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針對“幼兒園要不要識字”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著支持和不支持兩個觀點。支持的家長說,幼兒園學點漢字,上小學輕松;不支持家長表示,幼兒園就該玩,等到小學再學習也不晚!
現在的小學老師,講課速度非常快,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有基礎,每天都有新課程,還要求孩子每天練習寫字,要求特別高。娃的成績不好了,老師自然會找家長,這個時候,孩子哭,父母也焦慮。
所以,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家長們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教寶寶認字的家長,每天忙得團團轉,看起來滿臉的愁容;提前教娃認字的家長,特別輕松,說起話來帶著輕松的表情。
而且,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語文老師認為,上小學之前,沒有提前認字的娃,影響有三個方面,說得很中肯。
影響一:影響日常學習
認字少影響的不只是語文這個科目,還有數學等。上語文課老師會教娃識字,那么,上數學課,老師是不會一個字,一個字,給學生讀教材的。如果連教材都讀不懂,簡單的數學題,也不會做了。
再加上,識字量少的孩子,閱讀量自然也很少,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好,整體學習上,會被甩出去很遠。
影響二:影響作業的完成
如果娃識字少,家長每天都要做好崩潰的準備。寫作業不認識題目讀不懂題,家長要陪在旁邊一道一道地讀題。
讀完之后,孩子可能還會若有所思地問:“媽媽,這是什么意思?”
別的孩子做一道題只要三分鐘,而你娃做一道題要十多分鐘,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被浪費了。
更重要的是娃的習慣,由于父母幫忙讀題的,依賴性很強,主動識字的習慣漸漸地降低。
很多孩子到了二、三年級,還需要父母幫忙讀題才能完成作業,這樣就會形成他們磨蹭拖拉的壞習慣。
影響三: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人家孩子都已經提前認識了上千字,識字量非常大,都能獨立閱讀課外書了。而沒有基礎的娃,才剛剛開始學習認字,明顯就被甩出了一大截。
可能有的孩子,以后慢慢也能憑努力趕上來,但過程卻很煎熬,家長和孩子都受到了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折磨。
由此可見,要提前教娃認字,家長日后也省心。那么,到底怎么做呢?本篇文章一次講清楚,讓家長學了就能跟著做起來!
首先,抓住識字敏感期。
生理學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記憶力最強的階段,3-6歲娃的思維能力快速地提高。
現在的寶寶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早教,他們認字的年齡,可能多數都早于3歲。
而且,大部分在2歲左右,都會對文字產生濃厚的興趣,看到文字就會要求家長讀給自己聽。
因此,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也就是娃認字的敏感期,孩子喜歡,學起來又快又好。
我當時也是抓住了這個時期,帶娃刷《會說話的地板書》,這套書是樂樂魚出版的,當時也是托朋友才找到的,因為孩子很感興趣,用到現在上二年級了,還會經常翻看。
這套書有3300個漢字,6600多個詞組,還有古詩詞朗誦,點一下,就能跟讀,像做游戲一樣,交互感很強烈。
書中的漢字,都是根據小學語文最新教學大綱來的,所以,學了以后一點也不浪費。
像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感覺很輕松,也愿意去上學。他說,這些漢字,他都認識,老師再講一遍,就是加深印象,根本不費力。
其次,生活中識字。
帶寶寶出去玩耍的時候,在公園和廣場,道路兩旁的公交站牌上,都有各種各樣的標語和廣告,這些都是認字的良好時機。
公園有路線圖,還有科普知識,介紹動植物的名稱的牌子,孩子特別喜歡認這些字。寶寶認識字的同時,也認識了動植物和花花草草,娃在特殊場合認識的字,更容易牢記在內心當中。
最后,通過閱讀來認字。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00多年前,就研究了記憶和遺忘,對抗遺忘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增加復現。
那么,閱讀就是增加反復出現最好的方法,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很多常見的字,會反反復復地出現在書本當中,娃也會對這個字特別有興趣,更喜歡去認字。
比如說人類的人和行人的人,是同一個“人”字,孩子念起來,就會特別有成就感。
枕邊育兒寄語:
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后,就要寫字、組詞、閱讀,甚至要寫日記,上課的時候要讀課文。提前認字的娃很輕松,沒提前認字的娃這些簡單的任務都無法完成,沒提前教寶寶認字的父母也很辛苦。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家長們才明白幼兒園提前認字有多省心,你家寶寶幼兒園階段認沒認字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