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初期科舉制等影響,明代后期逐步形成"一字萬同"的"臺閣體"盛行。而身處元末明初的倪瓚,基本可以認為是宋元書法舒意復古的結束。今天我們欣賞倪瓚一組小字手稿墨跡,感觸小字非凡韻致。
這是倪瓚自書《述懷》詩稿冊(共16頁)紙本 各縱20.1厘米 橫24.4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小字寫好了,越看越有味道。
倪瓚是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徐渭云:“瓚書從隸入,輒在鐘繇《薦季直表》中奪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瓚真正做到了既“隱”且“逸”,其書既遒勁、精美,又率意、簡逸,無怪乎后人多稱其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贊美過他的書法。文征明評曰:“倪先生人品高軼,其翰札奕奕有晉宋風氣 。”
董其昌評曰:“古淡天真,米癡(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瓚與格守帖學的書法比較,完全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不免遭人非議。如項穆指責倪瓚“下筆之際,苦澀寒酸。縱加以老彭之年,終無佳境也”。
近代書家李瑞清認為:“倪迂書冷逸荒率,不失晉人矩 ,有林下風, 如詩中之有淵明(陶淵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作為在野的高人韻士,倪瓚書法,參禪學道,浪跡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韻,寫出了他簡遠蕭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風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