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有些小伙伴來說,減肥成了每天都要面臨的艱巨任務。除了三餐要吃草以外,還得用APP一項一項的記錄著熱量攝入「今天絕對不能超過××kcal」。
但……還是有人會「哭唧唧」,天天計算卡路里減肥,居然……沒!有!用!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長胖或變瘦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單純計算卡路里只會讓自己走進死胡同,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事兒。
一、人并不是吃下多少,就是多少
很多朋友可能聽說過「能量赤字」理論,它表示能量攝入和消耗的關系,也就是:
能量赤字=能量消耗-能量攝入
理論上算出來的數值越大,能減的體重也越多。
但這種方法其實只是一種參考,并不準確,這是因為能量消耗和能量攝入都很難估算準。
先來說說能量消耗,能量消耗包括基礎代謝、食物熱效應和活動消耗三部分。
1、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是能量消耗的大頭,大概占到每日能量消耗的60%~70%。[1]
大家基本都是在家里用體脂秤,或者去健身房用體脂儀測基礎代謝,這兩種設備都是用生物電阻抗的方法測基礎代謝的,結果真的不準。
2、食物熱效應
食物中的能量要轉化成身體可利用的能量,必須得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由此消耗的能量就是食物熱效應。
攝入的食物不同,這部分消耗可大不一樣。
比如同樣是攝入100千卡,如果成分是碳水,因此增加的能量消耗就只有5-10千卡,如果成分是蛋白,因此增加的能量消耗就高達20~30千卡。[1]
咱們三餐有時富含碳水的主食吃得多,有時富含蛋白的肉蛋奶豆吃得多,增加的能量消耗肯定不一樣。
3、活動消耗
跑步半小時消耗了多少能量?看看運動手表就知道了。為了精準監測能量消耗,很多朋友都帶運動手表活動。
遺憾的是:運動手表往往高估能量消耗,哄你開心。
2017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采用研究中精準測能量消耗兩種方法,復查了7大品牌運動手表的能耗,結果顯示運動手表至少高估了20%以上的能耗,而且人越胖能耗高估越多,[2]還真是鼓勵胖的人好好減肥。
基礎代謝、食物熱效應、活動消耗每一項都估算不準,這一天的能耗再怎么估算也估算不準呀。
再說說能量攝入。
想要估算得準,實在太難為你了。
比如午餐你吃了土豆胡蘿卜燉牛肉,就算你用秤稱了重量,把克數輸入APP,也很難確定自己攝入了多少能量,為啥?
各大餐廳的廚師不是按APP里配方做菜呀。肉多肉少、油多油少,能量能一樣嗎?
那自己做飯呢?要想算的準,你得這樣做。
1、每種食材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后,稱量生重
2、做熟了稱量熟重
3、吃完飯稱量剩菜重量
4、計算攝入的食物重量
一日三餐,每周7天,天天這么稱量著做飯吃飯,很多人都會瘋吧。
所以,消耗了多少能量算不準,吃進去多少能量也算不準,如此費心費力的算,到底圖個啥。
二、嚴格按照卡路里吃,可能帶來新問題
攝入過多能量卻不自知,越減越肥是一種可能。
另一種可能是:生怕長胖,能量高的食物碰都不敢碰,越不碰越想吃,這是一種無名的渴望,跟青春期的小孩有逆反心理一樣,結果遇見鍋包肉、紅燒排骨、薯片、糕點、冰激凌,忍不住吃吃吃,吃完還愧疚,兩難呀。
還有一種可能。
算好了每天要攝入的能量(不管算的科不科學),就努力按照這個能量吃,比如一天就大概吃1200千卡,結果天天餓的前胸貼后背。
雖然減肥得挨餓,但是餓這么狠卻陷入了大誤區,這說明能量虧空大,微量營養也易缺乏,很多女生減肥減得貧血、脫發、月經延遲都找上門,就是這個原因呢。
其實要減肥,真不用這么算算算,對卡路里斤斤計較,不信你看下面這項研究。
2019 年發表在《細胞代謝》雜志上,研究[3]將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第1組前兩周吃精加工食物,第2組吃粗加工食物,接下來2周兩組換著吃,第一組改吃粗加工食物,第二組改吃精加工食物。
精加工食物和粗加工食物的能量、脂肪、碳水、蛋白、纖維、鈉含量都很類似,參與者覺得兩組飯菜都很好吃,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都吃得很飽很有滿足感,研究對進食量并不作限制。
結果如何?
吃精加工食物時,參與者每天的能量攝入比粗加工組多了約500千卡,體重也增加了1千克左右,而吃粗加工食物時,參與者的體重卻降了約1千克。
所以你看,與其費勁心思的算著卡路里吃,還不如調整一下整體食物的搭配,比如像研究中這樣,多吃粗加工的食物。
這樣省去了算卡路里的繁瑣,省去了斤斤計較卡路里的焦慮,能享受美味還能順便「享瘦」,也太美好了吧。
三、卡路里是個好工具,但別讓它綁架你
看到這,有的朋友可能覺得卡路里沒意義。
NO
如果你有卡路里的概念,無論餐廳就餐,超市買包裝食品還是自己做飯,都會留意食物的能量。
比如一個漢堡套餐能量近1000千卡,一包油炸薯片能量超500千卡,3塊麻將大小的五花肉180千卡。
咱們白領女性每天大概才需要1700千卡,這么一分析就知道,這些高能量食物不能經常吃。
所以,只要別極端到每克食物都算著卡路里吃,別成為卡路里的奴隸,卡路里真是個好工具,它讓我們知道哪些食物能量高,適合偶爾解饞吃。
然后我們再對食物營養和搭配有一個整體認識,就能吃得營養美味還不容易胖。
下面這個餐盤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4],咱們可以參照著吃。
盤子直徑為9英寸(23厘米)
?1/4餐盤為富含淀粉的食物,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包括雜糧雜豆和薯類,其中蕎麥、燕麥、紅豆、綠豆等雜糧雜豆占到1/3。這是因為粗糧膳食纖維更豐富,可以增強飽腹感,另外跟細糧比B族維生素也更豐富。
?1/4餐盤為富含蛋白的食物,主要指肉蛋豆,其中肉多吃禽肉和水產品,少吃紅肉,
?1/2餐盤為非淀粉類的蔬菜,主要指葉菜、菌菇、瓜茄、嫩莖,可以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飽腹感強,利于減肥。
?加餐時建議吃水果或奶制品,奶制品每天吃夠300克。
這樣搭配著吃,能吃夠營養,還能控制熱量。
除此之外,再做出一些飲食習慣上的改變,就能更好的減肥。比如從狼吞虎咽到細嚼慢咽、從一心多用到專心吃飯、從大餐具到小餐具、從直接入口到涮一涮再吃、從吃完飯葛優躺到飯后刷碗散步。
總結:
卡路里只是食物諸多特性中的一個,切莫勞心勞力的「卡」熱量,不好堅持,還可能減不了肥或營養不良。
認識食物的營養,懂得合理的搭配、養成健康的習慣,才是健康減肥的關鍵哦。
今日分享:你有嚴格按照「卡路里」吃飯的經歷嗎?或者關于減肥這件事,有什么要和大家說的呢?
參考文獻:
[1]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上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94\95
[2]Shcherbina, Anna, Mattsson, et al. Accuracy in Wrist-Worn, Sensor-Based Measurements of Heart Rate and Energy Expenditure in a Diverse Cohort.[J].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2017.
[3]Hall KD, Ayuketah A, Brychta R, et al. Ultra-Processed Diets Cause Excess Calorie Intake and Weight Gain: An Inpati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 Libitum Food Intake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ell Metab. 2019 Jul 2;30(1):226]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ell Metab. 2020 Oct 6;32(4):690]. Cell Metab. 2019;30(1):67-77.e3. doi:10.1016/j.cmet.2019.05.008
[4]https://dtc.ucsf.edu/zh-hans/帶病生存/控制體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