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機降準降息。新一輪的救市政策已經在路上了。
剛剛結束的央行會議上釋放了7大信號。
“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貨幣財政政策協同配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總體穩定。”
這次跟以前不一樣。
最大的變化就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轉向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時隔14年重新提出。
說明什么?
情況已經很緊急。遇到的挑戰也可能是14年來最大的一次。
暗含什么?
利率持續走低。
我們的利率將會在接下來的一段周期里,從較低的利率轉向更低的利率,利率走低的趨勢將會得到確認和加強。
據證券時報報道,央行本次會議講了下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建議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會議指出,用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新設立工具,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有兩個要點,分別是擇機降準降息、互換便利操作和增持再貸款。
央媽的動作很快。
會議結束不到一周的時間里,會議要點中的互換便利操作第二次招標就開始進行了(首次招標時間是更早的10月18日)。
另外一個會議要點,擇機降準降息大概率也不會等的太久。
我們大家應該很快就會見到更低的利率。
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利率足夠地低,資金成本才能足夠地便宜,我們大家的風險偏好才會慢慢改變,大家的預期才會慢慢發生變化。
數據來源:wind
舉個例子。
我和同事聊天時,說降息到什么程度時你才會去消費、去投資、而不是再選擇存款?
同事說,當下就不會選擇存款了。存款利率降得太嚇人,1年前的1年期定存掛牌利率還是1.45%,轉眼間就掉到了1.10%。(見上圖)
這個利率在25年不出意外就要跌破“1”字頭了,存它還干啥?賴好買點兒余額寶就比它香。
如果利率繼續下降,借貸成本跟著下降,比如降到了3以下、2以下,我肯定會借錢,這么低的成本,隨便搞點兒投資應該都會賺回來。
同事說,如果能夠負利率,那就更是使了勁兒地借錢,投資、消費,手里一分錢都不會留(存);留著就是負債,還要倒貼給銀行錢,干嘛干這傻事兒?
所以當下,就是資金成本和資金回報率的博弈階段,就是通過壓低利率,低于資金回報率,方能刺激資金投資!
這種平衡被打破時,僵局就會被打破,預期就會被重塑!
利率持續走低,低于資金回報率之際,預期一定會改變。
解釋一下邏輯。
市場的資金成本為5%,而投資回報率為4%時,資金成本高于投資回報率時;大家伙忙活一年,累死累活賺的錢還不夠償還銀行的利息。經濟活動就容易放緩。
這種反饋會導致投資回報率進一步走低,比如3.5%。
市場的資金成本走低到3.5%時,投資回報率為3.5%,資金成本與回報率持平,經濟活動因為預期的慣性會繼續低迷。
這種負反饋會繼續存在,并壓低回報率,比如到3.0%。
市場的資金成本走低到2.5%、2.0%,甚至2%以下時,資金成本開始小于回報率,這時市場經濟活動開始慢慢觸底,再慢慢反彈、復蘇。
所以,政策一定要走在市場前面,利率一定要走在預期前面。
數據來源:wind
資本市場也同樣如此。
當你的借貸成本越來越低,低到資本市場的股息率以下時,就產生了套利機會。資金,也有了投資的驅動力。
請注意,是投資,而不是投機。
比如說,中證A500指數ETF(159357)為代表的中證A500在2025年1月3日的股息率(近12個月)已經高達2.86%。
橫向比較,股息率處于過去10年的高點區域。(見上圖)
注意,這個區域也是14~15年牛市的起點區域。
當然,10年前的借貸成本也普遍高于現在50%以上。所以,從比價角度來講,現在要比10年前更具吸引力。
縱向比較,中證A500指數ETF(159357)為代表的中證A500股息率低的時候一度跌破1.5%。
對應的周期大致有2個時間段,分別是2015年的6月、7月;及2021年的1月、2月。
注意,這兩個區域正是兩波牛市的泡沫高點。
至此,我們可以據此得到一個有意思的、且有參考意義的結論。
股息率較高時,往往有牛市基礎;股息較低時,往往有熊市風險!
背后的邏輯就是當資本市場的股息率足夠高時,高于銀行存款利率,高于房子租售比,甚至也高于市場的借貸成本時。
資金就有動力搶籌,市場就有走強的基本盤。其實,這也是很好地解釋了銀行板塊能夠逆勢走牛的現象。
相反,資本市場的股息率足夠低時,會發生什么呢?大家都忙著把錢存銀行,忙著去放貸,忙著其它更有回報率的投資。
資金就有動力搶跑,市場的拋售就會開始。
這不一定精準,但仍然不失為一個重要參考。
最后,擇機降準降息就是在和市場賽跑;悲觀者正確,樂觀者賺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