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羽絨服的討論度出奇的高,但大家討論的不再是款式和品牌,而是討論起了羽絨服的品質和價格。像最近,就有一則相關視頻登上了熱搜,核心論點就一句話:“價格低于300的羽絨服很難保證質量”。
不少網友紛紛在下面留言表示認同,但同樣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反對。其實引起這起爭論的源頭,就在于今年羽絨原料價格上漲。例如一件填充了300克鴨絨的羽絨服,光羽絨成本就達到了165元,也就是說一件僅滿足能穿的羽絨服,至少要200元以上才能貨真價實。
這樣來看,“低于300塊很難買到好羽絨服”的觀點其實并沒什么問題。但實際上不少網友都混淆了兩個概念:“原價并不等于到手價”。除去高價和低價羽絨服,年零售行業里最流行的“品質低價”,或許是一個新的解法。
像前兩天,家住杭州的李先生,就在特賣平臺唯品會購買了一件原價799的鴨鴨男士羽絨服,90%的絨子含量,到手只花了195,相當于打了2.4折,可以說是“魚與熊掌兼得”。
而唯品會做的就是品牌特賣的生意,平臺上雖然沒有最便宜的羽絨服,但是有最便宜的波司登、雪中飛、鴨鴨。簡單來說,賣的都是大品牌,但折扣后性價比都很不錯,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瘋搶。
其實對于消費者而言,現在買羽絨服所追求的無非就是一點“貨真價實”。無論是低價羽絨服隱藏的質量問題,還是高價羽絨服所帶來的品牌溢價,這些都不應該由消費者來承擔。前段時間胖東來200多的羽絨服被搶到斷貨,靠的不就是價格公開透明、貨真價實嗎。
而唯品會如今能夠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將商品價格打下來,圈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正是由于它讓零售回歸到了服務的本質,為消費者而非品牌商服務,讓消費者切身實地的感受到了購物的樂趣。
從最新數據來看,自12月份以來,平臺羽絨服的銷量迎來了顯著的增長,尤其是年輕人的運動羽絨服猛增36%、親子羽絨服和女士羽絨服也分別增長了13%和7%。不難看出,對于這種兼具品質和性價比的商品,消費者還是非常認可的。
總的來說,在今年羽絨服市場的紛爭之中,消費者的表現無疑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大家開始對高溢價說“不”,追求生活的品質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性價比。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說明大家更加理性務實了。同時,企業也應準確的捕捉到這一市場信號,積極契合消費者新需求,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