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則熱帖,不禁佩服題主的睿智。
題主的大姑姐給婆婆買了一個金鐲子。婆婆收到后,認真瞅了幾眼,便想將金鐲子轉手送給題主。
題主聽到后,連忙拒絕。
無奈,題主婆婆依舊很堅持說自己不喜歡戴,理由是這類金鐲子適合小年輕戴,特別適合題主。
題主思慮再三,考慮到這是婆婆閨女特意買來送給婆婆的,自己收下并不合適。
但另一方面,婆婆很是熱情地希望題主可以收下這個貴重的禮物,題主不知如何說服婆婆。
這讓題主十分為難。
帖子曝光后,網友的高贊評論可謂給題主吃了一顆定心丸。
網友@b坦言:“我是大姑姐,我給我媽買的如果她給弟媳,我是真生氣。”
網友@糊涂圖圖直言:“你敢拿,你和你大姑姐的友誼就結束了。”
是的,代入大姑姐的角色,自己為母親精心挑選的貴重禮物,就這樣輕易轉手給他人,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作為婆婆,也許是想通過禮物拉近與題主的關系,但讓自己的女兒傷心,也是得不償失。
說到底,在送禮這件事上,除了要重視禮物本身的價值,更應該看重禮物背后所傳遞的含義。
事實上,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應該在意禮物背后的意義。
2
看過一位網友的自述。網友剛工作一年,有了存款后第一時間想著給媽媽買了條金項鏈。
當網友拿著買到手的金項鏈,腦海中就浮現出媽媽收到它時的笑容,這讓網友掃去了這一年的疲憊,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一開始網友是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奈何忍不住的網友第二天便和媽媽視頻,告知了此事。
結果讓網友難以預料的是,媽媽聽后瞬間變臉了。
先是斥責網友給她買東西為何沒有事先征求她的意見,緊接著又責備網友掙點錢就亂花。
當網友在手機這頭聽到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后,自己再也按捺不住了,大聲地說:
“掙了錢給你買個金項鏈,以為你高興呢,沒想到是這樣,你和奶奶一樣都是掃興的人,就知道愛錢。”
說完,網友就掛斷了電話,那一刻她心里有無數對媽媽的怨言。
當冷靜一段時間后,網友決定把金項鏈郵寄回家了,但以后再也不會給媽媽買任何東西了。
現實中,有太多父母,習慣性否定孩子的好意,仿佛指責、否定才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應對方式。
記得作家胡夫蘭德說:“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久而久之,原本親密的關系,就會在彼此類似的否定中,慢慢漸行漸遠。
3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
妻子見狀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指點點。”
丈夫平靜地回復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如果你能把對方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當你覺得別人在你耳邊喋喋不休很不爽時,將心比心,你就不會在別人耳邊喋喋不休。
如果你不能把對方感受看成和你的一樣重要,你也就很難產生共情。
說到底,與人交流時,你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放下自己的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場。只有這樣做,你才能感受對方的感受,體會對方的難處。
記得有句話說得極好:“所謂事故,換一個視角看,或許就是故事。”
多一句贊賞,少一句責備;多一些換位,少一些自以為。
當你把目光只聚焦在自己身上時,你很難看到他人內心的渴望。只有變換角度,你才能發現不一樣的故事。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