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空間秘探”,作者:余文婷。
梳理現有酒店市場,除頭部酒店集團旗下知名品牌外,還有幾百家擁有自有品牌的小型酒管公司,在酒店領域默默發展,有些酒管公司可能早在2010年左右便成立,但至今沒有起色,依靠幾十家酒店艱難求生;也有些小酒店深耕品牌打造,贏得市場與投資人一致青睞,從“跑龍套”變成酒店市場的“主角”之一……
“跑龍套”小酒店悄悄“升咖”
近日,在“Keep Going 逸路向新”逸米系列品牌發布會上,全新升級打造的逸米酒店、逸米S酒店以及靜雅生活方式酒店品牌逸之酒店正式發布,現場反響熱烈,當場成功簽約20多個新項目。
經過近十年的“跑龍套”生涯,逸米酒店開始悄悄“升咖”,不到半年開發時間,簽約40多家,從5個城市擴展至32個城市。逸米酒店發展到今天,能夠進入全國32個城市,門店突破155家,并不容易。2015年1月1日,廣州驛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創立逸米酒店品牌,定位為經濟型連鎖酒店,首年度簽約30家,開業23家。除逸米酒店品牌外,旗下還有逸米精選酒店品牌,于2016年11月首店開業;以及兩個公寓品牌逸米公寓和One&One國際公寓,分別于2018年和2016年首店開業。
到2019年,逸米一度將門店擴張到160多家,覆蓋90%廣東區域。然而,在逸米跨區域進軍西南市場時,卻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創始人賀斌明顯感受到資金、人力、技術、客源等,都是擺在面前赤裸裸的問題。
“我們從總部招聘店長,進行培訓再派到那邊,工資不給高一點,人家不愿意去,這些都是限制因素。”雖然逸米一度在西南區域將門店擴張至近20家,但由于沒有中后臺的強大支撐,管理公司經營持續虧損,最后在疫情期間無奈徹底關停,以虧損幾百萬寥寥收場。
過后,逸米又再次思考自己未來的機會,意識到不能光靠自己單打獨斗,還是需要借一個平臺突圍。2023年,逸米酒店與藝龍酒店科技藝程酒管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了程驛酒管公司,聚焦城市核心一、二線商圈中小體量物業的存量改造。
“在加入藝龍酒店科技平臺之前,逸米共開業70家店,一年的簽約數量大概在20多家。加入平臺之后,不到半年開發時間,就簽約了40多家,截至8月份現在逸米共有110+家店。之前逸米只扎根5個城市,現在已布局全國32個城市。平均品牌RevPAR從160元提升至173元,OCC從83% 提升至88%;客源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以前75%左右依賴OTA,現在有了平臺會員的輸出,對OTA的依賴降到60%左右。”創始人賀斌對于合作成果非常滿意,對于未來更是充滿信心。
酒店市場的“龍套”們
借助平臺的力量,逸米酒店的擴張速度明顯加快。但還存在很多小酒管公司,處在類似逸米酒店沒有平臺之前的“跑龍套”狀態——體量小,酒店數量不超過100家,缺乏知名度與影響力,主要集中在某個區域。經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這些小酒管公司旗下酒店總和,大概有3000家。
有些可能早在2010年左右便成立了酒管公司,旗下也有多個酒店品牌,但發展到今天,現存開業酒店已經寥寥無幾。如杭州匯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旗下有匯8連鎖、匯8雅汀、匯8曼麗、匯8名仕、匯8郡凌、匯8沁頤6大核心品牌,涵蓋經濟型到高端等不同檔次,但目前僅有3家在營酒店,且都集中在浙江紹興。還有像廣州市索特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由意大利華僑歸國創立,并在2015年新三板上市,旗下有索特來創意、索特來文藝、名澤等5個酒店品牌和一個公寓品牌,但發展至今在營酒店共10家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又或是像2014年成立的豪澤酒店集團,旗下擁有10大酒店子品牌,但目前在營酒店僅7家,且主要集中在沈陽地區。
還有些深耕區域發展的小酒管,發展速度雖不算快,但在本土具有一定體量與知名度。如成立于2008年的海南佳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擁有永嘉大酒店、佳捷酒店、凱利柏爾酒店、悠谷客棧、幸程酒店五個酒店子品牌,涵蓋了經濟型、中端及中高端酒店市場,目前已在海南海口、樂東、屯昌、昌江、瓊中、儋州、東方、臨高、白沙、定安、萬寧設有門店,目前在營酒店35家,成為海南本土管理酒店數量多,發展快的酒店管理公司。還有創立于2006年的柏高酒店集團,現有“柏高·風酒店”、“柏高·雅酒店”、“柏高·頌酒店”、騎士物語酒店四大品牌,屬于廣東省本土品牌,現已在廣州、深圳、佛山、湛江等地開設門店,目前共有35家酒店。
也有一些小酒管不止局限于本地發展,雖規模較小,但涉及區域較廣。如2018年創立的廣州市壹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旗下擁有“希諾酒店”和“迎商酒店”兩大酒店品牌。迄今為止,已經管理和簽約的酒店50余家,遍布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西安、昆明、寧波、石家莊、合肥等一線、新一線省會城市,以及紹興、臺州、大理、六盤水、黃山等重要商務旅游城市。還有像成立于2013年的品尚酒店集團,擁有沃客國際酒店、品尚致美酒店、品尚瑾酒店、品尚奕酒店、品尚便捷酒店、品尚微酒店、品尚云科技七大品牌。目前在廣州、中山、南寧、柳州、北海、欽州、玉林、防城港、貴港等多座城市擁有在營在建70多家連鎖酒店。
“跑龍套”小酒店有無機會做“主角”?
小酒管有沒有機會升級為“國民酒店”?華住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酒店集團之一,是2005年從第一家漢庭做起來的;同樣身為國內酒店集團巨頭之一的東呈酒店集團最早是2003年從招待所改造開始,之后創辦城市便捷酒店,一步步發展到今天;被冠以“小鎮之王”名號的尚美數智,是2010年從青島一家門店起家,其創始人馬英堯先是花三個月時間,說服了一位旅館老板,讓把招牌換成他的“尚客優”,之后又說服更多旅館老板入伙,慢慢壯大。可見,當下許多“國民酒店”,也是從小酒管發展壯大而來。
而從上述小酒管的案例中,可以發現不少小酒管成立時間與當下一些頭部酒店創立時間相差并不大,但差距卻越拉越大。其原因,通過小酒管的案例與漢庭酒店發展案例對比,可以窺見一二。首先,能夠從小酒管升級為“國民酒店”的酒店集團,一開始便沒有將目光局限在地方,而是精準把握宏觀發展趨勢布局全國,這主要看創始人的眼光與格局。例如漢庭酒店創立兩年后,季琦在佘山舉行的“漢庭07戰略會議”上,展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
第一階段用時兩年半,以“英雄、激情、創新、艱辛、粗放”為主題,實現“從井岡山到延安”的目標。
第二階段準備用3~5年,以“團隊、理性、創新、從容、精細”為主題,圍繞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三大重點區域開展“三大戰役”,實現“解放全中國”的目標。
第三階段用10~20年時間,布點主要發達省市,并在重要城市進行密集布點,成為中國酒店行業領導品牌,躋身世界酒店集團前十行列,實現“大國崛起”的目標。
并在經過分解的戰略規劃中,季琦測算了從2005年到2011年每一年的酒店數量。這一份發展規劃在后來,其中很多的預言都得到了實現。
其次,可以發現,能夠規模化發展的酒店集團,必定十分愛惜品牌的羽毛。像一些小酒管,旗下品牌并不少,但其品牌標準與品牌水平卻不是那么深入人心,而一些如今已成為“國民”系的品牌,往往在一開始便嚴加把守品牌標準。例如,第一家漢庭酒店昆山漢庭酒店經過兩個月爬坡期后,門店幾乎天天滿房,碰巧正逢昆山旅游高峰期,當時的昆山漢庭酒店店長曹娟(現華住中高端酒店事業部CEO)就與小伙伴們商量,將前臺房價牌上的數字從300多元漲到500多元,被季琦知道后,立即遭到嚴肅處理。交流后,大家理解到,真正令住客放心、安心的大品牌,應該體驗一致、價格一致,大品牌是靠口碑傳播出來的。
再次,能夠脫穎而出的品牌,往往善于抓住“我有你沒有”的賣點。創辦過攜程的季琦深知流量的重要性,因此一開始便認識到會員系統的重要性。那時候,經濟型酒店大都還沒有早餐,漢庭就推出買會員卡送早餐的活動,一張普卡每年28元、金卡128元,在當時廣受歡迎,積累了大批忠實會員。
不過,就當下酒店的“內卷”程度來看,小酒管想升級為“國民酒店”,可謂是難上加難了。其一是人才問題。以加入藝龍之前的逸米酒店為例,其創始人賀斌稱,以前想招幾個開發人員、店長,不但成本極高,而且招不到優秀的人。現今酒店人才本就稀缺,且大多都涌向了知名酒店集團,小酒管往往很難找到合適人才。
其二是成本問題。不像一些頭部酒店集團,有專屬供應鏈平臺,能夠保障品質的同時控制成本,且數據庫中開發模型眾多,版本能夠基于大量數據案例中不斷優化,降本增效。而小酒管很難做到這一層面,因此也很難在成本與品質上與其競爭。
其三是客源問題。當下幾乎每個知名酒店集團都在會員體系上挖空心思,各種會員權益層出不窮,搶占核心客戶與會員。而一些小酒管相對來說,除了降價和便宜之外,無法給消費者更多的附加價值。
由此可見,當下小酒管想要翻身做主角,實屬不易。他們雖然有一定地域特色和資源,但在酒店競爭激烈的當下,對比之下小酒管綜合實力還是過于弱小。但是,也不是沒有機會。
一方面,外部借助大平臺,俗稱“抱大腿”。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大平臺往往具有資源及影響力優勢,像小酒管頭疼的人才、供應鏈及會員問題,基本上都能依托大平臺得到解決。以逸米酒店為例,“在藝科的背書下,1個月我就可以招到30多個開發人員,而且引進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一些老將;店長的人才儲備也變得非常充足。”賀斌表示,藝龍酒店科技不僅有效解決了自己招人難、培養沒有體系、人才容易流失的問題,還能夠通過數智化辦公工具及系統幫助酒店降本增效。同時,雙方在會員體系、信息系統等層面打通后,會員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之前無法給到的附加值,現在能夠借助平臺給用戶提供多維度的福利,極大提高了會員粘性,酒店客源對OTA的依賴也在降低。還有像2008年起源于山西晉城的晗月酒店集團,2020年,與開元酒店集團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打通了會員體系、銷售渠道等,共享平臺資源,目前開業及簽約酒店已經達到200余家。
另一方面,內部站向大格局。這很大一部分表現在對社會趨勢的精準判斷,是否能夠先眾人一步,看到更遠。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亞朵酒店集團。2012年,亞朵酒店創始人在成都注冊公司,一開始選擇的就是“眾籌酒店”的輕資產方式,在當時,輕資產的思維模式還并不“流行”。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經濟型酒店全國開花,本土酒店集團都專注于做經濟型連鎖酒店,對中高端的關注并不多,而亞朵自創始之初便鎖定了中高端賽道,搶占了先機。在睡眠經濟和零售層面,亞朵也是先人一步。早在2016年,亞朵的床墊就賣出去3萬多張。2021年,亞朵正式推出零售品牌亞朵星球,鎖定失眠人群,主推枕頭、床墊和被子三大核心睡眠產品。正是得益于長遠的戰略眼光與格局,亞朵在2024年第三季度錄得同比46.7%的大幅增長。
還有很大一部分表現在“共贏”的思維模式。不局限在眼前的蠅頭小利,能夠以一種利他式的思考角度贏得自身長遠發展。維也納酒店就是一個典型案例。1993年,維也納酒店創始人黃德滿用3000塊錢買下一家被拿來抵債的小破賓館,到一年躺賺30個億,還收割1500萬會員,靠的就是他那套“共贏”的商業模式。前期,維也納酒店喊出“五星級的體驗,二星級的收費”的口號,在那個只有少部分人體驗過星級酒店的年代,直接撬開了流量的大門;隨后用合伙模式——凡是在公司有1年以上管理經驗的員工,只要成功通過維也納大學的考核,就可以成為酒店的合伙人,去經營新的門店,激發員工潛能,留住核心人才。既讓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又能讓合伙人、投資人掙到錢,這一共贏模式使得維也納酒店發展迅速,直到現在依舊穩居國內連鎖酒店第一梯隊。
綜上,在當下的文旅時代,酒店無疑是最具發展前景同時也極具競爭力的一個行業,可以看到,整個行業在向著品質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也更加考驗品牌的綜合實力。由此,“跑龍套”小酒管想要翻身做“主角”,光靠自身單打獨斗很困難,考慮牽手“大佬”,合作共贏,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還需要其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市場新需求,立足于旅居體驗者的角度,不斷反思與改進運營現狀,“取勢、明道、優術”,學會借勢中國傳統文化,利用科學途徑等打造出不同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