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文科衰敗的討論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這兩天閱讀了“南風窗”中《文科倒閉潮,來了》一文,內心感慨萬千。
文章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例,揭示了即便是這所世界頂尖學府,也不得不面對文科專業日益邊緣化的現實。在2024年秋季,哈佛本科生學院取消了至少30門課程,波及20多個系,而這些被取消的課程無一例外地集中于人文社科領域。
哈佛大學作為學術研究的燈塔,其動向往往被視為風向標。2022年,哈佛僅有7%的新生計劃主修人文學科,這一數字是對文科現狀的直觀反映。而像研討課這類旨在通過小班化教學深化互動、拓展思維的課程,也因報名人數稀少而面臨被削減的命運。
文科的式微,不僅限于美國,就連英國、澳大利亞、韓國乃至中國,都在這場“文科取消潮”中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震蕩。各國的高校紛紛對所謂的“邊緣學科”——文科下手,源于當年的新冠疫情爆發,各國的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劇。
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社會評價體系的調整,共同促使Z世代在選擇專業時更加務實。理工科因其明確的職業路徑和較高的就業保障,被視為“正確且明智”的選擇。相比之下,文科則顯得“虛無縹緲”,難以在短期內帶來明顯的經濟回報。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其五分之四的成員國在人文學科的入學人數呈現持續下降,這一趨勢加劇了文科的危機感。
在中國,“文科無用論”的聲音由來已久。五六十年代流傳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近年來張雪峰在直播間中對文科的直言不諱,都反映了社會對文科價值的普遍質疑。張雪峰從就業角度出發,強調文科專業中只有法律因其與公務員考試的關聯性尚具吸引力,其余大多被視為“無用”。
盡管這種觀點被批評為短視和功利,但它卻真實地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現實需求和家長的焦慮。
在經濟下行、就業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實用主義盛行,文科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尤為突出。曾經被仰望的人文社科職業,如作家、藝術家、學者等,因公眾信任的流失和行業的衰落,變得不再那么吸引人。年輕人在大學期間投入大量時間閱讀人文經典、追求知識分子理想,卻在畢業后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這是對文科教育價值的一次沉重打擊。
文科的價值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顯然不是。
盡管文科專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不如理工科那么搶手,但它在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文化理解力方面的獨特價值不容忽視。正如美國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所言:“藝術不是謀生的方式,它是讓生活變得更加可承受的一種非常人性的方式……都是讓你的靈魂成長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說,假如有一間絕無窗戶且萬難破毀的鐵屋子,里面許多熟睡的人不久會悶死,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悲哀,若有人大嚷驚起較為清醒的少數人,讓他們受無可挽救的臨終苦楚,是否對得起他們。
文科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關注的核心是“人”,涵蓋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社會結構、生活方式、歷史進程、傳統文化、生活經驗等。它試圖解決的是科學技術無法觸及或無意解決的問題,如倫理道德、文化認同、社會公正等。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文科教育的核心所在。它教會我們如何分析復雜文本、數據或社會事實,如何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提出質疑,甚至將自己也納入被質疑的對象,從而實現自我反思和多元視角的思考。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物質上的豐裕并未能解決人類心靈的問題。文科之用,在于明理、增智、陶情,它提供的是一種人生智慧,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索。可以這樣說,哲學、佛學、藝術等人文領域,不僅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也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
從另一個層面看,文科和理科也并非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以歷史和考古學為例,盡管它們屬于文科范疇,但通過對文物的研究和解讀,則是可以發現前人的科學技術成果,進而將這些成果應用到現代科學研究之中,這就是文科為理科發展所帶來的寶貴財富。
而且,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高科技逐漸替代許多人工勞動甚至培養出部分“懶人”的時代,批判性思考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我們分析由高科技帶來的各種復雜現象,如數據隱私問題、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等,并且能夠為科技革命的發展方向提供指引。
可以說,人文科學是各類學科的基礎。
所以,不能輕易認同“文科不行了”的觀點。事實上,是很多人逐漸失去了讀書的興趣,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才導致文科被邊緣化。并非文科本身存在問題,而是在當下社會環境中,沒有做好文科教育。
將文科當作一種迎合社會功利性需求的工具,而忽視了其內部的價值內涵,這才是問題所在。
文科取消潮的到來,更像是社會浮躁心態的體現,是我們過度陷入實用主義深淵的一種警示。所謂的“文科倒閉潮的到來”,恰恰說明了這個社會在追求物質利益,更像是社會浮躁心態的體現,是過度陷入實用主義深淵的一種警示。
一個健康發展的社會需要文科和理科的共同繁榮。對于個人來說,文科知識能夠提升人的素養,讓人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于社會而言,文科的發展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傳承優秀文化、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軟實力。
“文科衰落”的表象固然可怕,但能夠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理性反思我們的觀念和行為,重新認識文科的價值,才能避免讓人類社會成為一個只有物質豐富卻缺乏精神內涵的“跛足巨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