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支持!
年底了,又到了各級領導考察下級工作業績的關鍵節點,老馮記得央媒人民日報曾指名道姓地怒批,說是某地20人考察團下鄉考察,陪同人數竟然超過了50人,如果再加上“黃土墊道,凈水潑街”的治安、衛生、就餐、服務、群眾演員等,參與其中的人員多達1000人。
聞此,老馮真的一拍桌子,大呼:批的好,批的對,批的真解氣!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無論是接待“考察團、觀摩團、檢查團、調研團等等”,無論那個團,只要是“上面”下來的,那下級 “ 現官”無一例外都是相當的重視。一般情況“次”重要的“團”提前半個月開始做準備,重要的“團”提前一個月做準備,特別重要的“團”提前半年就要開始行程安排、會議接待。包括:行走線路、參觀點位、需要介紹的重點都要做精心安排;打掃調研必經的道路,粉刷沿線的房屋和院墻,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有參觀意義的標志性口號寫上墻,對重點的群眾演員說什么、指定家庭擺什么都要進行突擊培訓 ……
而我們的上級呢?也不會為難下級,人還沒來,通知先發下來,目的只有一個,讓你提前造假,做好一切準備,確保能夠享受到下級美妙的跪舔式服務!
下級接待單位呢?為了討好上級,通知下下來就像接到了圣旨,辦公室主任或秘書那可是拼盡了“聰明才智”, 連領導“在哪里上廁所、廁所里點什么香、擦屁屁放什么紙、用什么瓶灌茅臺、用什么線扯蛋、抬左手是起菜,摸手表是休息”都考慮的很周全,萬一領導不按“套路出牌”,還要有精心策劃“應急預案”。
如此這般精耕細作圖啥?博得領導歡顏唄!
不用我說你自己看,無論“上面”來的還是“當地”配合的,都像是參演了一場荒誕不經的實景戲,人人按照劇本演,一句臺詞都不錯,上下配合,各司其職,皆大歡喜。
這是多么的盡善完美!多么的天衣無縫!
這陣勢,20人調研,50人陪同,1000人后勤,停工停產,關門閉店,發通行證,幾波人打前站,豐田考斯特浩浩蕩蕩地開過,車里的領導不招手都對不起攝像機鏡頭。
不管認識不認識,一律親如兄弟!
白天陪同去看看轉轉,晚上一起喝喝吹吹!
省里組團來市里,市里組團去縣里,縣里組團去鎮里,本省看完去外省,本市看完去外市,本縣看完去外縣。
背著手,腆著肚,指指點點,抄抄寫寫;走馬觀花,游山玩水,像伺候老爺一樣謙卑地伺候著,什么都講了,什么都沒講,在材料里裁裁剪剪、整合包裝,最終形成了調研精神。
我就納悶了,還有什么比這樣的形式主義更無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連人民日報這類最為權威的媒體都忍無可忍,那說明愈演愈烈的形式主義到了何等惡劣程度。
那么這種典型的形式主義,為什么屢禁不止?為何這么多人樂于這種“干打雷不下雨”的調研?老馮認為:
一是刷存在感:基層干部努力工作,功勞全是下級的,那上級豈不成了擺設,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
二是跑馬圈地:你不下來調研,誰還認得你?老虎不發威,總有人會把你當成病貓;
三是官僚主義:屁股進步了,思想還是封建余孽那一套,習慣了前呼后擁的感覺,習慣了頤指氣使的霸氣。
天天考察,天天調研,天天出事故!真的該改一改這死套路了,我還是希望官老爺們調研不打招呼,輕車簡行,微服私訪,這樣做難嗎?怕啥?
平民老馮
有想法、有鋒芒、講真話的小人物!
原創不易 關注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