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在年集中體驗非遺樂趣。
合陽提線木偶戲令人叫絕,講述著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華山戲法神秘莫測,在眾人驚嘆中展示傳統技藝的神奇;陜北說書語言質樸,飽含著陜北人民的喜怒哀樂和生活智慧……1月7日臘八節,走進位于曲江新區的陜西省文化館,在熱鬧與喧囂中,滿滿的非遺年味撲面而來。
以非遺文化為貫穿,新春期間,陜西省文化館開啟“蛇全蛇美”年貨集市、“燈影花開”新春皮影展等大量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體驗非遺 盡是人間煙火味
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走進陜西省文化館中的“蛇全蛇美”年貨集市,33個非遺美食及非遺體驗攤位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旬陽傳統木刻版畫以其精美的線條和生動的圖案,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米脂泥馬制作技藝、華縣竹編技藝、牛王生漆油漆技藝充滿了民間藝術的質樸與純真;安塞剪紙、安塞腰鼓畫、安塞農民畫以鮮艷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陜北地區的民俗風情……此外,澄城刺繡的精美細膩、鳳翔泥塑的憨態可掬、寧強羌族刺繡的精美、西秦刺繡的細膩、渭北葫蘆的巧奪天工、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的精湛,都讓人連連稱贊。
每個攤位還設置了“微型年俗活動”體驗區。在書法攤位揮毫潑墨,寫出獨一無二的新春祝福;巧手翻飛,制作蛇年專屬非遺手工作品;在對詩、猜謎等互動區域,大家紛紛開動腦筋,踴躍參與……在非遺傳承人的現場介紹、手把手指導下,市民游客紛紛現場體驗,感受傳統技藝的溫度和魅力,在歡樂中感受到滿滿的年味。
不止“好看”“好玩”,還很好吃——在年貨集市上,各種非遺美味香味四溢,核桃辣子醬、乞丐醬驢肉、三原蓼花糖、乾州四寶、石泉柚子功效茶、定邊爐饃饃、岐山農家醋粉……每一道美食都飽含著濃郁的地方特色;鎮安象園茶的清香、宜川稠酒的醇厚、甘泉豆腐與豆腐干的鮮美、椒民康韓城大紅袍花椒的麻香、德懋恭水晶餅……帶來的陜味香甜都讓人陶醉其中。唐茶道讓人領略到了古代茶文化的優雅與深邃,糖人糖畫則勾起了孩子們的歡笑。
“逛吃逛吃,被這些文化非遺包圍,感覺年味一下就有了,這是咱中國年味,忒色!”從北郊來“逛集”的市民武愛萍和家人,在集市中飽含中國元素的燈籠、書法、對聯前打卡拍照,尋年味知民俗?!敖裉焓桥D八,咱就開始熱鬧過年啦!”武愛萍說。
古今交融 相會美好生活
雙手對舞千古事,一簾燈影藏春秋。記者了解到,新春期間,陜西省文化館還特別設置了“燈影花開”陜西省文化館新春皮影展,一百多張精心手制的皮影凝聚著傳承人的心血與智慧,其中有神話故事里的神仙,有威武雄壯的武將,有婀娜多姿的佳人,這些皮影造型各異、色彩斑斕,無不展現出皮影獨特的藝術魅力。非遺傳承人更是親自登臺表演,在白色幕布后,他們雙手熟練地操縱著皮影,栩栩如生的人物動作,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古老的民間藝術世界之中。
非遺與年集的“合二為一”,不僅讓人們能夠近距離接觸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有力地推進非遺與百姓生活創新融合,讓古韻踏浪時尚潮流,接軌當代生活。
在陜西省首屆非遺文創成果展廳,純手工麥稈畫“國色天香”勾勒出牡丹的雍容華貴;城固架花刺繡擺件針法精妙,色彩絢麗;“大美三秦”蛋雕燈飾則在蛋殼上精雕細琢,古韻與現代美感交織;網紅絨饃饃肉夾饃萌趣十足。此外,融合非遺元素的抱枕、滑板、郵票等文創產品,把古老非遺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駐足流連。(記者 孫歡) 來源:西安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