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設計艦船的一大特點就是拼命壓榨噸位,極可能多的堆砌武器和設備,這樣做的優點是同噸位的日本艦船火力上遠勝他國,缺點是居住舒適性大幅下降、甚至影響到適航性和安全性。這種設計理念幾乎涵蓋了當時日本所有的艦種,包括海防艦、驅逐艦、輕巡洋艦、重巡洋艦等,甚至戰列艦、航空母艦也如此(當然,“大和旅館”除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艘當時日本建造的輕型航母,其噸位很小,但艦載機攜帶量卻很大,這艘船便是“龍驤”號航母。
沒有島式上層建筑
先介紹一下日本建造“龍驤”號航母的背景。1922年2月6日,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限制了列強海軍規模和技術水準,這對于減少軍備競賽、促進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該條約的漏洞也很多,只約定了各種主力艦的比例,并沒有對10000噸以下的航空母艦作出限制。對于處心積慮想擴軍備戰的日本來說,這是個機會,日本海軍利用這個漏洞,在1927年度預算中編列了1艘8000噸級的小型航空母艦,后又把噸位放大到9800噸。
由于上世紀20年代日本缺乏航母建造經驗,再加上噸位上的限制,因此決定采用“青葉”級重巡洋艦的艦體,并采用單層機庫(后為了增加艦載機數量,改為兩層機庫,后層為開放式機庫)、平甲板設計。這樣做的好處是技術難點少,同時節省成本、建造速度也快。1929年11月,新航母便開工了,并命名為“龍驤”號。
建造中的“龍驤”號
“龍驤”號為什么會采取平甲板設計呢?站在后世的角度看,航母采取島式上層建筑是才是正確方向啊。采用平甲板設計這是源于建造“鳳翔”號航母的經驗。日本早在1921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母——“鳳翔”號,滿載排水量10500噸,采用島式上層建筑。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里,發現島式結構并不是很合適。由于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筑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又拆除了島式建筑。因此在建造“龍驤”號時,設計人員采用平甲板設計。
不過開工沒多久,日本鉆漏洞的把戲很快就被其他列強知曉了(一艘航母的建造很難瞞過去的),于是1930年新簽署的《倫敦海軍條約》對10000噸以下的航空母艦也作出了限制。日本沒辦法,只得將“龍驤”號噸位計入了航母限額總噸位中,《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約定日本海軍航母總噸位不得超過81000噸。“龍驤”號建造速度很快,1931年4月就下水了,兩年后完工交付。
另一張建造時的照片
日本早期航母編隊方案是“一大一小”兩艘為一個航空戰隊,當時已經服役有兩艘大型航母和一艘小型航母,大型航母是“赤城”號與“加賀”號,小型航母是“鳳翔”號。加上新服役的“龍驤”號,正好組成兩個航空戰隊。
“龍驤”號航母主要性能:艦長175.9米,寬20.3米,吃水5.6米,標準排水量8000噸,滿載排水量10600噸,艦員編制934人。動力為6臺蒸汽輪機,6萬馬力,雙軸,航速33節,續航力10000海里/14節。配備12架戰斗機和24架攻擊機,另有12架備用機,共計48架。6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8座四聯裝13.2毫米高射機槍。
艦載機起飛
滿載排水量10600噸的航母居然搭載了48架艦載機,這個很驚人了。二戰時期美國著名的“獨立”級輕型航母(基于巡洋艦艦體建造),滿載排水量15100噸,但只攜帶了30架艦載機。而英國的“獨角獸”號輕型航母,滿載排水量20300噸,載機量只有35架。還有英國的“勇敢”級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27000噸,艦載機數量也不過才48架!
但是這樣充分利用空間搭載艦載機,帶來的隱患也很大,夸張說是就拿“命”換的。新增的機庫、寬敞的艦橋導致它的上層重心過高,干舷過低,這成為“友鶴事件”的主要原因?!坝漾Q事件”這里就不多說了,軍迷們都知道。“友鶴事件”中“龍驤”號因為干舷過低,洶涌的海浪涌入后部開放式機庫,同時前方的飛行甲板和艦橋前壁也受到了嚴重沖擊,多處出現凹陷,艦體中部也有螺釘松動。
游戲中的“龍驤”號
事后日本海軍對“龍驤”號進行改造,將前壁改成了垂直設計,在前甲板上加裝防浪板,并將后方的封閉式機庫改為封閉式防水構造,等等。經過改造后,“龍驤”號的噸位增加到12700噸(滿載排水量),不過艦載機數量還是保持在48架。
“龍驤”號自服役后就充當了日本對外擴張的急先鋒,無論是在侵華戰爭中,還是在太平洋戰爭中,給同盟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后來在1942年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中,“龍驤”號被美國太平洋艦隊“企業”號和“薩拉托加”號兩艘航母的艦載機聯手擊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