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來了,逆全球化,增加關稅和貿易壁壘,推動制造業回流將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底色。
爭搶制造業必將成為中美雙方的博弈重點。
2024年11月1日起,新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正式施行,限制措施由31條壓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清零”。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目的就是希望能繼續吸引外資、留住外資,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外資的參與,自己關起門來是實現不了現代化的。
但輿論場中,總有人會炒作外資撤離論來帶節奏,他們以血統論將外資斥為非我族類,懷著國產替代的自信認為外資/外企早走早好、應撤盡撤。這種帶節奏的,非蠢即壞,完全背離了當前政策的主基調。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喊出:千萬別讓外資跑了。
就拿當前汽車產業來說,作為引進外資的主要成果,合資車企為中國汽車產業培養無數的科研技術人才,建立完善了的生產研發體系,做大做強了整個汽車供應鏈體系。這個時候,卻有很多帶節奏的人,在唱衰合資車企,詆毀合資品牌。
捫心自問,有哪個合資品牌會踩著政策的底線,去生產載重僅有375kg的底線車;有哪個合資品牌會私自降低標準,用常壓油箱來替代高壓油箱;有哪個合資品牌會無底線地壓榨供應商;有哪個合資品牌的員工福利會低到令人發指?
希望中國品牌的車企越來越好,肯定是對的,但絕對不能一棒子打死,非我族類的合資品牌就應該被擠死。一家獨大的市場,注定對消費者百害而無一利,多種形態同時競爭的市場,才是一個真正繁榮有活力的市場。
從2024年1-11月的汽車市場來看,中國自主品牌累計銷量1590萬輛,同比增長22.5%,市占率上升至65.1%。這樣的形勢,對于合資品牌而言,是極其嚴峻的,很多合資品牌同比下滑超過了20%以上。
那么,2025年會變好嗎?
作為合資車企的銷量冠軍,一汽-大眾2024年銷售整車1,659,107輛(含奧迪進口車),相比2023年1,910,205輛的銷售成績,下滑了25萬輛。其中,2024年,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品牌全年交付整車92.8萬輛,相比2023年的105萬輛,減少了12萬輛。這樣的銷量,雖然在合資車企中,成績斐然,但壓力也不言而喻。
面對壓力,是躺平,還是奮力前行呢?
我們獨家獲悉,1月6日,一汽-大眾在廣西提前召開了一年一度的經銷商大會,希望開年就用干貨滿滿的會議,來提振經銷商的經營信心。會議內容實在太“干”,因此要求所有參會人員,統一沒收手機,以免商業機密被泄露。
今年一汽-大眾的經銷商大會,體現了三個“最”。第一,經銷商參與人數是近5年來最多,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經銷商年會,600多家大眾品牌經銷商應到盡到;第二,領導參與級別最高,一汽集團副總經理、一汽-大眾新任總經理 陳彬,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 吳迎凱,以及一汽-大眾經管會成員悉數到場;第三,內容最“干”,會議內容不僅有宏觀的政策、市場分析,也有微觀的新媒體直播技巧和經驗分享,更有新車落地的時間表,涵蓋了純電、插混、增程和燃油等不同路線。
作為一汽-大眾新任總經理,陳彬在會議開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據內部人員透露,此前他已經走訪了30多家經銷商集團,深入前線了解了經銷商的經營情況。本來按照會議議程,陳彬只有40分鐘的發言時長,但他掌握足夠的市場和前線狀況,深入淺出地講了70多分鐘,解答了很多經銷商心中的疑惑。
2025年,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新勢力們在做最后一搏,成就留在牌桌上,不然就永遠失去出牌的機會;自主品牌們,依然會卷起褲腿拼命搏市場,爭上游,甚至不惜壓榨供應商和經銷商;合資品牌們,東家家底厚實的,已經備足糧草,會繼續拿出更多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去贏得用戶和市場的尊重。
作為合資品牌的領頭羊,一汽-大眾一開年就主動出擊,拒絕躺平,正視市場的變化,拿出更有說服力的產品和服務。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汽車產業是一場馬拉松,2024年的困難,將在2025得到破解,2026更加值得期待。劣幣終究會被良幣驅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