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一個日益凸顯的現象正沖擊著我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躺平。這并非他們一時的沖動之舉,而是深思熟慮后,對老一輩辛勤耕耘與社會嚴酷現實的深刻洞察與反思。
躺平,對他們而言,既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宣言,也是一份深入骨髓的生活藍圖。他們中的許多人,赫然選擇了不婚不育的道路,以“沒有軟肋”自喻,仿佛預示著自己將成為那最后一批無需為后代傾盡所有的雄沙雞。一個全新的“沙雞時代”到來。
在這片孕育了深厚生育傳統的文明土地上,年輕人的躺平抉擇無疑引發了廣泛爭議。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嗎?或許,我們不應過早地下定論。
古語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是圣人先賢的教誨,千百年來一直深植于中國人的心中。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為家族延續香火曾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當我們深入探究不婚不育躺平現象的背后,卻發現這并非僅僅是年輕人的個人選擇,而是社會不公與無奈現實的反映。
如今,社會財富與權力的分配呈現出新二八定律:2%的人口掌握著80%的財富與權力,而剩下的98%的人口則面臨著種種困境。這一定律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即98%的人的努力往往換不來相應的回報,他們的選擇和命運似乎從出生起就被限定,希望變得渺茫,甚至陷入絕望。這正是導致年輕人選擇躺平這一生活態度的根本因素。
令人驚訝的是,在“啃老”這條路上,無論是2%中的位高權重的貪官污吏,還是98%的平凡普通的市井小民,竟然表現出驚人的一致性。貪官污吏的子女,憑借父母的不義之財,過著奢靡的生活,甚至在網絡上炫耀;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則只能依靠父母那點微薄之力,在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上步履維艱,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艱辛。
也就是98%的小沙雞的生存與否,能否汲取到維系生命的甘露,全然依賴于父母能否從遙遠的百里之外,艱辛背回那一滴滴珍貴的甘霖。若父母無力背回,你只能黯然離場;若能背回,也僅是勉強維系生活。這便是生活的真相,既簡單又殘酷。
于是,在這個被稱為沙雞的時代,社會宛如一幅末世畫卷:貪官污吏如同高配版的雄沙雞,拼命撈取不義之財;而我們普通人則像低配版的雄沙雞,為了養家糊口而拼命奔波,如送外賣等。這便是二八定律的殘酷現實,2%與98%之間的鴻溝宛如天塹,難以逾越。這無疑是世界上最為嚴重的不平等現象之一,令人深思。
我們不禁懷疑,今日之社會景象的復雜與不公,即便是大明和大清帝國也難以相提并論。在那個時代,盡管社會存在著種種不公,但科舉制度如同一扇向普通人敞開的大門,為他們提供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途徑。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普通人就有可能通過科舉之路獲得功名利祿。
據統計,明清時期,近一半的舉人、40%的進士均出生于非官宦家庭。這些出身平凡的學子們,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只為有朝一日金榜題名,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觀今日,即便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畢業生,也在為就業而奔波忙碌,這不禁讓人深感時代的變遷與現實的無奈。
沙雞時代的新二八定律——2%和98%的差距,大家想想,包括我在內,有沒有可能成為那個2%。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感到壓抑的話,那就看看新聞聯播給自己找點安慰,或許需要再看晚間新聞才能將這口氣徹底地透出去。本文是《沙雞時代》第四篇也是最終篇,謝謝閱讀!祝大家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