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嫁了很遠的城市,平時經常去婆家。每當春節,她就想帶著孩子回家陪父母。老公卻振振有詞地說,過年都是在婆婆家呀!
琳琳非常氣惱地說,每一年春節,都是陪你父母。嫁給你,我還沒有選擇的自由了嗎?
以前孩子年齡小,回娘家又是坐火車,又是考慮到交通不方便,也很少回去。
現在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琳琳想春節的時候,一家三口回娘家過年。她是家里的獨生女兒,好多年沒有回家陪父母了。
的確,現在網絡發達,可以在除夕,給爸媽發個視頻拜年,但也不如陪在父母的身邊。
每次看到父母孤孤單單地守著一桌子菜很冷清,琳琳都在心里感覺到對不起。當初不顧父母的反對遠嫁他鄉,現在后悔也晚了。
春節本來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團圓的日子卻因為要回誰家過年,很多家庭鬧得不愉快。
遠嫁的女兒,在婆家過年就錯過了和娘家人團聚的機會。一輩子,過一個年就少一個,尤其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女兒特別想回家陪著爸爸媽媽過年。這種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女孩子嫁得很遠,定居在男方父母的城市。這種情況下,男方就要多考慮一下,過年可以多去女方家。
畢竟,遠嫁的女人都不容易,她跨過山河湖海,只為能和愛的人在一起。女人所能依靠的也只有丈夫了,我老公都不愛護她,那么就真的無依無靠了。
從傳統觀念來講,應該去婆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沒有在娘家過年的。但現在的年輕人,獨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女兒也希望春節陪在自己父母的身邊,過一個團團圓圓的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過年的時候都想陪自己的老人。辛辛苦苦盼望了一年,就是希望著一家人能夠團聚。過年回誰家,夫妻兩個人要各讓一步,心平氣和地去溝通。既不能大男子主義,也不能大女子主義。
真正的孝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而不是一年一次地回家看看。對于父母來說,只要子女回家的日子,就是過年了。
沒有結婚之前,年輕人在忙碌了一年,打拼了一年,奔赴回家過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對于結了婚的人來說,過年去男方家,還是去女方家,就成了一大難題。
有研究發現,3種新型過年方式正流行,妻子不委屈,丈夫不為難??纯茨阌袥]有用過?
第1種,把雙方父母都接到家里過年。
全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孩子既能看到姥姥姥爺,也能看到爺爺奶奶,熱熱鬧鬧的,年味更加濃厚。
很多老人,無法接受和子女分開過年的現實。邀請老人來家中共同過一個團圓的年,是最佳的選擇。當然也要提前安排好,誰炒菜,誰燉菜。全家人各盡其責,共同迎接新年。
大過年,別為一些瑣碎小事情鬧得不開心。全家人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人照顧孩子,有人下廚房。過年雖然忙碌一點,一大家子人團團圓圓,累點也是開心的。
很多老人退休之后沒有什么事情了,到子女的城市里過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省去了孩子們來回路上的奔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帶上雙方的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在旅行的過程中,快快樂樂地過一個團圓的年。
第2種,輪流過年
今年去婆婆家,明年去娘家。一家一年,不偏不倚,也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女人出嫁之后,多數離婆家很近。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娘家,過年的小長假回到父母身邊陪陪他們也是正常的。
畢竟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也不知道還能陪伴多久。
第3種,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女人因為嫁到了婆家,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不一樣,生活習俗也不同。過年的時候可以和丈夫商量好,自己回自己的父母家過年,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跟著媽媽去姥姥家過春節,等到孩子年齡大一點了就跟著爸爸去奶奶家過春節。
男方的事情,男方處理,女方的事情,女方自己處理。回歸家庭,好好生活。這種方式也挺好的,兩邊的老人都能顧及。有的時候,雙方的老人在一起過春節,性格不合,容易還產生一些矛盾。
這種情況,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再說了,當今社會男女平等,時代在進步,沒有什么必須在男方家過年的傳統規矩了。
枕邊育兒寄語:
回誰家過年?應該好好商量一下,提前交流溝通,這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無論去婆家還是娘家。最重要的一家人要和和睦睦,家和才能萬事興,這也是真正的團圓。如果三家都在一個城市,那就好說了,可以春節去婆家,初二去娘家。
今年,你們在哪里過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