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5年,A股和港股延續著10月份回調后的震蕩走勢,雖然市場對后續政策的預期很高,但近期宏觀數據和增量政策并沒有帶來更多驚喜。在政策真空期階段,市場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震蕩狀態。
那么,短時間內期待更多政策出臺,或許要等到1月20號trump正式上任后施加關稅的程度,可能才會帶來更多政策的出臺對沖關稅。
在這段市場不上不下的時間里,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值得關注,即使近期A股跌破位,港股的韌性更加足,沒有受到牽連,向下的空間不大,向上的空間則有兩個催化劑;一是近期互聯網股的大動作給市場帶來更多期待,例如騰訊推出的微信小店,阿里正在清理舊資產,二是今年將會有更大的財政刺激,今年互聯網股的回購加碼,南向資金的流入。
所以今年剛開始,往后看還不必悲觀,應該積極的布局接下來的行情。
一、2025年擇時的重要性
首先,回看過去一年港股市場的表現,恒生指數全年上漲17.7%,放在全球主要市場來看,港股去年的漲幅不算差,排在全球前五的水平;但當然也是因為估值低,彈性夠大所致,其他主要市場都不斷創新高,而港股則是在16000-22000點之間徘徊。
可以說,去年港股市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處于不漲不跌的震蕩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能帶來大的回報,市場結構性的震蕩使得投資者的擇時越來越重要,如果抓不住年內關鍵的2-3次行情,可能一年下來的收益就與指數回報相當;那如果擇時好抓住了行情啟動點,由于港股的估值足夠低,稍微的邊際改善都能帶來極大的反彈,是能跑出超額收益的。
例如說,過去一年里港股有兩波大的行情,主要都是由政策刺激所推動的,而當時的背景與現在差不多。
一是24年的4-5月份,4月下旬地產“組合拳”與超長債發型啟動提振預期,情緒修復驅動港股快速反彈,恒生科技指數在當時大漲超20%。
二是24年9月底至10月初,在9月底連續的政策出臺后,恒生科技指數15個交易日內漲超50%。在短時間內極為陡峭的斜率上漲,市場開始回調進入震蕩行情延續至今。從目前恒生科技指數的位置來看,處于大漲后9月底的位置,也就是恒生指數20000點的附近。
根據2024年兩次大漲行情的經驗來看,目前市場的特征就是大漲的回調幅度不小,要把握好階段性止盈。
例如,最近的9-10月份恒生科技指數最大階段漲幅達到60%,遠超全年18.7%的收益,但現實是在10月初回調幅度高達20%。因此,當下港股的策略不僅僅是簡單持有不動,而是要把握住波段的機會,把握好在左側布局,右側止盈的機會。
按中金總結的觀點來說,2024年港股的關鍵就是“在低迷的左側逐漸布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那完全有機會獲得遠超指數年度的收益。
從下圖中看,根據中金統計,在去年兩輪大漲里,代表恒生科技指數的TMT和傳媒板塊漲幅遠超恒生指數的表現。
結合目前恒生科技指數的走勢來看,可以說條件符合“低迷的左側”布局點,即市場情緒較為低迷,但往下的空間不大,近期也一直跌不下去,而向上的催化劑也不少。因此,現在偏左側的位置是介入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的機會。
二、互聯網股的新增長
接下來恒生科技指數有三個催化劑值得期待。
1、后續的增量政策是確定的,具體要看關稅落地的結果。
根據中金測算,假設是按照市場目前所預期的關稅采取漸進的方式,例如說初始關稅是30-40%,即在當前19%的水平上額外增加10-20%;即需要赤字率抬升約0.5-0.7%進行對沖,那基本符合預期內且影響可控,市場反應可能不大。如果是頂格加征60%的關稅,那可能短期帶來的波動會比較大,但后續的增量政策同樣也會更大規模對沖。
后續的增量政策,最大的可能是降息、提振居民消費、白電家具補貼等,而恒生科技指數中的平臺型公司的受益面最廣,例如騰訊、美團、阿里等。
2、低息環境下,市場具有確定性的回報正在減少,互聯網股的確定性更高。
在過去兩個月里,由于宏觀數據改善不大,10年期長債在上周一度跌破1.6%的關口,而A股的表現在近期也開始走弱,成交量萎縮回1萬億左右的水平。這即說明當下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正在收縮,即使是1.6-1.7%之間的長債都被市場資金所瘋搶,資產荒的現象依舊在持續。
在資產荒的趨勢下,互聯網公司的回報率遠高于1.6%收益率的10年期長債。例如說,去年騰訊的回購+現金分紅大約為5%,今年騰訊的回購額大概率也將維持著千億以上的規模,在去年的規模上加碼;而阿里2024年總回購160億美元,總股本凈減少了7.4%,京東去年回購了約8%的股份。
在互聯網股公司繼續回購的趨勢下,中長期可以把高回購的互聯網公司想象成一個高回報的債券。例如說,假設騰訊每年股東直接回報率為5%,阿里每年直接回報率為5-7%;加上三個看漲期權,一是AI時代下的增量收入,二是出海業務及降本增效,三是宏觀周期的改善和競爭格局的優化。
這樣來看,頭部互聯網股是當下確定性足夠高,且具有一定安全墊的標的,若只看股東直接回報的角度來看,也是勝于低利率的長債,還沒算上后續的EPS增長,及政策刺激。
3、互聯網股的大動作,尋找新增長。
近期,騰訊和阿里的動作并不小,騰訊推出了微信小店,而阿里開始清理舊資產,可能用于發展AI,或是加碼回購金額;小米也開始加速構建自己的大模型,美團加速拓展海外業務,這都被市場視為重要的增長信號。
因為在過去兩年里,由于宏觀疲軟,每家都在業務上做減法,直到今年政策刺激加碼,能看到各家都開始重新擴張新的業務,這些對股價都是正面積極的。
更重要的是,在近期字節豆包AI的發展迅速下,這大概率會引起騰訊、阿里、小米、美團等互聯網公司在今年加快構建自己的AI大模型,在自家的平臺里融入AI,爭奪AI時代下的新流量入口,這也是接下來3-5年的新增長點,如何將AI貨幣化是互聯網公司接下來最大的主線任務,接下來并不缺乏增長點。
那么,按之前所說的,市場情緒偏低迷的時候,資金交易著互聯網股的“防守邏輯”,即每家高額回購提供5-10%之間的股東直接回報,騰訊、美團的平均估值在15倍PE左右;而在宏觀轉好,刺激政策出臺,AI時代新增長背景下,接下來當市場資金切換為“進攻邏輯”時,騰訊、美團的估值上升看到20倍PE并不是難事。
所以說,在這輪港股震蕩回調情緒低迷的左側階段,科網股再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這時候應該切換理性樂觀的思維看待之后的政策行情。若想參與這輪回調后的機會,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是可進攻可防守的不錯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