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奪取了烏克蘭最大鋰礦:舍甫琴科鋰礦床。
它不僅是烏克蘭最大鋰礦,也是全歐洲最大鋰礦。光是這一個鋰礦床,就夠全歐洲使用十年以上,預估儲備量1380萬噸。鋰礦被譽為“白色石油”,是新能源時代的核心原材料。可整個歐洲,就只有兩座大型鋰礦,一座位于塞爾維亞,另一座就位于烏克蘭了。
鋰礦
可塞爾維亞鋰礦儲備只有120萬噸,只能解決歐洲鋰礦短缺的燃眉之急。要想徹底解決歐洲鋰礦短缺,就必須依賴于烏克蘭的舍甫琴科鋰礦。為了守衛這座鋰礦,烏克蘭曾請求歐盟提供更大軍援。只要奪回舍甫琴科鋰礦,烏克蘭愿意將開采權轉讓給歐盟。可最終,舍甫琴科鋰礦最終還是落入了俄軍之手。
這就意味著,在傳統能源時代,歐盟依賴于俄羅斯的油氣供應。進入新能源時代,歐盟仍將依賴于俄羅斯的鋰礦供應。烏軍丟掉的這座鋰礦,歐盟需要付出巨額代價,重新買回來。但更大的問題在于,歐盟的新能源轉型將因為鋰礦短缺,而難以推進。
為什么中國在電動汽車轉型中,搶先一步?核心就在于,中國掌控了全球鋰礦主導權。像玻利維亞、智利、秘魯、阿根廷、墨西哥以及非洲等大型鋰礦,幾乎都是中國公司在主導。在鋰礦的源頭上,歐美就喪失了原料優勢。俄羅斯新能源產業并不發達,卻能憑借舍甫琴科鋰礦床,繼續卡住歐盟新能源的脖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