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發起自殺式進攻。在庫爾斯克方向,烏軍一次性集結8個旅,發動大規模進攻,想要突破R-200高速公路,進而猛撲庫爾恰托夫。這個庫爾恰托夫擁有一座核電站,是俄軍不容有失的戰略城市。可這次進攻,卻虎頭蛇尾。別說攻打庫爾恰托夫了,烏軍剛出發,就被擋住了,損失大量重型裝備,進攻遭遇慘敗。為什么會敗得如此之快?核心就在于,沒有制空權。
為了這次進攻,烏軍籌備了好幾個月。首先,光是調兵就不容易了。8個旅,2萬多人,想要在俄軍眼皮子底下,完成秘密集結,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在烏軍第一次閃擊庫爾斯克時,俄軍就吃過一次虧了。這一次,烏軍尚未行動之前,俄軍就已經探查到烏軍的進攻計劃了。烏軍反攻剛開始,俄軍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就擊中了一個烏軍集結點,造成數百名烏軍傷亡。其次是,烏軍投入了先進的電子戰設備。這些電子戰設備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對俄軍無人機形成了強大的干擾。按照烏軍的計劃,想用這些電子戰設備,掩護坦克裝備集群突襲。可為什么失敗了呢?原因很簡單,沒有制空權。
坦克裝甲車的天敵不只有無人機,還有反坦克導彈、蘇-34戰斗轟炸機,“紅土地”精確制導炮彈等,都能挨個點名,逐一狙殺烏軍的坦克裝甲車。在沒有野戰防空導彈掩護的情況下,蘇-34就成了“超級空中獵手”。烏軍坦克裝甲縱隊,沿公路突襲,全部變成了俄軍手底下的活靶子。
其三是,根本沒有任何突然性。烏軍的行動不僅被提前泄露了,還選在了一個萬里無云的天氣發起進攻。俄軍蘇-34視野開闊,可以清楚地看清每一輛烏軍坦克,實施精準轟炸。“伊斯坎德爾”導彈也能遠程狙殺。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烏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無異于一場自殺行動。那為什么烏軍仍舊選擇進攻呢?
有兩大原因:一是,爭取特朗普的軍援。拜登已經進入退休倒計時,特朗普馬上就要重返白宮了。對烏克蘭而言,爭取美國軍援,是頭等大事。即便打不贏,也要打給特朗普看,烏軍不想妥協,也不想認輸。
二是,庫爾斯克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價值。它是烏軍掌握的一個重大的和談籌碼。烏軍想要利用庫爾斯克,爭取更大的談判權。
可這種自殺式襲擊,不但不會增強烏軍對庫爾斯克的控制,反而會讓烏軍付出更大的無畏的傷亡。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次表演式進攻,是打給北約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