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于里
注意:本文有嚴重劇透
迷霧劇場的懸疑新作《風中的火焰》是觀感相當矛盾的一部劇。說它不好看吧,倒是能吊著人一直追到底,說它好看吧,追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吐槽。這是一部特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懸疑劇。
《風中的火焰》海報
故事以寧夏北部一個因礦而興、又因資源枯竭而逐漸衰敗的小鎮為背景,通過雙時空交叉敘事的手法,將1994年和2004年的兩條時間線交織在一起,講述跨越十年的兩起刑事案件以及三名昔日好友劉白(蔣奇明 飾)、梅葦(楊采鈺 飾)和雷富貴(黃澄澄 飾)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
劉白聰明也狡黠,考上大學的他渴望離開閉塞的家鄉去更廣闊的天地。命運因為一場意外發生了轉折——父親劉波在一次搶劫事件中“喪生”,這場悲劇改變了劉白的人生軌跡,也深刻影響了他與好友梅葦和雷富貴之間的關系。
劉白(蔣奇明 飾)
十年后,當劉白刑滿釋放回到小鎮時,一切物是人非,曾經的朋友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而一具被焚燒的女尸出現在警局門口,老刑警褚志強(王景春 飾)與新任刑警隊長張韜攜手調查,發現此案與十年前的舊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三位主角所要掩蓋的秘密逐漸被揭開……
褚志強(王景春 飾)
作為國內首部以西北為背景的懸疑劇,《風中的火焰》的一大特點是將地域特色與懸疑元素相結合,賦予懸疑故事別樣的質感。
西北地區以其遼闊無垠的黃土高原、漫天飛舞的沙塵暴和冷冽干燥的氣候而聞名。在《風中的火焰》中,這些自然景觀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板,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東北老工業基地那種衰敗但保留著一定秩序的城市景象,《風中的火焰》所描繪的是一個更加原始粗獷的社會生態。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當地居民面臨更為嚴峻的生活壓力,面對困境往往選擇直接對抗而非尋求法律幫助,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西北的地域景觀
同時,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一代渴望走出大山改變命運,但他們所處的家庭環境和個人經歷又限制了他們的出路,理想與現實之間形成巨大落差。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年輕人展現出一種既堅韌不拔又野性難馴的性格特點。在《風中的火焰》中,這種人性特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劉白、梅葦還是雷富貴,他們在命運的捉弄下要么平靜地忍受,要么極致地“發瘋”。
《風中的火焰》第二大特點,以兩男一女的“三人行”友誼,構成人物關系的主軸。
這是一組很有張力的人物關系,是影視創作熱衷的表現對象。例如經典的《祖與占》,又如《風中的火焰》頻頻與港片《縱橫四海》呼應,電影中,鐘楚紅、周潤發、張國榮也組成了復雜的“三位一體”關系。
臺詞來自《縱橫四海》
“三人行”的關系特別微妙,當三個人組成一個群體時,往往會出現所謂的“第三方效應”——在這個小團體中,總會有一個成員感覺到自己處于邊緣位置,或者是在其他兩個人互動時感到被忽視或冷落。尤其是在性別差異明顯的組合中,如兩男一女或兩女一男,異性之間的吸引力會加劇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在某些情節設置中,兩位男性可能會共同追求同一位女性,引發競爭甚至沖突。“三人行”的不穩定,增強了故事發展的戲劇性和不確定性。
“三人行”中,雷富貴是那個“第三方”
《風中的火焰》,劉白、梅葦和雷富貴三人在礦鎮中學時期結下深厚的友誼。在廢棄的窗前,他們坦誠相對,分享著夢想與憂慮,即便生活艱苦,也能從彼此的陪伴中找到安慰與支撐。但8·13案改變了一切。“三人行”的不穩定關系,為悲劇埋下伏筆。
昔日的梅葦,享受著兩個男生對她的好
劉白在目睹父親因經濟壓力而犯罪,并最終被梅葦誤殺之后,他的世界瞬間崩塌。劉白在三人組中一直以講義氣著稱,他愿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這份義氣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蒼白無力,入獄十年,兩位朋友的探監次數屈指可數。出獄后的他,成為三人中的下位者,心中充滿失望、不平與憤怒,并滋生出對昔日好友的強烈恨意。
梅葦聰明、獨立,但重男輕女的家庭讓她難以走出大山。她開槍誤殺劉波是出于自保、也為了學費,為了掩蓋真相,她不得不與雷富貴保持關系。十年后,梅葦已從昔日單純的女孩變成游走于生意場上的女公關,利己主義是她的生存哲學。她害怕劉白的報復,也擔心雷富貴的威脅,與劉白和雷富貴漸行漸遠。
考上藝校的梅葦,卻失去了上學機會
最初,雷富貴在“三人行”中略顯自卑和敏感,父親早逝,他成績也不好,暗戀著梅葦,卻又深知自己在這段三角關系中處于下風。他仍珍惜與劉白和梅葦之間的友情。十年過去,經商的雷富貴搖身一變成為三人中的上位者,雖然他對朋友依然義氣,但地位的轉換讓兩位朋友與他的情感裂痕越來越大。
此時的雷富貴,已經是三人中的上位者
“三人行”不穩定的關系,讓友誼就像風中的火焰,在時代的洪流和人性的弱點的雙重作用下搖曳不定,最終徹底熄滅,深刻揭示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復雜多變與脆弱不堪。風中的火焰雖曾熾熱明亮,卻終究難以抵擋命運的吹襲。
自私,讓友誼崩塌
固然有著鮮明的特點,《風中的火焰》招致卻也不少觀眾的批評,它的缺點很明顯。
一個是強行反轉與邏輯漏洞。
如今很多懸疑劇都將反轉作為一大賣點,《風中的火焰》的反轉卻常常顯得突兀且缺乏足夠的鋪墊。某些關鍵信息的突然揭露,并未通過前期劇情的線索或暗示進行合理引導,哪怕反轉再驚人,觀眾難免覺得突兀生硬。
比如觀眾以為劉白父親死了,演了16集,劉白的父親卻又活著回來了;又如劇中的記者林崇文為了報復雷富貴,選擇殺害與8·13案毫無關系的雷富貴的未婚妻,并放火焚尸,希望警察重查10年前的舊案,動機極為荒謬和不合邏輯。
另一個是節奏緩慢。
一方面是廢戲太多。不論是8·13案還是9·16案,警察的作為都很有限,未能展現出應有的專業素養和辦案能力,基本靠嫌疑人“自曝”。偏偏刑警們家長里短的戲份又多又無趣。
雷富貴二叔這條線也頗為累贅,雖然劇情讓他承擔著讓劉白和梅葦的信任瓦解的功能。他輕松地在警察的眼皮底下活動,多次逃脫追捕,最終在空曠的路上被一輛大巴撞死。出現得突兀,行動很突兀,離開得也非常突兀。
另一方面,節奏慢與劇集的鏡頭調度有關。如今,懸疑劇市場中出現一種過猶不及的傾向,過度追求所謂的“電影質感”,表現為對畫面構圖、色彩調校、鏡頭語言等視聽元素的高度精致化,在實際效果上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造成敘事節奏的拖沓。
《風中的火焰》大量運用慢鏡頭以及復雜的剪輯手法,以及過多BGM的運用,試圖營造出深沉、壓抑的氛圍,但這些手法的運用并未與劇情的推進形成有效的配合,很多集數的有效信息量非常低,節奏非常拖沓,極大地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罵“注水”的聲音一片。
事實上,《風中的火焰》在嘗試通過西北懸疑的背景和不穩定的“三人行”來切入時代觀察,具備一定的特色。然而,該劇失之于劇情的拖沓冗長以及邏輯上的諸多漏洞。這部24集的懸疑劇,完全可以精簡為12集的篇幅,或許還有成為一部精彩懸疑劇的可能。
迷霧劇場應該嚴肅考慮回歸到12集(最多16集)的體量。精簡的集數能集中展現核心沖突與轉折,避免不必要的支線情節分散觀眾注意力,確保每一集都能為整體敘事增添價值,更好地維持觀眾的興趣和期待。如果為了商業利益,強行為劇集注水,拉長篇幅,這已經違背了精品懸疑短劇的初衷。重回高效精煉敘事的路線,迷霧劇場或許還能挽回口碑。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