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也門胡塞了!美國究竟察覺到了什么?航母再次開進南海,菲議員卻不樂意了。
美國政府一再聲稱自己并不想挑起“新冷戰”,但從俄烏沖突到巴以沖突,那次背后沒有美國人的影子,
如今,美國似乎又在亞太地區加大了動作,這次是在南海附近集結了包括三艘航母在內的強大海軍力量,這是不準備打胡塞武裝了?
2024年12月,美、英、以三國對也門的胡塞武裝展開了猛烈的空襲,胡塞武裝也不甘示弱,以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反擊,包括攻擊美國的“杜魯門號”航母。
這種針鋒相對的場面讓人警覺:這不是簡單的沖突升級,而是一種對攻態勢。
然而,反常的是,即便在如此激烈的交火下,美國并沒有選擇向中東派遣更多的軍力,反而把注意力轉向了亞太地區。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到2025年1月,美國已經在亞太地區部署了3艘航母——幾乎占到所有可用航母的一半以上。
這不僅顯示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更讓人懷疑其背后的戰略意圖。
特別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再次進入南海,展開為期4天的例行訪問。
可以說,美航母這次來必然意圖不軌,讓人沒想到的是,最先對此有反應的竟然是菲律賓。
菲議員對于美國航母的進入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無異于對菲律賓主權的侵犯。
她指出,美國的這一舉動是在將菲律賓變成巨大的軍事前哨,馬科斯總統似乎未能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反而可能使菲律賓卷入美國的軍事游戲。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布局,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地區或沖突的短期策略,而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棋局。
在中東爆發激烈沖突的同時,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不斷集結,很難不讓人懷疑,美國究竟有什么樣的長遠打算?
它在多個地區所采取的軍事行動看來只是表面上的分散化,實際上卻指向了某種戰略中心。
這次美航母集結亞太又是為什么?
此次“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到訪馬來西亞,盡管美方表示是為了“進一步強調伙伴關系”,但這一舉動背后的實質并不簡單。
美國海軍雖然十多年沒有去過馬來西亞,如今卻在短短一個多月內訪問兩次,這顯然超出了單純外交訪問的范疇。
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美國希望通過加強與亞太盟友的軍事合作,以重建其在該地區的“雙邊信任”。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局勢緊張的背景下,隨著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持續,美國的軍事資源確實捉襟見肘。
令人驚訝的是,亞太地區并未出現重大危機,這種平靜反而凸顯出美國的焦慮。
實際上,中國近期在軍工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例如076型電磁彈射“無人機航空母艦”以及關于六代機的種種傳聞。
這些進展無疑使美國感受到更大的競爭壓力。
曾幾何時,美國在航母技術上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但中國創新思路的新穎性和實施能力的迅速提升,使得美國在這方面逐漸失去壟斷優勢。
尤其是中國新型戰機的技術突破,如飛翼布局的設計,不僅實現了全向隱身、大航時、高速度等多項性能提升,還超越了美國的下一代空中主導計劃(NGAD)。
對美國來說,中國這些武器裝備的發展被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甚至表示,“不愿意看到這些發展”,認為這是美國軍事史上最糟糕的時刻之一。這表明美國對自身軍事科技創新能力的信心正在下降。
中國從未將自己定位為冷戰參與者。無論是過去的冷戰,還是所謂的“新冷戰”,中國都不愿卷入其中。
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發展的敏感反應更多地反映了其自身的擔憂,而不是全球共同的安全觀。
在面對中國諸如新型預警機和無人機的研發進展,美國與其感嘆“悲催時刻”,不如加強自身的科技實力,同時通過實際行動展示其想要與中國和平共處的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