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剛來上海工作的時候,認識了阿軟,一個人如其名的軟妹子。
因為我們倆的工作內容有比較多的接觸,所以相對還算熟悉。
那段工作只持續了半年,最后公司被老板的一系列腦殘操作給干倒閉了。
公司最后的殘存時光里,我們所有人就靠著拉小群在里面罵老板過日子,精彩程度堪比吐槽大會。
群里就我們幾個臟話表演藝術家天天在罵罵咧咧,阿軟很少說話,說話主要是認同我們的發言。
但明明,她才是公司里被傻逼老板欺壓最狠的那個人。
就她那個脾氣,標準的軟柿子,老板不拿捏她拿捏誰。
公司倒閉后,我們幾個,也算是同一個戰壕里罵過老板的戰友了,關系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升華,就說一起吃頓飯。
大家散伙的那天,我跟阿軟說,下一個工作的時候,性格得強硬一些,不然容易受欺負。
阿軟猶豫了一下,說:好。
一晃四五年過去了。
我還在上海,奔波在不同的地鐵線路上當牛馬,有時候是9號線牛馬,有時候是1號線牛馬,后來干脆買了個小電驢,成為了一名風吹日曬的牛馬。
阿軟后面去了深圳,一個牛馬屬性拉滿的城市。
我們倆還有聯系,但不多,基本屬于是點贊之交。
上周,阿軟找我,說想咨詢一下情感方面的事情。
再咋說咱也是個情感博主,這非常合理。
阿軟說自己有個談了3年的異地男朋友,最近面臨要不要結婚的問題。
她詳細地列了這段感情的優缺點,分析的很到位,我說你都分析的這么到位了,怎么還困惑呢?
她說主要就是不知道怎么選。
現在這個男朋友吧,家庭環境和成長路徑跟自己差不多,倆人感情還算可以,但條件不是特別好,而且情緒不太穩定,還有點大男子主義,且家里也不想讓她遠嫁。
我說那你圖他啥呢 ,阿軟說他對我好,會記得我的一些小愛好,會在我需要的時候給我安慰和鼓勵。
聽起來,好像是個暖男?
我說你倆不是異地嗎,平時見面多嗎?
她說不多,一年其實也就見個兩三次,所以自己對他的很多事情都不算了解。
哈???
一年就見兩三次,三年加起來也就十次差不多,這算哪門子談戀愛?
不是,你這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你倆當時是咋談上的?
阿軟說當時自己剛失業那會兒,特別沮喪,對方是他的一個學長,給了她很多安慰和鼓勵,幫助她走出了低谷,然后就在一起了。
我說那怎么證明他對你好呢?
阿軟想了想,說有一年冬天很冷,他給我買了條圍巾。
我:你好像……有點缺愛。
阿軟確實是比較缺愛。
從小父母離異,親媽不要她了,后媽對她也不好,尤其是在后媽又生了個女兒之后,她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
曾經屬于她的獨立的房間,精美的發卡,還有洋娃娃,都不再屬于她。
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起來,阿軟學會討好身邊的所有人。
討好自己的爸爸,那是她唯一的依仗。
討好自己的后媽,那是決定她生活質量的人。
討好自己的妹妹,那是家里新的寵兒。
只是,她也需要有人來愛她。
聽完她的遭遇,我大概明白了她為何持續了這樣一段三年的異地戀。
她太懂事兒了。
可能換個女生,這種一年見不了幾次的男朋友,早拜拜了,既然不能給我足夠多的陪伴,我要你干嘛?
但對阿軟來講,這一點點的陪伴和好,已經足夠了,很多了。
吃過太多苦的人,一點點甜,就已經覺得很甜了。
在她過往的人生里,哪怕一點點的愛,都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她總是習慣于委屈自己,習慣于懂事,習慣于討好,為的就是那一點點的愛。
我跟她說,有沒有可能,不是他給的太多,而是你要的太少。
像阿軟這樣的,我見過不止一個。
他們會把別人給的,那一點點的愛,當成救命稻草,死死抓住不放。
哪怕對方,不是什么良配,乃至于是個很差勁的人,可她們,總是會因為一次又一次微不足道的感動,而產生錯覺:
“他是愛我的。”
“我是被愛的。”
“沒有他我可能就不會被愛了。”
但一個很殘酷的真相是:
在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感同身受地去愛你。
你所獲得的所有愛,其實都是你自身在這個世界的映射。
你只有學會自己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或者說,當你真的學會了自己愛自己,你便不再需要乞求別人的愛。
這世上,哪有什么救命稻草。
那不過,都是你自己的影子罷了。
別人給的
永遠不是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