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富察.明瑞被乾隆任命為云貴總督兼兵部尚書,率兵南下征緬。在明瑞之前的兩任云貴總督都因為征緬不力,而自盡或者被乾隆賜死,可想而知明瑞此行有多兇險。
但是明瑞作為孝賢皇后的侄兒、領班軍機大臣傅恒的侄兒,出身沙濟富察氏族的勛貴子弟,本就得乾隆器重而平步青云;在朝廷需要時,自然是當仁不讓。
原本明瑞在征緬之戰中立下戰功,而被封為一等誠嘉毅勇公;
但是乾隆三十三年,在清軍被緬軍困在老官屯數月后,明瑞向云南巡撫鄂寧求援,但鄂寧拒絕發兵救援明瑞;明瑞不得不孤軍奮戰,結果彈盡糧絕,明瑞下令云南提督本進忠等人突圍,而自己則是面對數十倍的敵軍,最終力竭身死。
得到明瑞的死訊后,乾隆為之大驚,為明瑞等戰死沙場的功臣修建祠堂;
待明瑞的棺材被運回京城后,乾隆親自前往明瑞府上祭奠,贈與其謚號“果烈”。
明瑞用自己的赫赫戰功、以身殉國,為子孫后代掙得了世襲罔替的一等誠嘉毅勇公爵位,以及富貴榮華。不僅一等誠嘉毅勇爵位在大清傳了六任,而且明瑞的曾孫景壽位極人臣,娶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的壽恩固倫公主為妻,成為恭親王奕?姐夫。
除此之外,景壽的長子志端娶了恭親王奕?的嫡長女固倫榮壽公主為妻。
就這樣,明瑞這一支在咸豐-光緒兩朝時反超傅恒這一支,成為沙濟富察氏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而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明瑞的赫赫戰功、以身殉國。
在乾隆時期,像明瑞這樣憑戰功而讓自己的家族或者讓自己這一脈崛起,并且獲得世襲罔替爵位的并不在少數。像索倫馬甲出身的海蘭察,不僅位列紫光閣功臣,而且被封為世襲罔替一等超勇公,不過海蘭察比明瑞要幸運的多,并未戰死沙場;但是因為其戰功赫赫,雖然是病逝,乾隆也按照戰死沙場將士的規格,將其入祀昭忠祠。
除了明瑞-海蘭察外,乾隆朝時期還有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功臣——博爾濟吉特.班第,班第的出身雖不及明瑞,但卻可以跟明瑞相提并論,其子孫后代在大清的發展絲毫不比明瑞家族要差。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看,博爾濟吉特.班第家族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
01
其實在大清不僅一人名曰博爾濟吉特.班第,像康熙的養女固倫純禧公主的額駙便是博爾濟吉特.班第,只是固倫額駙班第出身蒙古科爾沁草原,是孝莊文皇后的三哥索諾木之子奇塔特的從孫。
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博爾濟吉特.班第,是出身蒙古鑲黃旗,祖上是察哈爾博羅特鄂托克人,而班第是以官學生的身份入仕被授予內閣中書。
在清朝,官學生都是出身滿蒙八旗的子弟,朝廷為了培養這些八旗子弟而讓他們入官學。
像乾隆的寵臣和珅,便因為是八旗子弟出身而入咸安宮學讀書。可見班第的祖上雖不顯赫,但是也屬于滿蒙八旗出身。
康熙五十六年時,班第正式入仕。
入仕的次年班第先是改任為欽天監五官正,后又改任正六品理藩院堂主事。
康熙五十八年時,班第改任正六品內閣侍讀;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皇帝病逝這一年,班第被擢升為內閣侍讀學士。
自順治八年開始,內閣侍讀學士便定為從四品,也就是說班第入仕五年的時間,便從七品擢升為從四品,其擢升的速度雖算不得平步青云,但能用5年的時間便位居從四品,便可見班第確實是一位有才能之人。
雍正一朝時,班第的仕途也十分順遂:雍正二年時班第便被雍正帝擢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朝廷官員從四品擢升為三品,再從三品擢升為四品有多難,很多朝廷命官卡在三品上不能再得到晉升。
而班第卻直接跨越,被擢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可想而知此時的班第已經得到了雍正帝的賞識。而班第之所以擢升如此之快,也是因為雍正帝登基后急需要培養屬于自己的勢力,而滿腹才華-從未參與過九子奪嫡之爭的班第,便入了雍正的眼。
雍正五年時遷理藩院侍郎,雍正十年時充任翻譯鄉試的正考官,雍正十一年時班第入值軍機處,雍正十三年九月,此時在位的皇帝已經是乾隆皇帝,乾隆命班第署理工部侍郎一職,并且充任《世宗憲皇帝實錄》副總裁。
從康熙朝末年班第正式入仕開始,一直到乾隆皇帝繼位之前,班第的仕途還是十分順遂的,已經位列朝廷重臣之列。但康熙、雍正兩朝時,班第并沒有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乾隆一朝時,班第才真正的開始建功立業。
02
乾隆三年時,班第被正式授予兵部侍郎一職,并且在乾隆四年時兼任理藩院侍郎一職。
但是沒多久,班第便被乾隆外放到了湖廣,任湖廣總督一職,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并且同湖南巡撫馮光裕等人一起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平定了叛亂,為此乾隆對班第十分贊賞。正因為此次平定叛亂立功,讓班第的仕途由文徹底轉變為武,開始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得以青史留名。
乾隆六年時,班第不僅在軍機處行走,而且被授予兵部尚書兼議政大臣之職。
乾隆十三年時,清軍南下征討大小金川,班第被授予內大臣,負責大軍軍餉一事,為此加太子太保銜。這年七月,班第署理四川巡撫一職。
乾隆十四年時,班第前往青海辦事;
次年奉命調任西藏辦事,在西藏大定后,乾隆十六年班第被授予都統銜,防御準噶爾。
乾隆十七年時班第再次回到京城,仍舊奉命入值軍機處,并且被補為漢軍正紅旗都統,并且管理理藩院事務。不過班第在京城的時間并不長便再次離開京城,奉命南下署理兩廣總督一職。
在兩廣總督的任上僅一年的時間,乾隆十九年四月班第便奉命回到京城,三個月后復任兵部尚書一職。恰好是這一年,準噶爾發生內亂,準噶爾杜爾伯特部策棱臺吉、輝特部阿睦爾撒納臺吉等先后歸附大清,并且向乾隆訴說準噶爾部達瓦齊臺吉的罪狀。
班第奉乾隆之命署理定邊左副將,從北路出發,先是將“冬令暖,富水草”的扎布堪、呢圭諸等地著喀爾喀部親王額琳沁多爾濟前去督牧。然后又活捉了烏梁海宰桑東根等人,以及數千戶部眾;緊隨其后班第又命參贊大臣薩喇而前去活捉哈沁部宰桑瑪木特以及通瑪木特,并且收其部眾。
乾隆得知消息后,大贊班第驍勇善戰、果斷,授予其子爵,以及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之職。
這年十二月,班第被乾隆授予定北將軍,并且召回京城商討策略。
待班第回京同乾隆、一眾朝廷重臣商討好策略后,乾隆二十年正月乾隆正式下旨大舉征討準噶爾。班第出北路,定邊左副將阿睦爾撒納、固倫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得等人均跟隨一起出征;而董鄂永常則是被命為定西將軍出西路,郡王班珠爾、內大臣鄂容安(鄂爾泰的兒子)等人跟隨永常出征。
這年五月,班第攻克伊犁,達瓦齊臺吉率上萬人打算保住格登山,侍衛阿玉錫僅率二十幾位騎兵攻打格登山,達瓦齊受驚之余逃走了。
乾隆得知后十分高興,下旨獎賞班第的功勞,將其直接晉封為一等誠勇公,四團龍補服。
六月,達瓦齊被抓,被押送回了京城。
但是定邊左副將阿睦爾撒納有謀反的野心,乾隆便下旨班第好好約束阿睦爾撒納。
伊犁已經平定,乾隆便打算將阿睦爾撒納封為輝特汗,但是阿睦爾撒納有野心,想要統領厄魯特四部,并且以此來威脅朝廷。乾隆便打算將阿睦爾撒納召回京城,再做處置。
阿睦爾撒納自然很清楚此行是兇多吉少,所以便在前往熱河的路上找了一個借口逃走了,并且唆使自己的同黨一起叛亂,攻打伊犁。班第與鄂容安身邊僅有五百人,但是堅決與阿睦爾撒納抵抗,結果在烏蘭庫圖勒被阿睦爾撒納的大軍圍住。
為了不落入敵手,班第自刎而死,鄂容安也跟隨一起自殺殉國。
乾隆得知此消息后,即刻派鈕祜祿.策棱(遏必隆的孫兒)前往平定叛亂;乾隆二十一年時,清軍再次收復伊犁,阿睦爾撒納得以逃走。
待班第的棺槨回到京城后,乾隆命三品以上大臣前去祭奠班第,并且準班第入昭忠祠,贈與其謚號“義烈”。
就這樣班第以自殺殉國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乾隆二十六年時,班第已經去世五年的時間,乾隆下旨將班第的畫像懸掛紫光閣,并且為其作詩緬懷:
“元戎率師,平定伊犁。而何阿逆,叛亂乘危。變出不期,投軀西漠。故里櫬歸,痛哉酹酌。”
班第原本只是普通的八旗子弟出身,若是沒有在乾隆一朝時建功立業、立下赫赫戰功并以身殉國的話,或許在歷史上的長河中頂多留下一個名字。而班第不僅憑一己之力讓家族崛起,而且讓子孫后代得以享受榮華富貴。
都說“虎父無犬子”,班第的子孫后代便切切實實驗證了這句話。
自班第之后,班第家族在大清究竟有多顯赫呢?
成為八旗中頭等世家之一
03
班第去世后,他的兒子巴碌承襲一等誠勇公爵位,并且被授予鑲紅旗蒙古都統。其實在班第去世之前巴碌便已經位至察哈爾總管,并且在乾隆二十年時立下了戰功。班第病逝后,巴碌跟隨鈕祜祿.策楞一起前去平定伊犁,立下了不少戰功;乾隆二十二年時,巴碌便被授予參贊大臣。
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巴碌跟隨定邊將軍兆惠再次進軍伊犁,先后擒獲喀喇沁宰桑恩克圖等人;六月巴碌跟隨定邊右副將博爾濟吉特.車布登扎布等人,前去捉拿土爾扈特部叛賊,將其擒獲回京。
在兆惠將軍征討霍集占時,巴碌救援兆惠將軍而立功;之后在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中,巴碌多次率兵大敗霍集占;待大軍班師回朝時,巴碌憑戰功加云騎尉的世職,并且其畫像懸掛紫光閣,并且位列后五十功臣之首。
之后巴碌,先后任平涼將軍、綏遠城將軍、察哈爾都統等職。
巴碌雖然不及父親班第戰功顯赫,但也算得上乾隆朝時期名副其實的功臣。
乾隆三十五年巴碌病逝,其子慶林承襲一等誠勇公兼一云騎尉的世職。
慶林與自己的父祖相比,確實遜色不少:
乾隆四十年時,被授予伊犁領隊大臣;
五年后,調任京口副都統;
乾隆四十八年時,前往西藏辦事;
結果在乾隆五十三年時,因罪而被革職。
慶林不僅被革職,而且其世職也改由其從弟、伯父色布騰的兒子宜惠來承襲。
兩年后,慶林雖復授藍翎侍衛,但其世職仍舊由從弟一脈承襲,而且一直到清結束,一等誠勇公兼一云騎尉的世職仍舊由宜惠一脈來承襲,并未再回到巴碌—慶林這一脈。
不過慶林的兒子裕謙還是很值得一提的,頗有其曾祖父班第之風:
雖然巴碌—慶林這一脈因為慶林的緣故而沒落,但是慶林的兒子裕謙卻跟曾祖父班第一樣努力用功,在嘉慶二十二年時考中進士,得以入仕,先后任禮部主事、禮部員外郎、武昌知府、江蘇按察使等職,甚至位至兩江總督,成封疆大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裕謙在守衛定海的時候,以身殉國。
被朝廷贈與太子太保銜,贈與謚號“靖節”。
至于宜惠這一脈,其實在宜惠之后,并非是宜惠的兒子承襲爵位,而是宜惠的族侄裕恒來承襲。而裕恒這一脈,到了咸豐、光緒朝時達到了頂峰,頻繁同皇家聯姻。
咸豐五年時,咸豐帝將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所生的壽莊和碩公主指婚給了裕恒的兒子德輝,而一等誠勇公爵位也確實是由德輝來承襲。如此一來,德輝不僅承襲一等公爵位,而且還被封為和碩額駙。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同治帝之后,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光緒帝)來繼任皇位。
而醇親王奕譞是莊順皇貴妃所生,也就是說壽莊和碩公主成了在位皇帝——光緒帝的親姑姑,所以光緒七年時,壽莊公主被晉封為固倫公主,居住在原康熙皇帝第十四子胤禵所住的恂郡王府邸。如此一來,德輝便成為固倫額駙。
不過此時德輝已經去世了,在德輝還在的時候不僅戴雙眼花翎,而且被授予散秩大臣。
除了固倫額駙德輝外,裕恒的長子德峻過繼給了堂伯為嗣子;
裕恒的次子德崇,則是由朝廷指婚;
而裕恒的四子德峰,則是娶了和碩睿親王府的郡主為妻,為和碩額駙,和碩睿親王是滿清初期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恒裕家族不僅能夠娶固倫公主為媳,還能同睿親王府結為姻親,可想而知在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時,恒裕家族有多顯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