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國對韓國公民試行免簽政策,仿佛打開了“魔盒”,一股來自“泡菜國”的神秘力量開始席卷申城。韓國人,來了!
原本安靜的上海,突然間充滿了韓語的問候聲、歡笑聲。外灘、南京路、豫園、新天地,這些熟悉的景點,都變成了“韓語角”。“周五下班飛中國”,成了韓國年輕人的新潮流。
首爾飛上海,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再加上免簽政策,讓韓國游客的“說走就走”變得更加容易。上海每周往返于首爾的航班超過200班,還不包括其他城市的航班,航班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攜程數據顯示,中國對韓國單方面免簽政策實施以來,韓國游客入境中國熱門城市依次為上海、青島、北京等,上海的韓國入境游客訂單同比增長超180%,環比增長超40%,上海儼然成為韓國游客的“香餑餑”。
“人從眾”模式,再次上演。上海機場邊檢站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下旬,該站去年已累計查驗入出境外國人超過760萬人次,同比增加110%,而韓國人的數量更是遙遙領先,成為主力軍。
韓國游客,究竟有多瘋狂?
外灘、南京路、豫園、新天地、武康大樓、迪士尼,這些“傳統配方”自然不能錯過。他們還會根據Youtube、Instagram的推薦,去打卡各種網紅景點和美食。
“巨富長”的咖啡館、酒吧,各種夜市,也是他們探索上海的好去處。
支付寶、滴滴打車、上海地鐵,這些中國的生活方式,他們也在慢慢適應。
他們用“a little English and Chinese”、翻譯軟件和“感覺”,在這座大都市里自由探索。
在韓國生活一段時間的自由職業者月月對此深有體會。前段時間從首爾回中國時,差點錯過飛機,主要原因是當天來中國的旅客眾多,首爾仁川機場排起長隊,登機時間大幅延后。“我提前一個半小時到機場,以前這樣都沒問題,這次完全不一樣!來韓國這么久,從沒遇到過中韓航班上韓國人比中國人還多的情況。”
“特種兵式”的旅行 ,是他們的代名詞。他們利用周末,再請上兩三天假,就直奔上海,開啟一場“打卡”之旅。
上海的其他旅游景點也擠滿了韓國游客。他們與星巴克職員用英語溝通,還能熟練地用支付寶進行結算。此外,近日還有統計顯示,來到上海馬戲城馬戲場的 900 多名觀眾中,有 300 人是韓國游客。馬戲場相關人士表示:“2024 年 3 月開始,外國觀眾人數持續不減。但從 12 月開始,韓國游客數增加幅度最為明顯。” 位于上海市黃浦區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是韓國游客到訪上海的熱門景點。據舊址紀念館館長陳凌介紹,和免簽政策之前相比,韓國游客大量增加,尤其是在周末日均增加 300 到 400 人。
當然,美食是他們的最愛。
南京路一家烤羊肉串店,成為了韓國游客的“頂流”打卡地。他們不惜排隊數小時,只為品嘗一口美味的羊肉串。
“韓國人占比達到了70%-80%,就是給人一種很瘋狂的感覺,他們每天等位等那么長時間,你擱咱們自己,估計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店員說道。
1 月 2 日,《環球時報》記者致電該燒烤店,店員告訴記者,光是韓國游客就有五六百人,排隊起碼 3-5 個小時。店員稱,之前店內會來一小部分韓國客人,但從 11 月末至 12 月初,韓國客人的人流量開始呈爆發趨勢。“韓國人占比達到了 70%-80%,就是給人一種很瘋狂的感覺,他們每天等位等那么長時間,你擱咱們自己,估計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店員表示,為了應對大量韓國游客的到來,他們門店在 2024 年 12 月中旬就在原來的中英文雙語菜單上又增加了韓文,不僅如此,店員也會說一些韓語。
“除了菜單的變化,我們在指引上面也做了比較多優化,包括一些等位、排位的指引,我們都想辦法盡量把它弄成有中文、英文還有韓文的,能夠讓他們都看得懂。” 店員還說,到了晚上十點以后,店里面幾乎 95% 都是韓國客人,他們喜歡吃羊肉串還有拍黃瓜。而且接受采訪的時候,每個韓國人都猛夸這里好吃!“在韓國,價格是要翻一倍,而且都是辣的口味,這里有不辣的。”
在自助餐廳,韓國游客更是展現出了驚人的“戰斗力”。自助餐老板發現,有韓國游客過來花了兩百多就光盯著水果吃,尤其是西瓜,這讓他們覺得太值了!在韓國人眼里,兩百塊不到能吃到這么多水果還無限量供應?簡直是賺到了!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想起前幾年韓國團去泰國的經歷,在游船上自助晚餐時,西瓜端出廚房來的 15 秒后就沒了,此時西瓜離擺西瓜的臺子大概還有 8 米遠。去韓國旅游時,也跟的同胞團,早餐時辣白菜都能被搶個精光,可見韓國游客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
除了羊肉串和自助餐之外,火鍋、小籠包、紅燒肉也是韓國游客的心頭好。現在海底撈每個服務員都會一句“阿尼阿塞喲”,甚至還配備了專門的韓語翻譯。在大排長龍的阿嬤手作奶茶店里,他們和中國年輕人一樣,耐心等待兩小時,只為喝上果茶、奶茶。還有十個韓女里面有八個都要去打卡上海姥姥,吃紅燒肉和麻婆豆腐。還有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萊萊小籠,據說也被韓國人包圍了。
小楊生煎,也意外受到韓國人的歡迎。上海一家咖啡店員說,最近明顯感覺到來店內的韓國游客變多了,因為他們門店在武康路附近,武康路整條街很適合 Citywalk,韓國游客一般都會買了他們家的咖啡后去門口拍照打卡,然后散步。
免簽政策的實施,不僅讓韓國游客得以輕松來華,更讓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韓國“特種兵”們的打卡勝地,美食排隊盛況空前,中韓文化交流愈發緊密。最新數據更是振奮人心,2024 年 12 月浦東機場出入境韓國籍旅客 13 萬人次,加上虹橋,12 月到上海的韓國旅客 7 萬人次有了。
簡單算一算,就算網上所謂的特種兵周末行,兩天酒店住宿 1000 元,2 人一間房,這就是 3500 萬;吃飯,4 頓正餐,人均 100,2800 萬;消費購物,人均 300 不過分吧,2100 萬;迪斯尼和豫園是他們必打卡點,粗略算人均 500,3500 萬;就這么粗略算,直接消費就超過 1 億人民幣,這還是保守計算,不算給航司、機場帶來的利潤。而且往返上海不算機票 2 天人均不到 3k,憑借對韓國人了解,他們消費應該不會這么少。更有甚者曬出了財閥公子吃一頓飯居然要用56萬,實在令人大開眼界,感嘆資本主義之奢侈!
一個人兩天給上海帶來的收益,夠上海居民一家 1-2 周的生活費。免簽政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中韓文化交流,更為上海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推進,相信會有更多韓國游客踏上這片土地,感受中國的魅力與熱情。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韓國人不僅僅是去了上海,而是對于鄉下地方興趣更盛。一些冷門鄉村地區的volg播放量相比上海反而更高。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建設好農村與鄉鎮,使之配套設施更加齊全給發展中的旅游業帶來更多的活力?
無論風景多美,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全世界各地來的人看到我們中國底層的一面。因為紅燈綠酒的消費是沒有辦法輸出文化內涵的,現在韓國視打飛的來上海消費打卡作為“時尚”,有錢的白領階級都嘗試著去一遍,以作為一生美麗的回憶。這其實是不夠的,以前也有類似的故事,勤勞的日本社畜打工一輩子的念想就是為了去一趟美國的夏威夷,有什么區別?只是夏威夷換成了上海罷了。在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吃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