直到2006年中斷40多年,這一邊境貿易通道才重新開放,并且2014年,為方便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我國同意在乃堆拉山口增開新路線,這條路線開通后,印度香客乘車沿西藏高速便能抵達山下,朝圣路途節省了一多半時間。
但在2017年,印度邊防人員私自跨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阻撓我國在洞朗地區的正常修路活動,引發對峙事件,導致中印邊境貿易再度中斷。
洞朗地區就位于乃堆拉山口之南,該地區位于中印不三國交界處,是一個被若干山峰環繞的小盆地,北接下亞東鄉,西側則以巴塘拉、恩窮拉、拉恩久等一線山脊與印度交界,西南則以吉姆馬珍山為起點,向東南沿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至最南的姐普拉山口與不丹相鄰,總面積109平方公里,洞朗地區屬于我國西藏春丕河谷的一部分,是我國亞東縣面向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的最前沿,距離西里古里走廊只有100公里左右,該走廊是印度本土連接東北地區的唯一陸上通道,但寬度僅有20米。而洞朗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海拔4363米的吉姆馬珍山海拔一路下降至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即便是最低點卓木麻曲出境處,海拔也在1655米, 從這里向下到西里古里走廊以及恒河平原都可盡收眼底,從亞東縣經乃堆拉山口、洞朗地區,甚至可對印度腹地長驅直入。
由于印度平原與北方高大天塹所形成的巨大地勢差距,導致印度自古便對北方的山巔產生了強烈的恐懼,這也是印度為何如此緊張乃堆拉山口和洞朗地區的主要原因。
時隔多年,此次特待會晤,中印在同意繼續加強跨境交流合作過程中,特意提到將恢復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朝圣、跨境河流合作以及乃堆拉邊境貿易。這也就意味著時隔多年,中印邊境貿易終于將再度重啟,而乃堆拉山口也將成為推動兩國跨境合作的關鍵通道之一,且乃堆拉山口兩側,中印都在各自一方建有邊境貿易市場,這也為中印在該山口邊境貿易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印度為何會主動推進中印邊境貿易
印度是南亞第一大國,國土面積高達298萬平方公里,人口超14億,近年來,經濟建設也突飛猛進,2023年GDP已經達到了3.57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僅次于美國、中國、德國和日本,增速則高達8.15%,遠超市場預期。但印度多年來,始終沒有摒棄“殖民思維”,與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包括我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一直非常復雜多變。另外,印度本身又面臨著工業制造落后,產業鏈缺失,人均受教育水平低,失業率高等困境,導致該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仍面臨著諸多隱患。
而如今隨著世界多極化格局趨勢的不斷顯現,互利共贏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合作的基本共識,加上多年來,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印度周邊鄰國都在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并從中獲得了重大利好,這也讓印度逐漸認清現實,不得不重新審視和考慮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關系。
而我國與印度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市場與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互補性,中國的工業機械、化工產品、成品鋼、以及中國的海外投資等都是印度目前最需要的,同時,印度的鐵礦石、水果、大米等農產品,也需要龐大的中國市場,兩國的相互合作,在全球供應鏈和消費市場中,長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數據顯示,2023至2024財年,我國成功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高達1183億美元,由此也反映出中印合作的市場潛力,在此背景下,印度更需要抓住機遇,盡快擴大與中國的合作,而邊境貿易則是加強雙方互聯互通最直接且高效的方式,這也促使了印度更加重視雙方邊境合作,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印邊境談判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