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腐敗線索大起底
發現多名醫務人員收入異常
近日,廣西紀委監委官網發布文章《我區紀檢監察機關專項整治“看病貴”“看病難”問題——護航百姓就醫 群眾可感可及》。文章顯示,2024年4月以來,廣西嚴查醫藥領域腐敗,已經依法留置85人。
其中,信息化手段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反腐利器。
據悉,廣西嚴查典型案件,聚焦醫療領域監管不力、以權謀私、失職瀆職、利益輸送等違紀違法行為,對近年問題線索大起底,同時采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收集線索,為案件查辦夯實基礎。
通過多渠道收集醫務人員的收入數據,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講課費、科研經費等,再運用先進的建模技術進行分析比對。
例如,將某醫生的收入與同科室、同職稱醫生的平均收入進行對比,若出現顯著差異且無法合理解釋,便可能存在問題。這種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方式,能夠突破傳統監督手段的局限,快速、高效地鎖定那些收入異常的醫務人員,為后續的調查提供了精準的線索。
北海市紀委監委通過數據采集和建模分析,發現多名醫務人員收入情況異常。專案組從2名醫生和4名醫藥代表打開突破口,立案34件,依法留置市人民醫院原院長陳某、副院長莫某及合浦縣人民醫院黃某等人。
拔出蘿卜帶出泥,在現階段的醫藥反腐中,對于問題線索的深度挖掘,使得許多腐敗問題被連續性揪出。
據廣西日報報道,在專項行動強大攻勢下,廣西衛健委原黨組成員、自治區藥用植物園原黨委書記繆劍華插手工程項目謀私貪腐的問題浮出水面。北流市紀委監委從問題線索大起底中深挖細查,查出市人民醫院設備科原科長龍某收受供應商好處費、違規插手醫療設備和藥品醫用耗材采購的腐敗問題,同時順藤摸瓜,挖出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李某的謀私貪腐問題。
到目前,廣西立案712件,處分514人,移送36人,追繳違紀違法所得4.93億元。
大數據反腐
醫療反腐新的發展命題
不僅僅是廣西,杭州大力推廣的“智廉醫院”數字化平臺同樣是利用大數據動態監管院內醫護人員的從業行為。
在“智廉醫院”大數據監管平臺上,目前已實現對醫療機構986組醫療核心業務數據的大數據監督。如平臺上可看到住院和門診相應藥品費用排在前十的藥品種類。
“點進相應藥品還能看到用藥的醫生信息,若發現藥品使用異常,我們就可以針對性提醒醫生。”富陽區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何正飛說,通過大數據實時抓取、智能分析、動態預警,系統還可對抗菌藥物使用、高值耗材使用、外配處方等多種行為實現全方位監督。
針對醫藥代表院內營銷行為監管難題,杭州市富陽區依托“智廉醫院”平臺,建立了全區醫藥代表“清廉積分”管理,并率先實現對醫藥代表院內營銷行為軌跡的大數據監管。“和駕照分一樣,一共12分,如果進醫生診室推銷就要扣2分,扣至零分即列入‘黑名單’。”富陽區衛生健康局黨委副書記何安彬介紹,目前已對56名醫藥代表“清廉積分”實行了扣分,并將31名醫藥代表列入“黑名單”,他們將被禁止在富陽區公立醫療機構從事藥品、耗材、設備等營銷代理活動。
針對監管醫衛人員廉潔從業行為利益沖突問題。富陽區將醫護人員人事檔案、醫藥代表檔案等8類數據池同時集納進“智廉醫院數據倉”,通過“大數據碰撞”,平臺可對醫務人員親屬代理藥品耗材設備、醫院干部親屬承攬采購項目、領導干部插手醫院采購項目等特定關聯人員廉政風險實現“智慧監管”,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
大數據反腐
面臨的難題
數據共享程度較低
從數據共享的具體維度來看,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存在鴻溝,例如,工商、稅務、社保等部門之間的數據對接。這些部門掌握不同類型的數據,但彼此間缺乏信息交換機制,導致有些腐敗行為難以通過多維度數據進行早期預警。
個人信息存在安全風險
首先,大數據反腐過程中涉及的各類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個人財產信息的公開可能為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提供條件。其次,個人信息也可能存在泄露風險。
證據規則適用難
一方面,豐富的數據資源并不直接等同于證據。由于數據獲取、處置和管理過程的復雜性,在海量電子數據中提取有效訴訟證據非常不易。另一方面,在當前技術手段日益發達的情況下,惡意篡改電子證據的行為更加隱蔽,證據的真實性難以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