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又安排了!什么任務?那就是我國天問二號任務,這也是繼我國天問一號任務之后,又一個重大任務。
不過,天問二號任務并不是部分人想得那樣,去火星,這一次雖然也叫“天問”,但是它去小行星,那天問二號與火星任務有關系嗎?
其實存在關系的,后續我國執行天問三號任務的時候,就是前往火星,天問二號可以說是天問三號任務的“先頭兵”,那到底有什么用處,下面就詳細看看。
2025年,天問二號發射時間確定!長三乙執行
沒錯,2025年最為重要的航天任務之一,就是天問二號任務了,這一次任務我國是使用長三乙執行任務,也就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對于這一款火箭,可以說是我國的“頂級火箭”,能夠將其派來執行天問二號任務,這是必然的。
這一款火箭在2024年底的時候,還創造了我國的火箭發射奇跡,它成為了我國首個單一型號完成100次發射的火箭。
所以,是一款非常穩定,適應力非常強的火箭,并且能夠滿足我國航天任務之中的各種發射需求,具有極強的調整性,那它的實力有多強呢?
長征三號乙是一型主要用于發射高軌航天器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為三級構型,捆綁四個助推器,火箭長56.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5.5噸。
而且它全箭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段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組成,并且這一款火箭還存在改版,可以實現不同運載能力的需求。
反正來說,這一款火箭的適應性非常強,穩定性也非常高。
而還有一個關鍵性的點,那就是我國在執行長三乙發射任務的時候,還在進行對火箭的進一步升級。
比如:在2024年底完成100次發射的時候,我國還在強力改造該火箭,有5項技術創新作為改進,這也說明了它的改變也很強,未來還可以滿足更多的任務需求。
當然,在此前,我國執行的北斗任務,一箭多星等任務,它都執行過,所以,這一次我國天問二號將其安排長三乙執行,完全就是不錯地懸著,到底什么時間執行發射任務呢?
按照我國的計劃,計劃于5月左右執行,這是已經公布的發射確定時間,但具體的時間,可能就看我國安排了。
所以,從時間上來說,這一項任務不少人也在等待之中,期待早點執行,畢竟這又是我國“首次”執行的小行星采樣任務。
小行星采樣做什么?與天問三號任務有何關聯?
我國天問二號任務是前往一顆名叫2016HO3的小行星,然后進行對它采樣返回,該小行星是在2016年發現的。
按照部分研究指出,這一顆小行星相對于是地球的“準衛星”,因為它也是圍繞地球進行旋轉的,但這一顆小行星不大,也增加了我國進行小行星采樣的難度,其體積尚未完全確認,但可能是40到100米。
所以,這就要求在小行星采樣的時候,進行高度精確對準了。
那小行星采樣的目標是什么?按照披露的情況來看,主要分為三大目標:
- 一是測定2016 HO3軌道、自轉、形狀大小和熱輻射等物理參數。
- 二是探測2016 HO3形貌、表面物質組分、內部結構,獲取小行星樣品的背景信息。
- 三是對2016 HO3返回樣品開展實驗室分析研究,測定小行星樣品的物理性質、化學與礦物成分、同位素組成和結構構造;測定和研究小行星樣品的年齡;與隕石進行比較研究,建立返回樣品與隕石、地面觀測與遙感就位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
看到這個目標,似乎很多人都有點懵了,那就是與我國天問三號任務似乎并沒有關系?其實并不是,與天問三號任務是存在關系的。
這一次我國執行天問二號任務,將成為天問三號火星取樣返回重要環節的先期驗證,也就是這一次任務是我國針對天問三號任務之下的一次技術,方案等方面的驗證,那么在后面,我國就可能更加熟悉的進行天問三號任務了。
所以,這個作用非常大,只要天問二號任務成功完成,那也就徹底說明了天問三號穩定了,你說有沒有關系?肯定是有的。
天問三號有望創世界第一,也就是領先全球
在天問二號任務之后,我國就要執行天問三號任務,按照計劃,我國計劃在2028年前后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采樣和攜帶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縱觀全球,雖然歐美也在執行火星采樣任務,并且美國宇航局(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上收集了土壤,但是現階段美國是拿不回來,新的帶樣品返回器等模塊,已經基本處于停止狀態了,雖然2024年美國在尋找更加簡單的方案,帶回火星樣品回來。
然而呢?還沒有一個方案出來。
所以,現階段就中國更加穩定了,一旦采集返回地球,將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火星采樣返回的國家。
只不過,火星采樣也并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簡單,相對于月球采樣更加困難,主要有兩大難點:
- 一是在火星表面獲取樣品,然后從火面起飛上升;
- 二是在軌道上完成這兩個目標之間的交會和樣品轉移,在系統設計上,對于探測器的智能化提出了更多要求。
所以,我國從小行星采樣上來進行技術驗證,也算是在做任務鋪墊,也期待我國能夠早點,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畢竟在未來,這些任務將推動我國更強大的航天任務。
比如:知道火星上是不是還存在著水?是否曾經有過生命的痕跡?如果把火星土壤帶回來研究,或許能更接近問題的答案。
而且,未來不是人類還將實現火星移民嗎?如果我們對火星了解更加透徹,也可以在火星上選擇更加好的居住地,所以,火星采樣返回是關鍵性的點,這就是基本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