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rolonged 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Can Regulate Sensitivity on Aβ Fibers: An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長時間連續θ爆發刺激可調節Aβ纖維敏感性:一項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研究》
作者:Chong Li , Nannan Zhang , Qiong Han, Lifang Zhang, Shuo Xu, Shuting Tu, Yong Xie and Zhiyong Wang
研究單位: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
期刊: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
DOI:10.3389/fnmol.2022.887426
摘要: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的不同模式對感覺纖維敏感性的影響。4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配接受三種不同的rTMS模式(即連續θ爆發刺激cTBS、間歇性θ爆發刺激iTBS、10Hz rTMS)以及偽刺激模式,并觀察其對不同感覺纖維傳導的疼痛閾值的影響,同時運用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fNIRS)來探究潛在的影響機制。結果顯示,cTBS在與其他刺激模式的對比中呈現出獨特的影響。與10Hz rTMS和偽刺激模式相比,cTBS使無痛電流感知閾值(CPT)出現顯著差異;而與iTBS相較,cTBS具有調節Aβ纖維CPT的獨特作用。此外,fNIRS的結果表明,cTBS能夠增加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LPFC)和額極皮層(FPC)的興奮性。本研究證實了cTBS對Aβ纖維敏感性具有調節作用,為其在治療中樞性卒中后疼痛(CPSP)等方面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有力依據。
研究設備:依瑞德集團CCY-11型磁場刺激儀和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BS-3000
掃碼下載原文獻
02
Increased Prefrontal Activation During Verbal Fluency Task After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eatment in Depression: A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抑郁癥中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后言語流暢性任務期間前額葉激活增強:一項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研究》
作者:Jiaxi Huang , Jiaqi Zhang , Tingyu Zhang , Pu Wang and Zhong Zheng
研究單位: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西醫院心理健康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康復醫學科
廣東省康復醫學與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期刊:Frontiers in Psychiatry
DOI:org/10.3389/fpsyt.2022.876136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對抑郁癥患者前額葉皮層活動的影響,采用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fNIRS)測量氧合血紅蛋白(oxy - Hb)變化?;颊呓邮転槠?周的rTMS治療,刺激強度為2Hz、刺激時間10s、刺激間隔3s、重復次數130次、共2600個脈沖的rTMS治療,每周5天,共20次。治療前后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 24)評估抑郁嚴重程度,由研究人員用fNIRS測量患者在言語流暢性任務(VFT)中前額葉皮質oxy - Hb濃度變化,健康對照組僅在基線時進行fNIRS評估。為避免rTMS急性認知增強效應影響,最后一次rTMS治療與治療后fNIRS測試間隔超24小時。結果顯示,治療前患者在VFT中雙側前額葉皮層的oxy - Hb值低于健康對照,治療后雙側額極前額葉皮層、腹外側前額葉皮層和左DLPFC的oxy - Hb值增加,且右腹外側前額葉皮層oxy - Hb值增加與HAMD - 24評分降低呈正相關。研究結論為抑郁癥患者前額葉功能受損,進行2Hz rTMS治療可使其恢復,fNIRS測量的前額葉激活可作為監測治療反應的潛在生物標志物。
研究設備:依瑞德集團CCY-1型磁場刺激儀和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BS-3000
掃碼下載原文獻
03
Effects of sequential inhibitory and facilitato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a patient with chronic strok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配對抑制性和易化性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慢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及功能康復的影響:一則病例報告及文獻綜述》
作者:Nan Chen, Xiao Qiu, Yan Hua, Jian Hu and Yulong Bai
研究單位: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DOI:10.3389/fneur.2023.1064718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名55歲女性慢性腦卒中患者接受雙靶點抑制性和易化性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病例。治療方案:首先對健側半球進行7次1Hz rTMS,每次刺激總時間為20分鐘,精準產生1200個脈沖。完成后,緊接著對患側半球進行7次10Hz rTMS,刺激時間1s,刺激間隔9s,每次同樣進行1200個脈沖。同時,配合常規康復治療,每天150至180分鐘。評估方法包括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fNIRS)、臨床量表和神經生理測量。結果顯示患者上肢功能改善,半球間抑制(IHI)平衡恢復,患側半球興奮性增加,皮層發生改善。研究結論為進行低頻和高頻相結合的雙靶點rTMS治療顯著促進患者運動恢復,其機制涉及半球興奮性變化、半球間平衡恢復以及皮層改善。
研究設備:依瑞德集團MagTD雙位聯動磁場刺激儀和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BS-3000
掃碼下載原文獻
TMS與fNIRS技術診療一體化方案
匯總丨三種常見經顱磁刺激模式的檢測評估指標
fNIRS和TMS在缺血性腦卒中后執行功能障礙中的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