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楓子
眼看寒假就要來了,身邊的媽媽們又開始蠢蠢欲動,為孩子規劃各種增長見識的活動了。
我一個朋友,兩口子都是工薪階層,合計月收入也就一萬出頭,每個月還要還幾千的房貸,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但每年一到假期,她總是早早就給孩子報好各種親子營、研學團、旅行項目。
前幾天聊天,她說已經看好了一個新加坡純英文浸泡冬令營,學費高達三萬,而她甚至需要向親戚借一萬來支付。
我忍不住勸她量力而行,她卻說: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啊,我自己沒見識、沒本事,已經沒辦法了,但孩子可不能再走我的老路了!”
還有一位媽媽,她平時買個好點的護膚品都舍不得,但給孩子花大幾千去游學卻眼都不眨一下。
在很多父母看來,“高配”的假期,就應該砸錢讓孩子見世面,斥資讓孩子開眼界。
殊不知,不考慮現實情況,一味透支家庭高消費,對普通家庭而言,就是最大的教育陷阱。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分享的經歷。
為了激勵三年級的女兒好好學習,她給女兒花了近1萬報了一個“清北有道研學營”。
想著既可以讓孩子去看看祖國首都,也可以讓孩子感受下名校氛圍。
但沒想到,說好的第一站就要參觀名校,結果只是去了清華藝術博物館,坐車經過一次清華北大。
剩下時間就是站軍姿、逛景點。
她女兒說,每天都要跟團坐大巴,7點出門,行程從早排到晚,光在路上就要花費4個小時。
還有一天,為了看早上5點天安門升旗,她們需要2點起床,2點半出發。升旗1分鐘后,原地躺倒繼續睡覺一個小時,然后大巴車1.5小時去爬長城。
每天大家困得要死,完全體會不到樂趣,也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網上不少父母也“吐槽”,所謂的研學其實就是在各大景點間奔波,拍照、打卡,毫無深度體驗。
是啊,期待用一次走馬觀花式的體驗,就能提升孩子的認知,不過是父母的美好幻想。
還有一位爸爸說,為了讓兒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他連續加班好幾個月,把辛苦賺來的獎金都給兒子報了為期一個半月的航海游。
可兒子回來后,臉上卻沒有半點開心和滿足。
細問才知道,兒子是嫌棄他買的都是基礎的裝備,而同行的孩子,全都有高端的望遠鏡、潛水服,還有專業的攝影器材。
所以兒子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心里滿是自卑和嫉妒,自然沒有心情好好玩了。
這位爸爸后悔不已,自己辛苦付出,非但沒有撐開孩子的眼界,反而助長了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
雖然扎心,但這就是真相:
很多時候,高配版的假期可能只是大人的“一廂情愿”和“自我感動”。
用錢砸出來的“世面”,雖然聽起來很美好,實則很難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觸動和成長。
一位教育家說過,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建設,不是金錢的堆砌。
37歲攻克世界50年不解難題,4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顏寧,小時候就沒有接觸過昂貴的研學團、五花八門的冬令營。
但她的童年,卻是豐富多彩的:
父母會帶著她走入田間地頭,學種地插秧,觀察節氣與時令。
也陪她讀書、看報、聽廣播,讓她增長見聞,打開知識面。
還允許她打沙包、玩撲克、滿山遍野的跑,讓她自由探索……
最終,顏寧以知識和生活為鑰匙,打開了更為寬廣的世界的大門。
所以你看,孩子長見識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踮起腳尖,用錢給孩子鋪路。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有新的收獲,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思考。
只要是未曾涉足的世界,未曾經歷的事情,就是一種“世面”。
“中國榜樣家長”劉稱蓮,就特別致力于讓孩子在生活的點滴中體驗和感受,從而了解世界。
她會帶著女兒在冬日的午后一起去爬山,欣賞“桃花飛雪”的美妙;
陪著女兒坐在湖邊,吹風,看湖,玩耍,觀察螞蚱決斗;
還給女兒飼養蝌蚪,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還養蠶,用蠶葉把蠶寶寶喂養成白胖胖的蛾子;
閑暇之余,母女兩就泡在書店看歷史,讀名著,閱讀雜志……
得益于劉稱蓮的用心引導,女兒的知識面特別廣,時常在課堂上語出驚人,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寫作文時,女兒也從不缺素材,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生活的情趣。
正如有句話說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只要我們有心,無論是通過閱讀、探索大自然還是漫步于街頭,都能為孩子提供拓寬視野的機會。
而這些,不需要去很遠,更不需要很多錢。
卻能豐富孩子的精神,開闊孩子的眼界,助力孩子的成長。
那么,作為普通家庭,我們該如何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假期呢?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個低配版“見世面”方式,讓身邊的許多資源,也能成為孩子胸中的萬象:
1、去菜市場上一堂生活課
菜市場雖然不大,但就像是一本隱形的教科書,藏著許多大學問和大智慧,可以讓孩子感受人文,學會理財與生活。
在這里,他能見識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為了幾元而反復掰扯的商販,也有小小年紀幫父母看店的孩子,還有大聲嚷嚷不講素質的人。
在這里,他還能學到課本上不教的金錢課:
比如,平時喝的一杯奶茶,竟然抵得上一大袋的蔬果;一張明星卡的錢,竟然就是很多菜販一天的工錢。
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去貨比三家地買東西,讓孩子在你來我往中,增強溝通能力,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不知不覺情商也提高了。
所以,當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帶孩子去一趟菜市場,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變化。
2、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增長見識
一般這些地方都是免費的,帶給孩子的體驗和感受卻是花錢買不到的。
博物館珍藏著無數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它能打開孩子博古通今的大門。
走進科技館,就是走進了生活中的科技,大量科技演示和體驗可以幫助孩子了解科技的原理和應用,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
圖書館,則能讓孩子見識書籍的浩瀚,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無論是文學、科學還是藝術,都能在這里找到啟迪心靈的明燈。
這個寒假,父母們不妨帶孩子去這些地方都逛一逛,置身其中,孩子的內心一定會有所觸動,從而迸發出學習的興趣。
3、帶孩子擺一次攤,體驗生活的不容易
溫室里養不出參天大樹,胡同里練不出千軍萬馬。
想要提升孩子閱歷,磨煉生活技能,假期不妨帶孩子體驗下擺攤。
河北石家莊,就有4個孩子在暑假期間,用自己的零花錢去進貨擺攤賣冰棍。
最后,一天雖只賺了七八十元,但他們卻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還悟出了耕耘必有收獲的道理。
所以啊,別再讓孩子只知道學習、玩樂了,嘗試把孩子放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勞動、去體驗。
你會發現,經過磨礪的孩子,更能領悟生活的真諦,綻放耀眼的光芒。
4、走進大自然,探索世界的美妙
《玩是最好的學習》一書中曾提到: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在家里的后花園或者是附近的公園,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比如自然色彩的奧秘、科學的原理、植物生長的秘密等。
這個假期,父母們一定要帶上孩子去戶外走走,去爬爬山,去聽聽蟬鳴鳥叫,看看魚兒戲水。
自然界中的生機與奧秘,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索欲與好奇心,還能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
如果不想走遠,就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玩玩,搭上帳篷,鋪上墊子,放上一些水果零食,欣賞風景的同時,還能陪伴孩子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
5、陪孩子看高質量的紀錄片
一位教育專家指出,喜歡看紀錄片的孩子,無論是知識儲備、邏輯思維,還是洞察力和共情力都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出眾。
通過鏡頭、有趣的畫面和故事,可以讓孩子足不出戶,就提高知識儲備和眼界。
想讓孩子領略中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就讓他看看《航拍中國》。
它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中國11個行政區的的自然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
想讓孩子走進故宮,感受宮廷建筑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就讓他看看《故宮100》。
每集幾分鐘的短片,為故宮創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讓孩子透過“看得見”的空間,盡情欣賞“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筑美學。
想讓孩子了解宇宙的奧秘,就讓他看《行星》。
它采用擬人化方式,講述了太陽系家族中幾大行星的愛恨情仇,讓孩子在震撼的視聽盛宴中,了解一顆顆星球別樣的視覺。
想讓孩子領略唐宋文學的魅力,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事跡與文學成就,不妨帶他看《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
主持人撒貝寧換上古裝,帶著孩子穿越回唐宋,用“沉浸式實景演繹+電影化拍攝畫面+XR效果呈現”,訪一代宗師,尋千年文脈。
不同類型的紀錄片,就是對孩子最生動的百科啟蒙。
很贊同一位作家說過的一段話: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筑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孩子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
讓孩子見世面,也可以低成本高質量。
有時候,僅僅是經歷日常瑣碎、踏遍鄉野縱橫阡陌,就已經足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