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2人論壇
中國模式:以蘇聯模式為“砧木”,以美國模式為“接穗”嫁接雜交
——建立了中國經濟學之“中國模式靜態和動態兩個數學模型”
馬格寧思
2025年1月6日
一、尋求探索啟迪研究中國模式的心路歷程,一個引子、一個例子、一個故事
1、引子:為了能夠更準確的、更便于理解的闡述問題,在此我們引入植物嫁接“砧木和接穗”概念,以植物嫁接來加以說明:嫁接植物時,在植物嫁接操作中,把用來嫁接到砧木上的芽或枝等稱為接穗;把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這個植物體稱為砧木,以此獲得雜交優勢,生成新的優良品種。例如、把梨樹枝接在杜梨樹上,梨樹枝是接穗,杜梨樹是砧木。
2、例子: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1976年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推廣種植。2014年實現了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育種目標。2016年開展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研究工作,選育高耐鹽堿的雜交水稻品種。2021年第三代晚稻平均畝產達936.1公斤,創造雙季晚稻單產新的世界紀錄。袁隆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將水稻雜種優勢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核心本質就是將“野生水稻”和“家養水稻”進行雜交培育,產生雜交優勢,生成新的優質的高產的水稻品種。
3、故事: 一個真實的發生在本文作者身上的一個故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國一家有名的科學刊物登出一則消息說:英國科學家把牛的基因和西紅柿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培育出一種牛西紅柿。這種西紅柿吃起來當然是番茄牛腩的味道。咱們國家的一些報紙轉載了這條消息,還敦促我國的生物學家一定要迎頭趕上?!亢髞?,被證實這是一個愚人節的笑話。但是,說著無心聽者有意:那時我正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研究生,時任院長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此時正趕上國有企業產生了大量的“三角債”,陷入了困境的時期。牛西紅柿的新聞,啟迪了我的思考研究思路:可否將“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美國的私有企業”進行“嫁接雜交”,產生新的“牛西紅柿企業”。后來,在社會主義理論的公共課上,我走上的講臺,在黑板上寫下了構圖:“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通過“嫁接雜交”產生雜交優勢,獲得更具有生命力、生產力的優質企業。再后來,我又參加了系里組織的研究生交流論壇,闡述了上述觀點,獲得了一個筆記本作為獎勵,我將此思想命名為“牛西紅柿理論”。從此便埋下了這顆種子,后來經不斷研究升華,那就是尋求探索“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如何進行“嫁接雜交”,以獲取雜交優勢,獲得更好更高的經濟效益,產生新的經濟模式,產生新的經濟理論。開啟了尋求探索:中國模式、中國經濟學理論之路。
二、什么是美國模式和蘇聯模式
根據中國經濟學之“社會制度構成要素理論”、“市場經濟四個不等于理論”,歸納得出了美國模式、蘇聯模式的基本特征:
1、美國模式,源于西方經濟學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實行私有制、市場經濟。美國模式基本特征: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2、蘇聯模式,源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理論,通過列寧、斯大林創造性的實踐,從理論變為了實際,實現實行了計劃經濟,創立了蘇聯模式,創立了蘇聯政治經濟學理論。蘇聯模式基本特征: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3、根據中國經濟學之“市場經濟四個不等于理論”:“市場經濟不等于土地私有制”;“市場經濟不等于國有企業私有化”;“市場經濟不等于企業私人壟斷、更非外資(背后的)外國壟斷”;“市場經濟不等于削弱國家管理職能”。以此來作為衡量什么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即美國模式,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中國模式的標準,或者稱為“理論界限”。這一理論是區別“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屏障和防火墻。也是對中國經濟學本質——“中國模式”界定和約束。凡是打著市場經濟改革旗號,實行私有化、私人壟斷、新自由主義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言行和圖謀,都是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
三、基于生物學嫁接雜交理論美國模式和蘇聯模式如何生成中國模式、X國模式,建立了“中國模式靜態數學模型”、“中國模式動態數學模型”
(一)建立了中國經濟學之“中國模式靜態數學模型”
1、以蘇聯模式為“砧木”,以美國模式為“接穗”嫁接雜交,生成中國模式。將“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砧木”,將“市場經濟”作為“接穗”,把市場經濟“接穗”在社會主義制度這個“砧木”之上,產生了中國模式。中國模式基本特征: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詳見:中國經濟學之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
2、以美國模式為“砧木”,蘇聯模式為“接穗”嫁接雜交,生成X國模式。將“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砧木”,將“計劃經濟”作為“接穗”,把計劃經濟“接穗”在資本主義制度這個“砧木”之上,產生了X國模式。X國模式基本特征:分權制、私有制、私人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資本主義計劃經濟。(詳見:中國經濟學之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
(二)建立了中國經濟學之“中國模式動態數學模型”
中國經濟學之“U-2L型”坐標系模型的創立,建立了中國模式動態數學模型(詳見“U-2L型”坐標系模型)。
蘇聯模式、美國模式,分別有11個經濟要素構成,這11個經濟要素又是一一對應的,形成了11對相互對應和聯系的經濟要素。每一對經濟要素都是可變量。
(1)集權制度~分權制度
(2)政府作用(大)~政府作用(小)
(3)計劃生產方式~市場生產方式
(4)公有制度~私有制度
(5)國家壟斷~私人壟斷
(6)國有企業~私營企業
(7)計劃配置~市場配置
(8)產品生產~商品生產
(9)分工協作~市場競爭
(10)指令化~自由化
(11)公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
根據上述11對經濟要素,中國模式同時也對應著這11對經濟要素。在這11對經濟要素中,中國模式的每一對經濟要素,都對應著一個比重比例關系的比值:
A點(80%:20%)
B點(60%:40%)
C點(20%:80%)
D點(70%:30%)
E點(75%:25%)
F點(15%:85%)
G點(30%:70%)
H點(10%:90%)
I點(15%:85%)
J點(25%:75%)
k點(70%:30%)
將上述11個節點都形成了一個比例比重關系,再將每一個節點連成一條曲線,形成了“中國模式經濟曲線”。其中每一個節點的比例比重關系,是一個可變量,當節點的比例比重關系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會產生新的經濟曲線。由于節點比例比重關系的變化,就可能生成“中國模式經濟曲線2、3……”,由此產生不同的社會經濟效益。
以此類推、推而廣之,可以將其應用到其他國家,例如、阿根廷、希臘、越南、阿富汗……,將這些國家的不同的11對經濟要素,分別帶入11對節點,形成各自的比例比重關系,就會產生阿根廷經濟曲線、希臘經濟曲線、越南經濟曲線、阿富汗經濟曲線……
基于以上研究論述,在中國經濟學之“U-2L型”坐標系模型中,通過調整11對經濟要素節點不同比例比重關系,可以得到中國模式經濟曲線1、2、3……。還可以得到:蘇聯模式、美國模式、中國模式、阿根廷模式、希臘模式、越南模式、阿富汗模式……。也可以得到蘇聯政治經濟學、歐美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學、阿根廷經濟學、希臘經濟學、越南經濟學、阿富汗經濟學……由此可見,“全科經濟學”誕生了、“經濟學風動理論”誕生了、“經濟學大統一理論”誕生了,畢竟成為經濟學研究化時代的、具有顛覆性的重大的理論突破和理論進步。
四、以蘇聯模式為“砧木”,以美國模式為“接穗”嫁接雜交,生成中國模式
前三十年,中國在蘇聯模式、蘇聯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實行計劃經濟,實現了“兩彈一星”、建立了自主完整工業體系。蘇聯模式基本特征: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產品生產、計劃經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后四十年,中國共產黨人,最偉大的實踐創舉就是:將蘇聯模式與美國模式進行嫁接和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即將“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砧木”,將“市場經濟”作為“接穗”,把市場經濟“穗接”在社會主義制度這個“砧木”之上,產生了具有雜交優勢的新的中國模式。我國著名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將“家養水稻”與“野生水稻”進行雜交,獲得雜交優勢,培育出來的優質雜交水稻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模式基本特征:集權制、公有制、國家壟斷、商品生產、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五、中國模式的確立,創立了中國經濟學理論
根據“蘇聯模式”與“美國模式”運算演繹出“中國模式”。由此,得出了全新的經濟模式——中國模式。全新的經濟理論——中國經濟學理論,創立了世界上經濟學的全科經濟學理論、經濟學風洞理論、經濟學大統一理論。將世界上不同的經濟模式、不同的經濟理論、不同的生產方式,置于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內,即可看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特別是深刻的揭示了、認識了它們彼此相互轉化的內在要素、內在本質、內在原因。
中國經濟學,或者稱為中國政治經濟學。它源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傳承者蘇聯模式和蘇聯政治經濟學,以及美國模式和歐美西方經濟學。它將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與美國模式的“市場經濟生產方式”相結合,產生了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學。由此,形成了世界四大經濟模式、五大經濟理論、四大生產方式,具體內容將在本文中加以闡述。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學,建立在邏輯自洽、理論自洽的堅實的基礎理論之上的。具體來說,構成中國經濟學原理的有八大奠基理論:社會制度構成要素理論、市場經濟四個不等于理論、中國模式數學模型公式理論、“U-2L型”坐標系模型理論、國家壟斷中樞理論、全科經濟學理論、經濟學風洞理論、經濟學大統一理論。
六、中國模式、中國經濟學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依據、理論證明、理論支撐,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界限”
中國共產黨人,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首創性的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并在改革開放中,勇敢地在實踐中踐行。
然而,無論我們翻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還是蘇聯政治經濟學,還是歐美西方經濟學,在這些經濟學理論中,根本找不到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論述。
面對中國豐富的改革開放的事件經驗,面對成績矛盾和歷史教訓,研究歸納總結,形成了中國模式、誕生了中國經濟學理論,以此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理論依據、理論證明、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中國取得輝煌成就源于“中國模式”其理論依據是“中國經濟學理論”》 馬格寧思 2025.01.01
2、《中國經濟學原理(第三版) ——構成中國經濟學原理的八大奠基理論》 馬格寧思 2024.09.22
3、《為什么說:洪銀興編的〈中國經濟學概論〉是披著“中國經濟學”外衣的“西方經濟學拼盤”》馬格寧思 歐文圣傅2024.11.22
4、《張維迎許小年、林毅夫、馬格寧思:中國的經濟學界三種代表人物》 馬格寧思 歐文圣傅2024.11.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