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熱,只有更熱!2023年人類創造了史上最熱一年,然而2024年又成為了史上最熱一年了,并且根據歐盟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布的信息表明。
2024年首次出現了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攝氏度的情況,甚至超過了《巴黎協定》設定的最糟糕目標。
這是什么情況?這還會一直熱下去嗎?2025年還會繼續熱?
的確,大家要做好準備了,從開年的情況來看,這2025年似乎趨勢已經呈現了。
只不過,雖然年初又是偏暖的情況,但對于2025年來說,依然有降溫的希望,為什么這樣說呢?下面就詳細看看。
首次突破1.5度臨界點,2024年成史上最熱一年
對于2023年來說,人類已經創造了歷史,成為了史上最熱的一年,其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4.98℃,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48℃。
然而,2024年比這個溫度更加的高,并且也首次超過了1.5度的臨界點,這可以說并不是好事情,人類制定《巴黎協定》的首個目標,就是將氣溫的上升控制在1.5度臨界點之內。
然而沒想到這么快就突破了。并且,不僅是全球出現了史上最熱,多個國家也單獨宣布了史上最熱一年的數據說明。
比如:德國宣布2024年是德國自188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天氣數據測量以來最熱的一年,印度宣布2024年成為印度自1901年以來最炎熱的一年,比1991年至2020年期間的平均水平高出0.65攝氏度。
當然,我國也是如此了,根據2024年的整體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氣溫10.92℃,較常年同期偏高1.03℃,是1961年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
所以,都是打破了數據的極值,真的是沒有最熱,只有更熱的區別,并且如果全球變暖繼續下去,未來可能還沒有字眼來形容這樣的熱了。
同時,在2024年最熱的一年之中,世界遭遇極其罕見的氣候現象也是不少。
如2024年,極端天氣席卷全球,意大利和南美遭遇嚴重干旱,尼泊爾、蘇丹和歐洲遭遇致命洪水,墨西哥、馬里和沙特阿拉伯遭遇熱浪,造成數千人死亡,美國和菲律賓遭遇災難性颶風等等,都說明了在氣候巨變之下,極端性的氣候變化是越來越瘋狂。
所以,這也讓很多人對2025年更加擔憂了,這全球變暖的趨勢沒有停止啊,如果持續這樣下去,豈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又會帶來更大影響?
的確,這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因為全球變暖趨勢整體變強,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很多人擔心2025年極端性氣候可能會再次出現,變得更加激烈,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2025年會更熱嗎?別急,地球或降溫
沒錯,如果依照全球變暖的趨勢來講,2025年熱似乎也成為了趨勢,并且從年初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不說遠了,我國就是處于2025年初仍然偏暖的狀態,雖然有冷空氣,但也是拉低氣溫有限。
所以,這讓很多人更加覺得,2025年會更加的熱,這似乎符合現階段的趨勢,也符合全球變暖的趨勢,那真的會更熱嗎?
其實大家不用著急,2024年雖然成為了史上最熱年,但也并不意味著2025年可能會更加的熱。
因為在2024年之中,出現更熱的情況,可能并非是單純的全球變暖問題,還跟厄爾尼諾現象存在關系,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具有一定的“增溫效應”。
并且就算是它直接消失了,也可能帶來一定的后續效應。
那么,很大概率在2024年前數個月之中,都可能存在它的“增溫效應”,以至于2024年很多時候都創造了歷史性的高溫。
然而,2024年雖然受到了厄爾尼諾的影響,但是后續氣溫平穩之后,關于拉尼娜的發展,我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
這在2024年厄爾尼諾消失之后,一直是在說,但是,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快,也沒有那么強。
只不過,對于它的出現,世界依然看好,認為會發展出現一次弱拉尼娜現象。而在它出現之后,地球就有概率出現降溫了,因為拉尼娜現象是具有這樣的特性,可以使得地球具有降溫效應。
那么,這樣來看的話,2025年會更熱嗎?如果拉尼娜真的最后確定出來了,就可能不會比2024年更加的熱。
而要定義拉尼娜回歸,對我國一般是根據連續5個月Ni?o3.4指數的3個月滑動平均值≤-0.5℃,就被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而從關鍵性的Ni?o3.4部分區間指數來看,已經在-1.5度左右了,說明其拉尼娜可能已經在活動了。
所以,2025年在確定拉尼娜出現之后,它的“回歸”或許會使全球在經歷創紀錄高溫后體驗些許涼意,大家就不要著急了。
但是,這個地球降溫也并不是持續性的,只是短期的想象,它無法導致全球變暖出現逆轉的局面。
同時,但由于溫室氣體排出,全球持續變暖,這足以抵消拉尼娜帶來的降溫影響。
所以,大家的期待值不要太高,同時,也有一種情況世界氣象組織也說明了,那就是現階段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年份甚至可能比以往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更暖,這就是基本的情況。
熱下去,就是小冰河時期?
的確,針對地球小冰河時期的問題,這些年在全球變暖之下,其熱議度也是非常高,而它的出現,最終的確有可能出現小冰河時期。
而這也是建立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之下的,主要是全球變暖引發地球系統之下的“氣候臨界點”的問題,那就是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的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進入崩塌,徹底進入小冰河時期的研究非常多,但有一個點,那就是不知道具體的時間點。
同時,根據出現環流崩塌的臨界點來看,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崩塌臨界點可能激活的最小溫升值為 1.4℃,估算平均值為 4℃,變化范圍在溫升 1.4~8.0 ℃,如果溫升超過最大值 8.0℃,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將徹底崩塌,不可逆轉。
所以,這說明了當超過8度提升的臨界值之后,地球才可能出現徹底崩塌,然后才會轉變進入地球小冰河時期,只不過,這種情況能夠折騰嗎?很顯然是概率極低的。
因為從全球變暖提升到1.5度的氣溫變化來看,極端性氣候都是難以適應生命的生存了,你到說了8度,那個時候還需要在意全球變暖,地球小冰河的問題嗎?可能地球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是當下最為關鍵的,只有穩定氣候了,才可能減少極端性氣候的影響,這是沒有任何辦法的,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