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就會發現皇帝穿的衣服都是黃色的。其實在封建社會,將黃色作為一種皇帝的專屬顏色,是從隋唐時期才開始的。你像秦始皇就特別喜歡黑色,直到隋唐時期黃色才開始被皇帝專用,并且臣民都是不允許使用黃色的。
在《野客叢書·禁用黃》中記載:“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唐高宗統一全國之后,沿用舊制隋制,天子常服為黃色,禁止臣民使用,這種制度直到清朝滅亡。
那么你知道在古代宮廷當中染人(專門負責掌管染絲帛等事務的官員)是用什么給皇帝的龍袍染色的嗎?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天然的黃色染料植物,它就是藎(jin)草。
認識藎草、了解藎草
藎草,也叫黃草、帝王草,因其植株葉片可以提取天然黃色素,在古代經常用來給皇帝龍袍染色,故而得名。在《名醫別錄》中就有提到藎草,說:“藎草可以染黃,作金色”。藎草也叫毛竹、綠竹,因為它的葉子很像竹葉,故而得名。
藎草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它原產于中國,最早記載于夏商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于藎草的記載,在《詩經·小雅·采綠》里說:“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這其中綠其實指的就是藎草。
藎草是禾本科、藎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和我們小時候用來煮水當涼茶喝的淡竹葉是近親,同屬于禾本科植物。特別是它們的葉子極為相似,個頭和淡竹葉也差不多。藎草通常不超過40厘米,它的莖稈非常的纖細,基部傾斜生長。有節,多分枝,倒地之后易生根,葉子卵狀披針形,酷似竹葉。
在唐代《唐本草》中就有記載,說:“藎草,生平澤溪澗之側。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描述的就是藎草。藎草是一種很常見的草本植物,在全國分布非常的廣,基本上各省都有藎草的蹤跡。它喜歡生長在山坡林下比較陰涼或者陰濕的地方。
藎草的價值
藎草,別看它到處都有,但是它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植物。首先藎草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飼料。其次藎草富含豐富的藎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提取天然的黃色素,在隋唐時期以前是重要植物黃色染色劑。
這種植物染出來的衣服,持久不掉色,經久耐用。在《名醫別錄》中就有記載:“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此外在《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說:“古者貢草入染人,故謂之王芻,而進忠者謂之藎臣也”,說的其實也是藎草。不過到了宋明之后,黃色染料植物可選擇的就比較多了,你像柘木、梔子都是天然的黃色染料植物。
第三、藎草不僅可以染色,同時它還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具有非常不錯的藥用價值,其藥用歷史悠久。你像我國傳統中醫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農本草經》就有收錄藎草,并將其歸類至下品,可見藎草的藥用價值是非常高的。
藎草和它的“近親”淡竹葉一樣,以全草入藥,有止咳定喘、殺蟲解毒的作用。你像我們久咳氣喘、牙痛、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瘡瘍疥癬、皮膚瘙癢,其實就可以割一些藎草來煮水泡茶喝,非常的不錯。所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這種植物,一定要重視起來了,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本草。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藎草了解了嗎?你聽說過藎草嗎?在你的家鄉還有藎草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