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fù)責(zé)行刑的刀斧手,
人們稱之為劊子手。
后來劊子手,
又指屠害百姓的人。
那劊字,是啥意思呢?
劊子手,也稱劊子,
劊子手執(zhí)法行刑時(shí)
用的刀常被稱為法刀。
劊,guì,作為形聲字,
是左聲(會(huì))右形(刂)。
右邊的立刀旁,
刂,dāo,同刀。
《說文解字》中
對(duì)劊的解釋是“斷也”。
劊,也就是用刀斧
砍斷/切斷/割斷的意思。
與劊類似,
很多立刀旁的生僻字,
都與古代刑罰有關(guān)。
刖,yuè,古代酷刑,把腳砍斷。
劓,yì,古代酷刑,割掉鼻子。
刵,èr,古代酷刑,割去耳朵。
剠,qínɡ,古代酷刑,
或叫墨刑或黥刑,也常稱為刺字。
黥,qínɡ,面/額等刻字并染黑。
立刀旁的字,
很多字乍一看,就能聯(lián)想到
它們和“刀”或多或少的關(guān)聯(lián)。
剃頭的剃,鋒利的利,寶劍的劍,
切割的割,剁肉的剁,解剖的剖,
自刎的刎,沖刺的刺,活剮的剮,
行刑的刑,剜心的剜,篆刻的刻,
劃傷的劃,削皮的削,剛硬的剛,
剿滅的剿,刨床的刨,剝削的剝,
刮骨的刮,牙刷的刷,荊條的荊,
刪除的刪,創(chuàng)傷的創(chuàng),剎車的剎。
有些立刀旁的字,不太容易
一眼看出與“刀”的關(guān)聯(lián),
但實(shí)際上,還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
列,有分割之意,通“裂”,
比如列土封疆,一般就是說
割出土地來分封給大臣;
又如分割之后的叫一列一列。
別,也有分割分開的意思,
因此有分別/別離這樣的詞。
劑,有剪齊的意思,
引申為調(diào)節(jié),有調(diào)劑這樣的詞。
劉,其實(shí)有殺戮的意思,
比如《詩經(jīng)·頌·武》一篇
提到的“勝殷遏劉”,
是說周武王打敗殷商,
遏止了大規(guī)模的殺戮。
判,也有分割區(qū)分的意思,
所以才能判別好壞,評(píng)判是非,
判斷對(duì)錯(cuò),審判判案判決。
則,法則。古代早期
會(huì)將法律條文鑄刻在鼎上,
也即人們說的刑鼎。
制,本是裁的意思,
也即常說的裁制衣裳。
刊,有砍/削/刻的含義,
刊石,就是刻石,
刊木,就是砍樹,
因?yàn)樵缙诘目贪逵∷ⅲ?br/>后來出版物都叫刊物。
副,多音字,
讀pì時(shí),有剖開/裂開的意思。
比如,《詩經(jīng)·大雅·生民》
當(dāng)中的“不坼不副”
坼,chè,也指裂開,
比如坼裂,天崩地坼。
到,比較特殊,
左形(至)右聲(刂)。
到,原本應(yīng)是人至,
右半邊本不應(yīng)是立刀旁。
人和刀兩個(gè)字,
在甲骨文中就極為相似,
可能是后來在漢字流變中,
右邊被誤寫成了立刀旁。
劇,繁體是劇,
被認(rèn)為是勮jù字誤寫而成,
原本右側(cè)不是立刀旁。
力和刀兩個(gè)字,
在古代早期文字中也相似,
可能是后來在漢字流變中,
右邊被誤寫成了立刀旁。
注:天崩地坼,天崩地裂,
后來該詞比喻重大事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