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花花 編輯 | 先聲編輯部???
作為全方位的“預制爆款”,《大奉打更人》在胚胎時期就敲鑼打鼓開香檳,主演王鶴棣在還未開播時就大喊“大奉打更人,干死所有人”。
不過從目前的播出成績來看,《大奉打更人》的開局很難用高開來形容。
在熱度上,《大奉打更人》上線當晚騰訊站內熱度突破26000,相對比的是《慶余年2》首日熱度即破30000;播放量方面,《大奉打更人》的首日云合成績是1500萬左右,而《慶余年2》則超過4000萬。
至于口碑上更是兩極分化,鋪天蓋地的營銷讓不少路人逆反,《大奉打更人》從劇情、節奏、演技、臺詞被全方位審判。有趣的是,作為男頻大IP,《大奉打更人》在播出不久居然登上了女頻榜單,也被網友調侃為“男頻耀祖”。
大IP+大平臺+流量演員+網紅導演+戲骨做配+輕喜劇,《大奉打更人》可以說是集齊了男頻爆款元素,但卻意外遭遇滑鐵盧。
男頻爆款公式是否失靈暫不好說,但《大奉打更人》倒是給男頻劇提了個醒,公式可以重復,但如何操作才是作品成功與否最大變量。
01 浮夸的爽劇
《大奉打更人》講述了現代打工人楊凌(王鶴棣飾)穿越成大奉王朝打更人許七安,憑現代知識與推理成斷案高手,在玄幻且復雜的大奉世界,他與伙伴們對抗暗黑勢力,守護大奉安定的故事。
原著小說是典型的男頻升級打怪套路,融合了穿越、探案、權謀和修仙等多重元素,堪稱男頻小說集大成者。
由于世界觀過于龐大,前五集劇情基本都在鋪墊世界觀,主線劇情從第六集開始展開,第九集打更人小分隊組團打怪,主線不夠連貫,所以不少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覺得節奏過于散漫,沒有太多信息量。
劇情上為了喜劇元素和演員個人特色做了不少改編,比如原著里許七安是刑警,辭職后下海經商,能文能武,在穿越后才保留一身技能點。
在劇里,許七安成了一口川普的房產銷售,甚至玩起了演員本身普通話不好的梗。雖然身份變了,但技能點還在,他的人設也變得更加搞笑和抽象,他們一家人也化身為大奉版搞笑一家人。
懼內的叔、暴躁的嬸、社死的弟、賢惠的妹、中二的他,一家子的相處仿佛在演小品。可能是想復制《慶余年》的冷幽默,《大奉打更人》里加了過多不合時宜的搞笑元素,將冷幽默弄成了輕喜劇,還融合了很多現代梗,比如直播間賣貨、唱K、背誦化學元素周期表等,有種硬要搞笑的笨拙感。
演員整體的呈現形式偏浮夸,網友吐槽好像綜藝節目里演了一段劇。比如倪虹潔飾演的嬸嬸語速偏快,過于吵鬧;王鶴棣在劇里更是一路將浮夸進行到底,活潑有余,控制力不足,有不少五官亂飛的畫面。
男頻小說的套路大部分相同,一個“爽”字貫穿始終,但如何把“爽”呈現出來就很考驗改編功力。目前《大奉打更人》呈現出來的爽感讓觀眾缺乏帶入,沒有明確的升級感,在邏輯上稍有欠缺。
而過于短劇化的呈現形式也讓劇情有明顯割裂感,在重要劇情上插科打諢,但又沒有明確反轉;至于長劇的質感,目前又沒有完整鋪墊開,節奏跳脫難免讓觀眾有疲憊感。
目前的劇集市場大部分兩集定生死,如果主線劇情過慢,沒有在前幾集吸引路人盤,后續恐怕很難挽回口碑。
02 如何演好大男主?
相比于古裝大女主的既定形象,大男主概念則相對模糊,男頻男主一直是被吐槽的重災區。
不僅這次王鶴棣被吐槽,此前《武動乾坤》楊洋、《大主宰》王源、《斗破蒼穹》吳磊等都曾遭遇過質疑。
男頻作品的人設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天選之子,有各路夫子、親爹、干爹護航,一路爽到底,像《慶余年》里的范閑、《雪中悍刀行》里的徐鳳年都是十足的Bking;另一種是小人物逆襲升級,通過機緣逐步增加技能點,上演各種逆襲打臉,比如《贅婿》里的寧毅、《武動乾坤》里的林動,上演的都是草根逆襲的戲碼。
人設的不同對于大男主的要求也不同。
像“天選之子”類的大男主,考驗的是演員的演技和分寸感。這類角色的分寸感很難拿捏,既要給觀眾幻想的空間,又要給觀眾代入感。顏值上不能太帥,但捯飭一下也還能看,裝的戲份要恰到好處,多一分都會顯得油膩。
這類角色的代表演員是張若昀,《慶余年1》里背詩的一段戲,沒有刻意炫技,裝的感覺減少,狂的釋放增多,男女受眾都能接受。
另一類草根角色的代表,則是《贅婿》里的郭麒麟。五官不算特別帥,且不鋒利,很有鄰家氣質,加上自帶喜感,比較有觀眾緣,還帶點窩囊感,堪稱大男主最好的醫美。
而楊洋、王鶴棣這類演慣了女頻霸總的男演員來演男頻劇,反倒有些挑戰,通常會水土不服,比較端著,像楊洋演完《武動乾坤》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吐槽油膩。
王鶴棣的個人形象不屬于大部分男性觀眾會喜歡的類型,而且喜劇本來就比較難呈現,他目前還有一些流量演員的通病,表演活潑,過于外放,依賴面部表情和用嘴使勁兒,就很容易產生五官亂飛的效果。
一個成功的大男主氣質通常是矛盾的,既有耍寶搞笑的一面,也要有家國天下,拯救蒼生的一面。
《大奉打更人》在前幾集的劇情上沒給王鶴棣太多加成,運籌帷幄的戲份被輕輕帶過,后面探案的劇情里雖然加了不少高光時刻,但剛要正經,又會加入搞笑劇情,耍寶太過雄才不足,大部分只靠面無表情完成,氣質的單一也讓角色魅力打了折扣。
03 男頻劇要“討好”誰?
很長一段時間,男頻作品一直屬于撲街狀態,包括《擇天記》《九州縹緲錄》《斗破蒼穹》《武動乾坤》《極品家丁》等一眾大IP成績都不理想。
那個時期的影視圈處于迷信大IP+流量的頂峰,男主選角上更偏向市場,無論是鹿晗還是楊洋都是當時的頂流,且更加偏向女性觀眾的喜好,但除了顏值之外,在題材和劇情方面對女性觀眾的吸引力不足。
同時,經過大刀闊斧的改編,過于龐雜的世界觀和家族紛爭也比較難呈現,而且“種馬”劇情也一去不復返,主演還是小鮮肉,自然也損失了一部分男性觀眾。
后來,男頻作品開始摒棄流量模式,注重演員適配度輔以老戲骨作配,《慶余年》《贅婿》《雪中悍刀行》都是這個路子。
不過,即便出現不少精品男頻劇,但在改編上男頻劇始終面臨“討好”誰的問題。男頻IP要想成功,需要討好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一味的“爽男”或者“媚女”都會產生問題。
首要的就是在書粉、男觀眾和女觀眾之間做平衡,《大奉打更人》顯然是既要又要,但效果卻大打折扣。
《大奉打更人》的原著小說粉絲構成比較復雜,作者非常擅長擦邊和軟色情,不少男性讀者一開始都是被此吸引過來,但小說后期作者加入了“綠帽”情節,本就引得不少男讀者不滿,而劇版選角自然也沒能讓男性觀眾滿意,王鶴棣在虎撲只有4.5分。
雖然男頻小說里女性角色向來比較邊緣化,但《大奉打更人》小說不止一次被指厭女,直男癌言論更是俯拾皆是,比如色情露骨的臺詞和物化女性的價值觀,這點也引得不少女性觀眾不滿。
回看近年來幾部優質的男頻作品,在改編上大多做了減法,厚重題材有時需要輕松講,復雜情節則需要簡單化。
但《大奉打更人》的男頻要素過多,既想吸引耍帥的流量的粉絲,又想在權謀上升級,還想吸引合家歡的路人粉,劇情太滿,目前呈現來看反而有些模糊重點。
男頻作品想要成功,不僅要在男女觀眾的喜好之間找到平衡,也要定位精準,有所側重,不然不僅不能打破桎梏,反而還會流失本來的觀眾群。
總的來說,能破圈的好劇往往都是用好內容贏得了觀眾,當故事和人物本身的可看性、制作上的精良化成為一部劇的核心亮點時,男頻女頻反而沒有明顯的區分。只有真正滿足男女觀眾的審美,作品才能走向真正的大爆。
從這點上來看,男頻劇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