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的真正含義
“富不過三代”的表面含義,是指“一代創(chuàng)業(yè),二代守業(yè),三代敗亡”。眼見不少暴發(fā)戶和家族企業(y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勃焉”,就印證了這句話。
難道“富不過三代”真的就是難逃的魔咒嗎?其實不然。古今中外均有不少傳承百年、千年的家族:
我國就有不少家族興旺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孔子后裔世襲“衍圣公”延綿千年之久。吳越王錢镠家族自唐末至今,代代有人才出。
日本大阪寺廟建筑企業(yè)金剛組,傳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歐洲延續(xù)數(shù)百年、千年的王族、貴族比比皆是。
美國的洛克菲勒等豪門家族,其巨額財富傳承了數(shù)代子孫,至今仍是美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百年財團。
由此可見,“富不過三代”不是一條必然的規(guī)律。
“富不過三代”真正的含義是什么?它是由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演變而來的。后來演化成“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句話的本意是討論以什么傳家為好。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通過家風(fēng)、家訓(xùn)等傳承家族的智慧和知識,則后代多有出息之輩,家族興旺長久;只是以財富傳家,不注重家風(fēng)家訓(xùn)等智慧傳承,則后代多有敗家子,真的就是“富不過三代”。
此外,還有一句俗語“窮不過五服”或“窮不過三代”。窮人之家,通過一兩代人的不斷努力也有可能逆天改命、跨越階層。但如果怨天尤命,徹底躺平,則可能一代就窮死了。
注: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