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臘八就是年
祝你事事"粥"全
今日臘八節(jié)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至,春節(jié)也愈發(fā)近了,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別忘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養(yǎng)胃又暖心,來年可萬事“粥”全。
寒夜漫漫
煮一鍋消寒臘八粥
溫暖你我
臘八節(jié),俗稱“臘八”
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tǒng)
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稱為“法寶節(jié)”,是佛教盛大的節(jié)日之一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 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 花生、 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 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燕京歲時記》
一碗臘八粥,兼收并蓄
可為粥中之王
熬時滿室溫暖芬芳
喝時舒舒服服、飽飽滿滿
臘八粥的甜糯
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
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小時候,總有一抹記憶,和粥事有關。
臘八節(jié),天色未明,大人很早地起來,在“云霧繚繞”的灶臺邊忙活。火舌在鍋底輕輕躍動,粥在鍋里噗噗微滾,五顏六色的食材吸收著水分汩汩漲開,空氣中彌漫著令人心安的氣息。
長大后,粥事的記憶并未湮沒,反而在他人的文字描述中,一次次被點亮喚醒。很有一種,原來“你我都是粥中人”之感。
《紅樓夢》中說:“世上的人都熬臘八粥。”金庸在《俠客行》里寫到,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武林高手在臘八這一天,也要去那俠客島上吃上一碗飽腹的臘八粥。
至于緣由,沈從文先生給了一種很“甜”的說法。他寫到,提到臘八粥,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嘴巴上長出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口上立時會生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任誰,也是不肯輕易錯過的 。
而在梁實秋的記憶里,臘八粥更象征一份特殊節(jié)點的鄉(xiāng)土人情。早晨,每人都要領一大碗粥,盡量加紅糖,稀里呼嚕地喝個盡興。家家熬粥,家家又送粥給親友,東一碗來,西一碗去,很是熱鬧。
最有趣的當屬老舍,他見粥里所蘊豐富,有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琳瑯滿目,遂用一貫的幽默寫道:“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
· 臘八由來 ·
臘八節(jié)因臘日而來,是農(nóng)歷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 臘八歷史 ·
自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祀記·郊特牲》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后來佛教傳入,把臘八節(jié)定為佛祖成道日。 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jié)”。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據(jù)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于菩提樹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jié)”。
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jié)”,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從此,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
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如今杭州靈隱寺,依舊每年都施粥。
· 臘八習俗 ·
從古至今,臘八節(jié)留下許多習俗
· 祭祀
古代祭祀的對象有八:先嗇神神農(nóng)、司嗇神后稷、農(nóng)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
到了唐宋,此節(jié)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jié)的主旋律。
· 臘八粥
據(jù)說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
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
據(jù)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一到,年味愈濃
簡單生活需要儀式感
臘八晨起,備好熬粥的食材
清洗、入鍋,小火慢熬
時辰到,粥起鍋,一家人圍坐
帶著新年的祈盼和對生活的熱情
共享一碗冒著熱氣的臘八粥
臘八一過
在外的人也開始收拾行囊
準備一年一度盛大的遷徙
從城市回到農(nóng)村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
回家兩字,帶著游子的迫切
藏著家人盼歸的思念
過了臘八就是年,
一年一歲一團圓。
愿你大霧漫山有明燈,
風雨飄搖也歸舟。
2025,嶄新的開始,
祝你事事“粥”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