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關于“中國六代機試飛”的消息剛剛曝出的時候,美媒的沉默震耳欲聾。
要知道,美媒一向對“中國海軍規模全球第一”或“解放軍在兵棋推演中大敗美軍”這類話題津津樂道,這次似乎有意避開了對中國六代機的熱議。
不過就在前幾天一直噤聲的美媒終于說話了,從12月30日開始美國智庫和一些半官方的媒體開始大批量跟進相關消息的報道。
這表明可能美國已經商討出了某種策略,準備應對此次事件。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的一篇文章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文中,美國學者魏切特認為,中國實際上還在著力提升五代機的性能,研制六代機的傳聞只是為了擾亂五角大樓的視線。
他猜測,中國希望通過制造“六代機”的假象,把美國拖入競爭陷阱,從而消耗美國的財政資源。
美媒甚至喊話五角大樓:警告他們不要陷入到“中國六代機”的詭計里,別上當了。
不僅美國有人抱有這樣的懷疑,俄羅斯的一些專家也對中國的新型戰機持保留意見。
他們甚至認為,中國的設計在外形上模仿了俄羅斯的無人機模型,而且質疑其性能是否達到六代機的標準。
與此同時,美媒也提到美國政府面臨嚴重的財政壓力,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正試圖借此削弱美國經濟。
據認為,某些所謂的“科幻武器”,例如“白帝”空天戰機,是中國用來迷惑美國決策者的煙霧彈。
如此看來,美國似乎有點擔心重蹈蘇聯的覆轍,因為在冷戰時期,蘇聯正是因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而不得不走上了一條畸形的發展道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早已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很多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
比如說,中國科學院最近展示的一款高超音速原型客機,其最高速度可達6.56馬赫,這樣的進展讓人對“白帝”、“玄女”等概念的實現充滿期待。
至于成飛和沈飛展示的新機型是否是六代機,目前還沒有官方的確認。也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用以替代殲轟-7的新一代戰斗轟炸機。
當然更加確切的消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咱們官方沒有公布。
既然美國討論咱的戰機說的這么熱鬧,那美國的“六代機”怎么樣了?
如果美國六代機早就首飛了,為什么這次美國主流媒體罕見地對“中國六代機”保持沉默了?
我們先來聊聊美國的第六代戰斗機項目,其實美國空軍和海軍都有各自的計劃。
其中,美國空軍的項目叫“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預計2030年左右服役,目標是接替現役的F-22隱形戰斗機。
而美國海軍也在進行F/A-XX下一代戰斗機項目。這些計劃都不是小打小鬧,而是涉及數百億美元的大項目,所以像馬丁、波音和格魯曼這樣的巨頭公司自然不會錯過競標的機會。
整體來看,NGAD的設計非常前沿,采用了翼身融合和無尾的設計,動力上使用新一代的自適應變循環渦扇發動機,不僅能超音速巡航,還要做到全向和全頻譜隱身。
最炫酷的是,它還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戰斗機的戰場態勢感知水平,并且能夠與無人機協同作戰。
然而,事情并沒有看上去那么順利。
早在5年前,美方就宣布,他們已成功測試了一架全尺寸飛行演示機,作為NGAD項目的一部分。
這好像表明美國在第六代戰機的研發上似乎領先,但這里面有不少疑問。
《防務新聞》采訪中提到,雖然羅珀當時高調宣布“我們已經在現實世界中建立和飛行了一個全面的飛行演示機”,“但實際上,美國空軍的未來戰斗機計劃仍處于初期階段,通常演示機的首次試飛需要幾年才能實現”。
更讓人疑惑的是,他沒有透露多少關于原型機的信息,比如具體參與的國防承包商、原型機的具體性能、甚至連試飛時間都守口如瓶。
深究下去你會發現,這次所謂的“成功試飛”可能水分不小。即便是《防務新聞》自己也質疑,美國空軍在解釋這一消息時缺乏細節支持。
事實上,到了2023年7月,格魯曼卻宣布退出NGAD項目的競標,這說明什么?
說明美國空軍直到現在都沒有最終確定戰斗機的設計方案和主承包商。
至于2020年那些“飛行演示機”,很可能只是利用現有戰斗機平臺測試了一些新技術而已,離真正的六代機還有不小的距離。
所以一開始美國媒體對“中國六代機”的沉默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自己的項目也是千頭萬緒,未有定論,這樣的背景下,媒體自然不會對中國的六代機“傳聞”大肆報道,因為他們自己家的進度還沒有完全定下來呢。
早在2024年7月,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就宣布暫停了這個項目,要花幾個月重新評估設計是否合理。
為什么呢?因為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預計單價可能接近3億美元,這讓即便是一向財大氣粗的五角大樓都感到難以承受。
就在四年前,羅珀就曾對NGAD項目的資金來源表示過擔憂,如今看來,他的擔心成真了。
年底的時候,肯德爾又提到,NGAD的命運將被交由未來的特朗普政府決定,這讓人不禁對這個項目的前景心生疑慮。
其實,美國海軍的下一代戰斗機項目也沒好到哪里去。F/A-XX項目本來是打算從F-35聯合研制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保持獨立性。
然而,在2025財年的預算草案中,原計劃的4.5億美元預算居然被砍到了不到5400萬美元,削減了將近90%。這事實上等于把計劃擱置了。
可以說,美國海軍在推進F/A-XX項目時可謂是寸步難行。
這些問題的背后,其實反映出美國在多方面遇到的挑戰。
對于中國能否在20年內擁有第六代戰斗機,《防務新聞》報道中的專家們雖然在時間上看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共識:不要低估中國在下定決心后的能力。
這種態度變化,反映了美國在科技競賽中的深深焦慮。
令人費解的是,這種焦慮不僅僅源自于對手的崛起,更是美國自身面對的一系列棘手問題:科技進步停滯、新興工業領域的空心化、人才流失等,這些都使得美國在新技術研發上顯得力不從心。
由于長期以來對傳統制造業的忽視,美國的工業基礎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堅實。這種情況讓人聯想到一個急需跑得更快卻發現自己雙腿已經無力支撐的運動員。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背景,那就是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對軍事項目的影響。隨著新一屆政府的上臺,政策方向和優先級都會發生變化,這增加了重大項目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像NGAD這樣的高昂項目,究竟能不能繼續推進,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政府的政策和財務規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