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東北,卻是廣州最為出名的喜劇演員。
他只上過一次春晚,卻和潘長江搭檔表演了當年最受好評的語言類節(jié)目。
他在中國最長電視連續(xù)劇里面飾演了“二哥”的角色,結(jié)果這個角色成為了觀眾最喜歡的人物。
2006年,正處于事業(yè)巔峰的他突然消失在了觀眾的面前。
他到底是誰?
為什么要選擇急流勇退呢?
在廣州生活的東北人
1956年,郭昶出生于遼寧沈陽市一個普通的人家。
小時候因為家里大人的工作比較忙,所以郭昶經(jīng)常處于放養(yǎng)的狀態(tài),這讓他的童年過得非常精彩。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也讓郭昶養(yǎng)成了開朗熱情的性格。
就在郭昶以為自己會和其他的小伙伴一樣,慢慢在這片黑土地上長大的時候,母親卻帶著10歲的他離開了東北,來到廣州定居。
剛到廣州的時候因為語言和飲食習慣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郭昶非常不適應。
是母親陪著他一點點的學習廣東話,這才讓郭昶漸漸習慣了這邊的生活。
小孩子的情緒過得總是比較快,所以沒過多久,郭昶的臉上就又帶上了天真燦爛的笑容。
見兒子已經(jīng)不排斥這邊的生活,母親于是給他找了一個不錯的小學。
雖然廣東話說的磕磕絆絆,但郭昶憑借著自己開朗外向的性格在學校里面吃得很開。
老師也很喜歡這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于是讓他加入了學校的宣傳隊。
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郭昶的讀書生涯只持續(xù)到了初中畢業(yè)。
拿到了初中學歷的郭昶在母親的幫助下進入了廣州市黃埔區(qū)的紅衛(wèi)汽車制造廠,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工人。
身在汽車廠的郭昶對造汽車的興趣不大,反而加入了廠里面的宣傳隊,是里面的骨干成員。
因為熱衷于表演,郭昶后來經(jīng)人推薦成為了廣東省話劇院兒童劇團的編外人員。
1980年,廣州兒童劇團的一個節(jié)目在北京得了獎,因此劇團的人被邀請到北京去演出。
在這個節(jié)目中飾演一個小配角的郭昶也在邀請之列。
這一下子就讓郭昶在紅衛(wèi)汽車制造廠出個名。
為了不浪費郭昶的表演天賦,廠長專門給他辦理了停薪留職,希望他能夠好好準備,可以考進專業(yè)的演藝團體去上班。
廠長的舉動讓郭昶感動的同時充滿了干勁,所以從北京回來后他就抱著極大的自信心奔波于各地區(qū)的話劇團。
讓郭昶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地方最后都婉拒了他。
撞得一頭包的郭昶很失望,最后只好鼓起勇氣又把自己的簡歷投到了廣東電臺《農(nóng)村天地》節(jié)目組,希望可以到那里去做一個小編輯。
這一次郭昶能夠成功嗎?
在春晚的舞臺走紅
一個有關系的同事被郭昶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給感動了,所以他給電臺的臺長寫了一封推薦信。
因為這封信,電臺最后決定給郭昶一個機會。
能夠進入電臺工作讓郭昶非常的開心,因此他每天都非常積極,表現(xiàn)的特別好。
這一切都被電臺的臺長看在眼里,他很滿意這個年輕人的精神頭,于是便讓郭昶擔任了少兒節(jié)目的主持人。
心中充滿了童趣的郭昶把這份工作干的很不錯,節(jié)目收聽率一路走高。
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fā)光的,郭昶的出色表現(xiàn)也讓他被廣東電視臺的人看中。
加入電視臺后,郭昶被分配到了小品組。
此時的郭昶已經(jīng)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所以他在電視臺的待遇不錯。
這期間郭昶不但是小品演員,而且還經(jīng)常兼任著場務、副導演、后期制作等多項工作。
這些工作雖然讓他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但累得半死的郭昶卻甘之如飴。
1984年,28歲的郭昶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觸電”機會。
他被廣東話劇團的一個導演推薦,到戲劇《特殊情況》劇組扮演了一個小偷。
這一次的表演讓大家發(fā)現(xiàn)郭昶在演戲方面很有天賦。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郭昶多次在影視劇中露面,這讓廣東的觀眾漸漸對他熟悉了起來。
1992年,36歲的郭昶被廣東電視臺推薦,前往北京參加這一年的春晚表演。
這一次他表演的搭檔是著名的小品演員潘長江跟黎舒蘭。
也許是因為郭昶和潘長江都是東北老鄉(xiāng),所以兩個人雖然之前沒有合作過,但表演時的默契程度卻很不錯。
在排練的時候,連導演都覺得他們兩個人非常的搭。
為了讓自己的表演更加的傳神,郭昶不但每天都在研究劇本,而且還專門請潘長江和黎舒蘭吃飯,讓他們給自己傳授春晚的經(jīng)驗。
這讓三個本來不怎么熟悉的人快速的成為了好朋友。
關系拉近了以后,他們?nèi)酥g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好。
時間一轉(zhuǎn)眼就來到了除夕,所有的演員都進入到了后臺開始忙碌的準確了起來。
郭昶雖然是老演員,但一想到要在這里為全國人民表演,他的心中還有異常的緊張。
潘長江因為春晚經(jīng)驗很豐富,所以一直都在默默關注著郭昶和黎舒蘭。
發(fā)現(xiàn)他們表情有些不自然,潘長江開始主動插科打諢的給兩人緩解壓力。
很快就到了郭昶三人表演的時候,此時郭昶的心中竟然奇跡般的平靜了下來。
沒有任何差錯,這出名叫《草臺班子》的小品被三人很出彩的演繹了出來。
從臺上下來以后,郭昶才發(fā)現(xiàn)他里面的衣服竟然都已經(jīng)完全濕透了。
最終,由潘長江、郭昶和黎舒蘭主演的小品《草臺班子》大獲成功。
不但榮獲了1992年語言類節(jié)目的一等獎,而且還讓郭昶和黎舒蘭兩個人的知名度也提升了不少。
正是這一次的成功,讓很多導演都認識到了郭昶的喜劇天賦。
所以他回到廣州沒過多久,便接到了一個電視劇組的邀請,希望他能夠在劇中飾演一個叫“康祈宗”的人物。
此時的郭昶完全想不到,這個角色將會讓他的演藝事業(yè)來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永遠的“二哥”
在中國,有一部已經(jīng)連續(xù)播出了十多年,達到了3000多集的超長電視連續(xù)劇。
它就是廣東電視臺拍攝的粵式家庭喜劇片《外來媳婦本地郎》。
因為是戲劇,所以這部劇在籌拍的時候?qū)а菅埩撕芏嗟南矂⊙輪T。
這些演員都很優(yōu)秀,這讓導演很快就將大部分的角色都被定了下來。
唯有市儈狡猾、追名逐利的“二哥”人選遲遲無法確定。
就在導演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了郭昶參演的《草臺班子》這部小品。
郭昶的表演讓導演眼前一亮,這個人不就是自己一直都在苦苦尋找的“二哥”嗎?
于是他當即就找關系聯(lián)系上了郭昶。
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和這個角色是不是匹配,因此郭昶提出了先看劇本的要求。
拿到劇本以后,郭昶瞬間就被劇本中的人物形象給吸引住了。
熬了一晚上的郭昶第二天就答應了導演,加入到了《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
家庭喜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歡樂,這一點正是郭昶最拿手的。
慢慢的他成為了整個劇組狀態(tài)最好的演員,每當有他拍攝計劃的時候,別的演員就算休息也都會過來觀摩。
看著郭昶把“二哥”那個小市民的形象演的入木三分,在場的人都樂的哈哈大笑起來。
本來“二哥”的戲份并不多,但由于郭昶表演的實在太好了,所以導演不斷的給郭昶加戲,慢慢讓他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2000年11月,這部粵式家庭喜劇開播。
一開始它的口碑很一般,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但隨著郭昶飾演的“二哥”出現(xiàn),這部劇的好評越來越多。
從此,郭昶不但多了一個“二哥”的稱號,還被喜歡他的觀眾冠上了“廣東周星馳”的美譽。
還別說郭昶笑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和周星馳真有那么幾分神似 。
隨著電視劇的不斷熱播,“二哥”的觀眾緣越來越好,郭昶的事業(yè)也越發(fā)的紅火了起來。
他先后又參演了好幾部電視劇,口碑都很不錯。
事業(yè)上的成功沒有讓郭昶忘記自己的家庭,他平時就算工作再忙都會抽空回家陪自己的妻女。
女兒8歲生日這天,郭昶專門跟劇組請了假,從老遠的地方跑回家給自己的寶貝女兒郭昶慶祝生日。
就在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吃著生日蛋糕的時候,郭昶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胃部傳來了一陣陣劇烈的刺痛。
因為演戲的時候經(jīng)常性吃飯不規(guī)律,所以他一直都有胃疼的毛病,因此他只是習慣性皺著眉頭揉了揉肚子,也沒有太在意。
這一幕正好被郭昶的妻子潘結(jié)看在了眼中,第二天一早,她就拉著丈夫來到了醫(yī)院。
一家三口做夢都不會想到,這一次的醫(yī)院之行會讓他們這個溫馨的家庭從此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不幸的離開
拿著醫(yī)院檢查的單子,郭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沒有想到自己年紀輕輕的竟然會患上胃癌。
由于拖得時間太久 ,所以郭昶的胃癌此時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中期,必須要立刻手術。
無奈郭昶只好給劇組的導演打了電話,然后按照醫(yī)生的要求住進了醫(yī)院。
兩天之后,郭昶進行了手術,醫(yī)生切除了他四分之三的胃和一顆腎臟。
雖然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但最終的結(jié)果還是不錯的,郭昶康復的很快。
在出院的時候,醫(yī)生再三叮囑郭昶一定要至少在做六次化療,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癌細胞不會復發(fā)。
一開始郭昶很聽醫(yī)生的話,就算在劇組在忙,他都會專程到醫(yī)院去做化療。
但因為每一次做化療的過程非常痛苦,而且醫(yī)院檢查的時候也沒有發(fā)現(xiàn)郭昶身體里面有癌細胞繼續(xù)出現(xiàn)。
所以做了五次化療以后,郭昶就把這件事情徹底拋到了腦后。
2006年,郭昶正在劇組工作,忽然肚子傳來了非常劇烈的疼痛,他整個人瞬間就被疼的休克了過去。
醫(yī)生在經(jīng)過檢查之后,發(fā)現(xiàn)郭昶的胃癌再次復發(fā)了,而且已經(jīng)到了晚期。
此時西醫(yī)的手段已經(jīng)對郭昶的病情完全沒有辦法了,無奈他只好轉(zhuǎn)院到了廣東省中醫(yī)院二沙島醫(yī)院,用中醫(yī)的手段進行最后一搏。
在中醫(yī)圣手的治療下,郭昶的情況有了一定的好轉(zhuǎn)。
這個時候《外來媳婦本地郎》電視劇也已經(jīng)播放了1000集,所以劇組準備給所有的主創(chuàng)人員拍攝一期專輯,以作紀念。
臥病在床的郭昶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后,拖著病體專門為“二哥”構思了專輯的內(nèi)容,并且把它命名為《尋覓宗跡》。
似乎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病床上的郭昶那段時間特別亢奮,把自己從《萬花筒》開始到生病這一段時期的事情都用鏡頭語言記錄了下來。
等專輯拍攝完畢的時候,郭昶整個人也差不多已經(jīng)油盡燈枯了。
知道郭昶之后再也不可能出現(xiàn)在《外地媳婦本地郎》電視劇當中,所以導演強忍著淚水在劇中讓“二哥”這個人物遠走他鄉(xiāng)。
“二哥”的下線讓很多觀眾產(chǎn)生了不滿,他們紛紛給電視臺打去了電話。
當?shù)弥岸纭钡陌缪菡吖铺幱趶浟糁H的時候,不少熱心腸的觀眾還專門跑到了醫(yī)院來看他。
2006年6月14日中午13時10分,郭昶因病在醫(yī)院去世,享年50歲整。
結(jié)語:
一晃時間來到了2024年,此時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已經(jīng)在電視臺播放了3000多集,拿下了中國最長電視劇的名頭。
讓觀眾最意難平的“二哥”也已經(jīng)離開整整18年了。
這十八年里面不少觀眾依舊會想起那個給大家?guī)砹瞬簧贇g聲笑語的“二哥”。
只可惜這一切郭昶再也看不到了,他的人生被永遠定格在了50歲。
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相信他一定會在影視圈留下更多精彩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