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吒汽車官網出現無法訪問的情況,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請稍后再試”。隨后,相關人士稱系服務器崩潰,公司正在維護中,目前,官網已恢復正常。
哪吒汽車此次官網無法訪問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其經營狀況的猜測。2024年以來,哪吒汽車被多次報道陷入財務和運營危機,如大規模裁員、工廠停產、拖欠供應商賬款、股權凍結等.其銷量也出現下滑,2023年全年交付量較上一年下降了16.16%,2024年1-10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了15.9%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哪吒汽車面臨著諸多挑戰,此次官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其品牌形象和客戶信任。哪吒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運營平穩有序,正在調整戰略布局,如加深與供應商合作、優化產品結構、拓展銷售渠道等,以應對當前困境。
哪吒汽車的困境并非個例,在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內卷競爭下,行業已進行了一輪輪的“淘汰賽”。威馬汽車一度被視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但近年來卻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困境,資不抵債,最終走向了重整之路;高合汽車同樣面臨困境,由于品牌定位高端但市場接受度有限,以及技術研發和市場競爭等多方面壓力,也逐漸在市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剛過去的2024年年末,極越汽車突然爆出的資金鏈斷裂危機,企業資金鏈斷裂、股東方不再投資、員工圍堵CEO要求解決方案、公司幾近倒閉。
事件的另一面是,新能源車市場呈現兩極分化態勢,小米、零跑等車企成績斐然,提前達成年度銷售目標,理想汽車月銷量更是飆升至5萬輛之多,成為行業內的明星。
除此之外,智能底盤,智能駕駛技術的加速發展,疊加政策的延續,車輛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價格戰或將持續,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零跑汽車在2024年累計銷售近30萬輛,成功跨越年度銷售門檻,并全力沖擊2025年50萬輛的宏偉目標。自上市以來,零跑在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方面雙管齊下,積極拓展合作伙伴關系,加速市場布局。零跑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盈利前景樂觀,距盈利目標僅咫尺之遙。若2025年50萬輛的銷售計劃順利實現,規模效應將助力其迅速盈利,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小米汽車首年參戰便設定10萬輛的銷售目標,憑借雷軍強大的個人影響力與出色的營銷手段,成功吸引了大量關注,并將流量高效轉化為銷量。不僅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有望達到13萬輛,還以230天完成10萬輛下線的驚人速度,刷新了新勢力造車紀錄。小米的第二款車型預計2025年3月上市,第二款車型的接力將為小米汽車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理想汽車一路高歌猛進,2024年銷量超50萬輛。達成這一目標后,規模效應將進一步優化其經營狀況。歷經58個月,理想汽車成功實現100萬輛下線,成為新勢力中的領軍者,其市場份額與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蔚來、小鵬和問界等車企也在穩步前行,銷量穩健增長,朝著20萬輛的盈虧平衡點全力奮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指出,新能源汽車企業達到20萬輛年產銷量是實現收支平衡的關鍵節點,這些頭部企業正全力以赴,力求在2025年跨越此線,邁入穩定發展的新階段,屆時其市場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然而,在頭部車企蓬勃發展的背后,是眾多新興汽車企業的艱難處境。比如極越汽車深陷裁員與大股東撤資傳聞。復雜市場競爭下,小型品牌與資金緊張企業被淘汰的風險劇增,市場的殘酷性展露無遺。
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將迎來產品大年。鴻蒙智行計劃推出多款重磅車型,問界M8將于上半年登場,與理想L9正面交鋒,其定位高端豪華,售價相近,市場競爭硝煙味十足;全新尊界品牌春季前上市,將提升品牌整體調性;享界S9增程版、尊界第二款車型及智界新車型等也將陸續亮相,豐富產品線,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公司即將步入全新發展階段,2025年至少四款新車蓄勢待發,涵蓋首款鯤鵬超級電動系統車型與增程式車型,為品牌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助力其在智能化與產品多元化賽道上加速飛馳,重塑市場格局。
蔚來汽車將2025年視為關鍵產品節點,基于3.0平臺的旗艦車型ET9重磅登場,成為品牌技術與品質的新標桿;第二品牌樂道兩款新車、第三品牌“螢火蟲”上半年交付,多線出擊,全面覆蓋不同細分市場,有望實現銷量翻倍至40萬輛,推動品牌邁向新高度。
理想汽車持續拓展產品邊界,三款純電動SUV(i7、i8、i9)的發布計劃將完善其新能源產品矩陣,鞏固在SUV市場的優勢地位,預計2025年銷量沖擊70萬輛,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引領行業發展潮流。
隨著頭部企業規模效應凸顯與新產品的密集投放,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白熱化。新勢力市場加速洗牌,頭部企業憑借核心技術與品牌優勢持續擴張版圖,小型跟風品牌則加速退場,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
在這一格局下,初代新勢力四強(理想、蔚來、零跑、小鵬)憑借深厚技術積累與鮮明品牌特色,發展勢頭強勁。而掉隊企業在技術與市場的雙重夾擊下,逆襲機會愈發渺茫。
未來,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市場將是少數掌握核心技術與品牌塑造能力企業的舞臺,它們將成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引領行業走向智能化、綠色化的新時代,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
如果說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那么當下智能化的競爭焦點已蔓延至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領域。
智能底盤通過整合懸架、轉向和制動系統,借助電子控制和傳感技術,實現了更高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操控性。近年來,各大廠商在智能底盤方面的布局和競爭愈發激烈。
吉利汽車憑借自研的AI數字底盤,達成全球首個汽車無人駕駛漂移;比亞迪發布全棧自研的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云輦,其產品矩陣涵蓋云輦-C、云輦-A、云輦-P等,能滿足舒適、操控、越野等多維度、多場景的產品定義和用車需求。
寧德時代也于去年年末發布磐石智能底盤,,采用電池到底盤一體化技術,將電芯直接集成到底盤中。磐石底盤可吸收85%的整車碰撞能量,帶電時能實現120km/h正面碰撞不起火不爆炸的超高安全性。它支持設計解耦,提供高適配接口,可實現L3至L4級智能駕駛。此外,磐石底盤已與阿維塔達成戰略合作,很快也將發布相關車型。
在眾多廠商的布局下,將“智能底盤熱”推向高潮。
智能底盤的線控化方面,線控制動的技術儲備相對成熟,未來4-5年內其裝配率提升將為智能底盤市場提供核心增量,而線控轉向、空氣懸架預計在2025年完成前裝導入期。此外,智能底盤的發展趨勢是底盤域的域內融合和跨域融合,具備遠程控制等“云”功能,底盤域控制器如同“小腦”,與電機、制動、轉向、懸架系統等協同運作,實現可定義的各類人駕駛風格。
除智能底盤外,智能駕駛也是智能化的關鍵競爭點。2024年,智能駕駛尤其是高階智能駕駛已成為行業競爭焦點。眾多汽車企業紛紛布局,力求從基礎輔助駕駛邁向高階智能駕駛領域,搶奪市場先機。隨著技術框架的革新和底層算法模型的優化,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成為該領域新焦點,引領著智能駕駛未來發展方向。
小鵬、華為等廠商快速迭代升級自身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去年上半年,華為乾崑ADS3.0的技術架構,感知部分采用GOD的大感知網絡,決策規劃部分通過PDP網絡實現預決策和規劃一張網;小鵬的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經網絡XNet+規控大模型XPlanner+大語言模型XBrain構成,上車后18個月內智能駕駛能力可提高30倍,每2天內部進行一次智駕模型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具備L4級智能駕駛功能的技術正以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為載體開展商業化示范運營。典型代表如百度蘿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漢、重慶等多市開放無人駕駛載人測試運營服務。
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進程中,智能底盤技術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智能底盤高度集成了電池、懸架、轉向和制動等關鍵部件,這不僅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整車生產成本,更使得汽車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呈現趨同態勢。
在此背景下,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核心將逐漸轉移,從硬件轉到到軟件,智能駕駛技術的高低以及軟件生態的優劣,將成為車企能否在市場中占據優勢的關鍵因素。車企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在智能駕駛的研發與創新上持續發力,構建豐富且具有競爭力的軟件生態,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智能化需求,從而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