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過程常被形容為“水很深”,許多企業在參與時既缺乏內部關系,又缺少相關經驗,使得每次投標都像是一場賭博。如果中標,似乎只是運氣好,偶然得手;而若未中標,也只能無奈地接受結果,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
僅憑硬實力能否成功中標?目前行業內普遍觀點認為,即使不依賴關系網,在投標前深入研究項目也是至關重要的。其中一條高贊評論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前期不進行任何準備,等到招標公告發布多日后再匆忙參與,一旦中標,豈不是讓那些充分準備的投標人感到不公平?”由此可見,投標絕非僅僅提交一份標書那么簡單。那么,在正式參與投標之前,有哪些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呢?
一、項目深度分析
公開招標的項目分三種:
①甲方已經有了候選人,招標只是走個過場;
②是甲方有了意向單位,但并不是非他不可,還有爭取的空間;
③甲方對市場也沒有了解,正好招標看看情況,這類標最終都是各憑本事。
在決定要不要投標前,我們不光要判斷這個項目能不能投、是不是我們的業務范圍,還應該大致評估這個項目屬于以上三類的哪一類。
如果是第一類,我們何必花時間精力去給別人陪跑?如果是第二類,就根據項目的重要情況決定我們的投入,重要的項目要全力爭取;無可無不可的,盡力就好。至于第三類項目,雖然少見,但每一個都是難得的機會,當然值得認真對待。
要判斷項目的類型,可以通過標標達這類招標信息服務工具,了解項目的潛在競爭對手、甲方以往的招標項目、甲方歷史合作過的供應商和代理機構等信息。若某一家或幾家供應商,和甲方已經有了多次合作,那這個項目基本上你也不用投了。舉個例子,在標標達平臺搜索某項目,點擊采購單位,可以看到這家企業的采購歷史詳情,充分了解甲方畫像。
二、解讀招標文件
招標文件是投標人制作標書的出發點,如果確定參與項目,作為投標企業,必須要弄清招標文件的每個條款。這一階段要做到:
1.明確項目的招標內容、范圍、定位、標準、報價及其他要求,任何的疏忽和遺漏都將可能導致落標,甚至直接成為廢標。
2.研究招標文件中各項服務標準與要求,并提供符合要求,甚至在標準之上的方案。
3.對文件中不清楚的部分,要挨個列出書面清單,請招標方進行說明和澄清,直到明確為止。重大問題還應該要求招標方進行書面答復。
三、了解競爭對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投標企業不光要提升實力,還要研究對手、了解對手。在投標前期,可以從以下方面去了解和研究競爭對手的情況:
1.了解可能參與競標的潛在競爭對手名稱和它們在當地的合作公司;
2.了解競爭對手的資質、規模、優勢項目和在本地參與過的項目;
3.了解對手的歷史報價區間、業務水平和管理規模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