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擠爆上海后,沒有被上海震驚,而是變的更加自信了。一群韓國游客打卡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韓國網(wǎng)友直接嗨起來了,不禁感慨道:“看來他們把我們的遺址保護得很好,還知道祖先需要好好維護。” 這個評論給我看懵了。保護韓國遺址,是沒錯,可“祖先”是怎么回事?還有一些韓國人到了中國后,更是相信,韓國曾統(tǒng)治中國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親眼看到,韓國在中國留下來的“九大首都”了。這“九大首都”又是怎么來的?在海底撈狂吃免費西瓜的韓國人,怎么就這么自信呢?今天,一林就跟大家聊一聊,艱難求生,大韓民國在中國是怎么流亡的?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滅亡。整個朝鮮半島一夜之間,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很多人不甘心,奮起反抗日本統(tǒng)治,結(jié)果全被日軍血腥鎮(zhèn)壓了。不少韓國人就逃到了中國上海,繼續(xù)謀劃抗日復國大計。為啥是上海呢?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有場地。當時上海法租界,提供了一棟小房子給韓國人落腳。日軍也不敢進法租界抓人,安全問題算是解決了。不過法國也不是做慈善,房子可以讓你韓國人用,但租金一個子都不能少。二是希望中國庇護。
韓國臨時政府里,有個人叫申圭植。他是同盟會的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跟孫中山有過命的交情。
申圭植
而且中日之間有血仇,到上海先茍著,就是最好的選擇。1919年4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的一棟小洋樓里正式成立了。現(xiàn)在的地址,是上海市黃浦區(qū)馬當路306弄4號。聽起來韓國人整出了挺大動靜,其實最多算是有了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暫時不用逃命了。所謂的韓國臨時政府,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槍沒槍。說白了,跟自娛自樂沒啥區(qū)別,國際上壓根沒人關(guān)心。韓國人到處找西方國家求援,可列強都沒給過正眼,根本不搭理。就這樣,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流亡了足足27年之久,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上海。這些韓國人平常都在干嘛呢?一個詞就能概括,“要飯”。這可不是我說的,人家韓國國父金九,自己寫在回憶錄里的。
金九是韓國臨時政府的負責人,每天日子過得叫一個愁。他說韓國臨時政府,其實就是個乞丐窩,自己頂多算高級乞丐。大家早上起床一睜眼,不是考慮什么韓國復國大計,而是先去要飯,不然都得餓肚子。韓國臨時政府窮到啥程度呢?一個月30塊錢的房租,拖欠好幾個月,都交不上。法國房東實在受不了了,直接給人告到法院去了。1921年,所謂的韓國財務總長算了下賬,好家伙,大韓民國政府各種欠款,加一起超過4000塊錢了。啥概念呢?當時在上海生活的韓僑,辛苦打工一天,只能到手3毛錢。相比之下,4000塊確實是一筆巨款了。沒錢寸步難行,復國更是不可能了。金九他們是怎么“要飯”的呢?主要想了兩個辦法:一是悄悄派人跑回韓國,利用大家的復國熱情,跟韓國人畫大餅,收人頭稅。二是跑去找海外韓僑,尤其是在美國生活的韓國有錢人,拉贊助籌款。
看起來沒問題,但兩條路很快都被堵死了。回韓國收稅的人,被日軍盯得死死的,收上來的錢非常有限。去海外募捐的正是后來的韓國總統(tǒng)李承晚,他被懷疑貪污,直接被趕走了。李承晚這一走,歐美的捐款渠道基本就廢了。最后金九他們合計了下,一番折騰下來,拿到的錢不多,但總比沒有好。他們把錢的大頭存到上海一家銀行里吃利息,留了一小部分日常用。結(jié)果1931年,存錢的銀行突然倒閉了,存款也全部打水漂了。一連串的打擊,讓韓國臨時政府幾乎絕望了。還好這時候,中國伸出了援手。我們從政府、軍隊到民間,捐錢捐糧捐物資,幫韓國人度過難關(guān)。
然而,在如今韓國人的視角里,故事完全是另一個版本。他們覺得,既然韓國政府在上海成立,那就算韓國定都上海,統(tǒng)治中國了。既然被我們統(tǒng)治了,那中國各界的支持,都是應該的。 一水的韓國網(wǎng)友們,突然就悟了,在網(wǎng)上發(fā)出靈魂拷問,“中國什么時候把韓國舊都上海還回來”?從偷歷史、偷文化,到現(xiàn)在直接連中國上海都想偷走了。更離譜的是,韓國網(wǎng)友們查了下,原來上海、廣州、重慶等9個中國城市,都有韓國臨時政府舊址。在韓國人看來,這就是9次定都。他們說,這些中國城市雖然比不上我們首爾,但也能勉強接受,趕緊回歸到韓國懷抱來吧。
真實的歷史,與韓國人的臆想完全相反。所謂的9次定都,其實是韓國臨時政府的狼狽流亡史。我給大家大概舉兩個例子就知道了。一是,流亡到杭州。1932年,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日軍侵略了上海。中國軍民在前線奮勇守城,所謂的韓國“抗日義士”,腦子里只有一個字:逃!他們覺得上海已經(jīng)不安全了,隨時可能被日軍占領(lǐng),一溜煙就搬到杭州,找了個小房子繼續(xù)茍下來。
二是,流亡廣州。1937年南京失守后,全國抗日力量都在往西南大后方轉(zhuǎn)移。當時我們建議韓國臨時政府先轉(zhuǎn)去長沙,配合抗日。可“聰明”的韓國人到了長沙后,關(guān)起門來一通分析。他們覺得武漢不穩(wěn),長沙也很快就會被攻陷,于是不聽安排,一路向南,直接跑廣州去了。1938年,日軍發(fā)動偷襲,廣州宣告失守。韓國人傻眼了,又只能接著往廣西逃。而被他們嫌棄的長沙,中國軍民一直堅守到了1944年。
韓國網(wǎng)友口中所謂的九大定都城市,分別是上海,杭州,鎮(zhèn)江,南京,長沙,廣州,柳州,綦江和重慶。你看,從江浙到中南、華南,再到西南大后方。韓國臨時政府在華27年,是一條完完整整的流亡線。可如今的韓國人呢?覺得自己是宇宙第一大國,把這些狼狽的流亡史,也篡改成了對中國的“定都”史!他們發(fā)明出來的9大“舊都”,本質(zhì)上,只是韓國政府曾經(jīng)流亡逃難,寄人籬下的一個個避難所罷了。但我們可以質(zhì)疑韓國人篡改歷史,卻無法質(zhì)疑韓國人的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