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細顆粒物(PM2.5)能夠進入人體細胞,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氧化應激是大氣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主要機制之一,其特征是產生活性氧物質(ROS),導致細胞氧化還原失衡。大氣細顆粒物引起人體氧化應激的能力被定義為其氧化潛勢(OP)。大氣細顆粒物中的水溶性組分對其氧化潛勢有顯著貢獻。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汝錦研究員團隊基于二硫蘇糖醇(DTT)法對北京南部和北部水溶性PM2.5的氧化潛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北部水溶性PM2.5的氧化潛勢受水溶性有機物和可溶性元素共同影響,而南部水溶性PM2.5的氧化潛勢主要受可溶性元素影響。正矩陣因子(PMF)源解析結果表明,南部地區機動車排放(39%)和生物質燃燒(25%)對DTTv貢獻較多,而北部地區以機動車排放(52%)為主。
上述研究結果揭示了北京水溶性PM2.5氧化潛勢的南北差異,表明機動車排放是造成北京水溶性PM2.5 OP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了解大氣PM2.5健康影響的區域差異提供數據支持。
該成果近期發表于《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期刊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925015),中國科學院戰略重點研究計劃(XDB40000000),中國科學院項目(ZDBS-LY-DQC001),新基石科學基金XPLORER PRIZE和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GZC20232628)的支持。
Yuan, W., Huang, R.-J.*, Luo, C., Yang, L., Cao, W., Guo, J., and Yang, H.*: Measurement report: Oxidation potential of water-soluble aerosol components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Beijing, Atmos. Chem. Phys., 24, 13219-13230, https://doi.org/10.5194/acp-24-13219-2024 , 2024.
圖1. (a)PM2.5濃度、(b)DTTv和DTTm、(c)水溶性有機碳(WSOC)及其在365nm處的吸光(Abs365)、(d)硝基芳香族化合物(NACs)及(e)總元素濃度的時間序列
圖2. (a)南部和(b)北部DTTv的源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