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興農人計劃
云南阿者科村 哈尼族古村落
1、合作模式: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合作模式
2、開發方式:堅持生態保護與村落管理并重,推出精品定制游項目,并實施利益分配機制,成功打造了一個集文化傳承、旅游發展、生態保護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典范,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有益探索。
3、主營業態:鄉村旅游,包括梯田觀光、哈尼文化體驗、民宿住宿、餐飲服務等。
1
鄉村運營狀況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哈尼梯田核心區元陽縣,于1988年建立,是一個只有六十多戶人家的哈尼族古村落,全村共64戶479人,地處海拔1880米處,交通不便,從昆明出發乘坐公交車需8-10小時,乘坐吉普車需6小時。
在開發前,阿者科村地處偏僻、種植模式傳統單一、基礎條件落后,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村民收入低下,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較為貧困,人居環境臟亂差,傳統遭受破壞,整體經濟狀況較差。2010年,第二、三產業收入僅3.9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6.32%。
由于經濟壓力和缺乏保護意識,一些傳統民居和梯田面臨破壞和荒廢的風險,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缺乏旅游基礎設施和宣傳,游客數量有限。人口外流嚴重,人口“空心化”突出,進一步加劇了村莊的衰落。
云南阿者科村位于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內,至今已有210年歷史,背靠哀牢山,面朝無盡的梯田云海,自然風光美輪美奐。2013年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帶來了一定的游客量,但由于當地村民未能充分參與旅游產業,生活水平未得到明顯提高。
作為亞洲傳統梯田稻作文化的典范代表,哈尼梯田以鮮明的“四素同構”(森林、村寨、梯田和水系)生產生活生態體系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阿者科村保留著完好的梯田生態系統、獨特的哈尼傳統民居和文化。當地探索出“與自然共生”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表現形式,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旅游分紅的多重收益,是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并入選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
2
鄉村開發模式
1、合作模式: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發展模式
阿者科村采用“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發展模式,即不租不售,不靠外來資本介入,組織村民成立旅游發展公司自我經營和管理。即65戶村民以梯田、房屋、生活方式等資源入股70%,申請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政府出資300萬占30%建設游客中心、廁所等旅游基礎設施,成立村集體旅游公司,村民選出“致富帶頭人”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中山大學提供智力援助。村民按照民居分紅40%、梯田分紅30%、居住分紅20%、戶籍分紅10%的“4321”比例進行分紅。
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中山大學專業團隊的指導下,阿者科村與中山大學合作,堅持“科學規劃、適度開發、永續利用”的發展理念;通過成立村集體旅游公司、開發特色產品和精心營銷。在保護傳統的前提下,推出自然野趣、傳統工藝、哈尼文化等多個活態文旅體驗項目,讓游客能夠深入體驗哈尼族的農耕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時,阿者科村大力發展“稻魚鴨”綜合種養和“魔芋+玉米”套種等特色種養產業,推出梯田紅米、梯田豆豉等標準化農產品和民族服飾等文化藝術品。
2、開發方式
堅持生態保護與村落管理并重,推出精品定制游項目,并實施利益分配機制,成功打造了一個集文化傳承、旅游發展、生態保護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典范,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有益探索。
(1)編制專項規劃:2018年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應元陽縣人民政府邀請,到元陽開展調研與規劃工作,并為阿者科村單獨編制《阿者科計劃》,為村莊的旅游開發提供了科學指導。
(2)保護與修復文化遺產:對傳統民居進行修復,保持原有的建筑風格和結構;組織專家學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記錄,并培訓當地村民成為傳承者。
(3)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游客中心、民宿、餐館等設施,修建通村公路和停車場,為游客提供便利。
3、主營業態:鄉村旅游,包括梯田觀光、哈尼文化體驗、民宿住宿、餐飲服務等。
(1)鄉村旅游:推出梯田徒步、插秧體驗、識草藥、長街宴等19項活態文旅體驗項目,讓游客深入體驗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此欣賞壯美的梯田風光,體驗哈尼族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品嘗地道的哈尼美食,感受濃厚的哈尼文化氛圍。
(2)特色農產品銷售:推廣哈尼族的特色農產品,如梯田紅米、紫糯米、竹筒酒等,增加村民收入。
(3)手工藝品制作與銷售:開發具有哈尼族特色的工藝品,如刺繡、銀飾等,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4、發展理念:科學規劃、適度開發、永續利用
在發展過程中,阿者科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之路,注重遺產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共贏,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依托村內豐富獨特的自然及人文資源,以保護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為前提,將村民轉變為股民,資源轉變為資產,帶動全村村民參與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遺產保護、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的良性循環和共贏。
5、運營特色
(1)堅守四條底線:堅守傳統民居不租不售不破壞、不引進任何外來社會資本、不放任本地村民無序經營、不破壞傳統,確保了村莊的原真性和文化傳承。
? 注重生態保護:阿者科村在抓好哈尼梯田遺產區森林、梯田水系治理等工作的同時,大力實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工程,遺產區植被覆蓋率達67%、森林覆蓋率達49。6%。
? 保護傳統民居:設立傳統民居保護資金,對傳統民居進行集中修繕,實現掛牌保護。
? 傳承民族文化:通過建設哈尼梯田文化傳習館、打造民族文化傳承文藝隊、培養非遺傳承人等方式,實施哈尼古歌傳承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挖掘了一批文化精品。
(2)村民深度參與: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參與旅游開發,成為旅游發展的主體和受益者,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家家是股東、戶戶能分紅。
(3)文化傳承與旅游融合:將哈尼族的傳統文化與旅游活動深度融合,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不僅能夠欣賞自然景觀,還能體驗和感受獨特的民族文化,實現了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4)提供深度體驗:推出預約式精品旅游接待,發展深度體驗式旅游,避免過度商業化沖擊文化遺產。
6、運營方式
阿者科村的運營方式主要依托村集體旅游公司進行。公司組織村民整治村莊,開展旅游接待,村民對公司經營進行監管。同時,公司還負責開發旅游產品、進行市場營銷等工作。在運營過程中,公司注重保護傳統民居和梯田景觀,鼓勵村民繼續居住在村內并保留原住民核心人文環境。
(1)成立村集體旅游公司:負責旅游項目的整體運營和管理,包括旅游產品的開發、營銷、服務等,確保旅游業務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2)村民參與服務:村民通過承接旅游體驗項目、在旅游公司工作、經營個體商戶等方式,直接參與旅游服務,為游客提供個性化、貼心的服務,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3)旅游項目菜單式管理: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點單”選擇旅游項目,提高了游客的滿意度和旅游體驗的自主性。
7、運營策略
(1)利益聯結機制:建立“37”利益分配機制,確保村集體公司留成30%用于后續發展,70%直接分給村民。村民的分紅再按照“4321”原則細化,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和保護傳統資源的積極性。
(2)精準宣傳:項目團隊充分運用現代宣傳理念和技術,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阿者科村的旅游品牌,如央視紀錄片、新華社大型紀錄片等媒體報道,向游客展示千年古村落的純真和寧靜,提高了村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了大量游客。
(3)與高校合作:借助中山大學的智力支持,不斷優化旅游產品和服務,提升旅游開發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同時為村莊培養了專業人才。
(4)舉辦節慶活動:定期舉辦哈尼族的傳統節慶活動,如長街宴、十月年等,吸引游客參與,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和趣味性。
(5)豐富旅游產品:公司開設一系列主題性體驗活動,如紡織染布、插秧除草、捉魚趕溝、野菜采摘、哈尼家訪、磨豆腐等哈尼族傳統生產生活活動,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8、運營步驟
(1)調研規劃階段: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深入阿者科村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村莊的現狀和資源優勢,編制《阿者科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路徑。
(2)籌備啟動階段:成立村集體旅游公司,完成村民入股登記,籌集資金,修復旅游基礎設施,開發旅游產品,開展員工培訓等工作,為旅游運營做好準備。
(3)運營發展階段:按照既定的運營方式和策略,正式啟動鄉村旅游業務,不斷優化旅游產品和服務,加強品牌建設與推廣,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旅游,實現旅游收入的增長和村民的增收。
(4)鞏固提升階段: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旅游開發和運營模式,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推動村莊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阿者科村的旅游品質和綜合競爭力。
9、運營效果
(1)經濟效益顯著:截至2024年10月,阿者科村接待國內外游客17.7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59.52萬元。自2019年以來,共計分紅233.25萬元,2024年戶均分紅達到8615.38元,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2)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村民通過參與旅游體驗項目,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旅游分紅的雙重收益。2020年1月,阿者科村26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村莊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上了鄉村振興的道路。
(3)文化傳承與保護加強:通過旅游開發,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保護,如蘑菇房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煥發出新的活力,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4)社會影響廣泛:阿者科村先后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最佳旅游鄉村”等多項榮譽稱號,成為鄉村旅游與減貧相結合的“中國方案”的成功實踐案例,為其他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 End—
來源/興農人計劃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運營研習社
鄉村運營研習社|興農人計劃
1、鄉村運營研習社推出“興農人”計劃
2、計家墩理想村
3、中國·江村 世界·水鄉
4、杭州·青山村 眾創共治
5、杭州·永安村 稻香小鎮
6、山東淄博紅葉柿巖 魯中之肺
7、河北承德西道村,草莓公社
8、平山縣北莊村 團結食堂田園綜合體
9、河北 灤平小城子村 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
10、河北 遷西花鄉果巷 田園綜合體
11、河北京雄溫泉谷 鄉村度假綜合體
12、浙江金華市六石街 張麻車小區文化創客項目
13、浙江婺城區 蓮花鎮 集體經濟創業園項目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文章若有用,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