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邁入2025年,實際上是調整的第5個年頭了——樓市股市均從2021年第一季度高點算起。
意識到這一點,本身就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認知了。5年的調整,對于許多人來說,很可能已經是“一生的奮斗化為烏有”。而對于另外許多人來說,毫無意義的苦熬窮等,實質上也支付了昂貴的機會成本《》。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也通過大量的公開分享慢慢重設了自己的投資框架。當然,有幾個人真正明白,又有幾個人愿意真正改變,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從我自己而言,知行合一是一個堅定的原則,我本人踐行我自己的框架。幸運的是,從2023-2024的執行結果來看,我認為是無比正確的。獲得合意的正向回報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認知圈在快速的擴展,那種重新顛覆的成長感難以替代。
面對新的2025年,鋪天蓋地的文章依然是喜歡預測這一年的走勢,機會點在哪里。我自己不知道,我向來對于短期預測沒有興趣,我更是反對依靠預測來安排未來1年的操作。塔勒布在《黑天鵝》一書中給的思路非常珍貴——“應對大于預測”。正如巴菲特所言:我們都知道洪水發生的概率很低,但我們依然會為房屋購買保險。我們也都不認為自己身患重疾的概率高,但是你依然會為家庭成員購買一份重疾險。這就是你必須要提前為家庭建造的防浪堤,投資同樣。比預測未來1年如何操作能夠賺更多錢更加重要的是,你要一直確保假如那個“黑天鵝事件”發生你的家庭財富不至于趴下。保住自己的本錢,是最重要的事情,盡管它是一個無比老掉牙的說法。
過去這幾年,就是“黑天鵝”——我們將重大經濟W機視作“黑天鵝”事件。相較于預測2025的走向,我更愿意探討兩個問題:
其一,確立一個中長期的思維框架,今天的市場,作為交易者需要防止“短期做對,長期做錯”、“戰術做對,戰略做錯”。其二,兩類不同類型人群的不同操作,即便是同樣的年份、同樣的市場,對于不同類型的人群,都將意味著完全不同的操作。
第一個問題,用常識看大形勢。我講過多次,交易者和道德家不一樣,我們是拿著真金白銀在市場里搏殺的,道德家會義正詞嚴冠冕堂皇的跟你講大道,讓你硬挺著去接盤,接盤是愛國,但,你虧錢了他不會幫你墊一毛錢。所以,咱不扯那一套,務實的認清現實才正確。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的認識,本身就非常復雜,經濟學家們也搞不懂。咱們交易者不需要搞那么學術,用常識看就好了,如果你什么也不明白,那就簡單和我們自己的1998做對比。答案非常簡單:這個挑戰會比較久,這個看法我在2022年就提出來了,應該說現在已經是共識了。
1998年T縮是7個季度,現在已經超過了,挑戰顯得更加大。而1998走出來,有兩個因由:一是內部大刀闊斧地去監管、市場化革新,住房醫療教育三大行業市場化。二是加入WTO。這兩個操作,令經濟重新擁有了新動能,實現了經濟轉型——用現在時髦的話講,催生了“新質生產力”。不能說前面那個市場化革新沒有副作用,但是在當時,它是無比正確而必要的。今天依然有大量觀念攻擊當初的三大行業改革,卻忘記了真正應該問的問題是:恰恰是太多壟斷性行業不能在后來繼續開放,導致過剩的資金沒有辦法創造新價值,只能沉淀在房地產繼續推高價格一步步過剩。
就講到這,繼續抱著原有的認知,那就繼續慢慢熬。我們不討論大而空的問題,這樣的環境,個人操作非常簡單,耐心等待。我對未來一點都不悲觀,但那不意味著我們要立即參與市場,在新的經濟動能出現之前,會有一個長期的醞釀過程。短期內搞點戰術交易,無傷大雅,但是要說誰在真正的做“耐心資本”的戰略配置,要我說,你還是掂量掂量自己是誰吧。
第二個問題,不同的人群完全不同的現實。我們在討論市場機會問題的時候,假設了一個前提:人人都有可投資金/我們只寫給那些手里還有錢的人。然而,回到開頭,我認為許多人都忽視了“調整已經來到第5個年頭”這樣的事實有多慘重,只有身在局中的人才知道自己的日子過得怎么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把人群粗略的分為兩類,一類人群怎么形容?事實上就是開頭說的:他們“一生的奮斗已經化為烏有”,就是破產/瀕臨破產了。不要覺得我是在嚇唬人,如果你的房子變成了負資產,你的工作又沒了,但你還有房貸要還,你還有老小要養,這就是事實。很多人根本沒有經歷過,但是我經歷過,我在少年時期就經歷過,我知道只靠借貸度日是一種什么體驗。打個比方,從事房地產的人群,或者是新東方一夜之間被炒掉的6萬名老師,其中不少都在面臨這樣的慘狀。我想說的重點是,這樣的人群,根本不可能再有可投資本。對他們而言,我認為比較好的辦法是盡早的“認輸”,變賣家產,償還債務,以便輕裝上陣東山再起。人生到了一定階段,應該明白“認輸”是一個褒義詞,認輸是放下、是糾錯的開始,早一日開始糾錯,代價就早一日的小。
也許許多人不明白,對于人過35或到中年來說,喪失了可投資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市場就是如此殘酷,我們的政策其實對這類人群其實是沒有什么幫扶。簡言之,這類人群,他們將會在較長時間內處于“資產負債表清理”的階段。
政策與道德家們的重點在于想“勸導”那些擁有可投資本的人入場,對于這類人群而言,他們受到的沖擊小一些,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得財富——有些人在事前沾沾自喜的以為,政策滅掉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這些存量財富之后會制造出新的市場空白給到他們。事實上,這類人群,他們將會在較長時間面臨“市場投資機會嚴重缺失”的問題——這是由上述大形勢決定的,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市,過往創造財富的那些行業沒有了,又沒有新的發動機填上。結果便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創造都在快速減少,確定性的投資回報全社會都再難以找到。不是他們不想利用這個“機會”,而是,根本沒有,共同富裕了。
對這類人群,我認為他們需要想很多,最終也會想很多。當你手里有一點可投資本的時候,其實就等于是市場在向你提出一個巨大的問題:你有沒有能力支配它?回到上面,這時候需要的不是著急忙慌的把錢投出去,而是要擴展認知。原因在于: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注意,我的意思是:當你打掉了一個持續了20年的市場基礎,新起來的“市場”絕不再是“舊酒裝新酒”,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新市場”,或者說,有沒有市場都不一定了。如果不再有“過往的市場”,酒自然也談不上“新酒舊酒”咯。我注意到,依然有不少手里有新錢的人,但是腦子還在抱著“舊市場”,那樣的思維很可能要不得了,過去了。
擴展我們的投資認知,將從2025年開始,變成一個非常迫切的主題。在過去幾年堅持這樣做的人,無疑更有優勢。這些,往前翻我自去年初以來的文章分享,都能夠看得到,我們下面再慢慢談。
樓市、股市交流,加微信號budao2000私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