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賀澤喜
整理:賀益民
一、年少有為,革命歲月擔大任
賀澤喜,男,1935年出生,賀氏6房。溆浦縣馬田坪村賀家垴人。小學文化,1943年在城族完小讀小學。1945年輟學。1957年與舒六青喜結連理,生育子女5個,其中3個兒子,2個女兒。1952年參加民兵訓練,1953年入團。同年擔任團支書,民兵訓練副支隊長。1957年調湘黔鐵路指揮部,擔任團委書記。1959年回村擔任專業隊長,1960年調縣果品公司工作。1961年調縣農業局擔任經作股副股長,后因技術過硬,1964年抽調至會同進行技術指導。
二、初露鋒芒,會同果園展身手
在會同期間,對一10年未結果的桔園進行技術改造,使這一桔園當年掛果3000多斤,時任會同縣委楊書記親自到果園參觀。后組織各鄉鎮人員到現場學習。在賀澤喜的指導下,會同縣柑橘事業飛速發展。七年中,全縣桔園從一畝發展到十多萬畝。
會同縣沒有栽種甘蔗和制作紅糖的歷史,所有甘蔗和紅糖都從溆浦和麻陽購買。賀澤喜到會同縣后,將連山公社作為甘蔗生產加工實驗基地,手把手教當地農民種植、加工、制糖。得益于他的指導,會同甘蔗的生產加工,從無到有,蓬勃壯大。
三、再創佳績,農業戰線鑄輝煌
1970年初回縣農業局,同年3月抽調至耒陽果品公司開展柑橘技術指導。全力打造灶市鎮沙頭村萬畝柑橘基地,后因該村山地面積不足,致使基地只完成一千多畝。1975年抽調至衡陽安仁縣新建園藝場,培訓輔導上山下鄉青年柑橘技術。1976年到芷江、沅陵培訓青年技術人才,講授柑橘培育、嫁接、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等知識。
1978年調懷化縣商業局,專門負責紅糖、紅棗、金櫻子等殘次水果食品再加工利用。通過清洗、消毒、提純等工序,將這些殘次水果釀造成人民喜愛的酒水飲品。過硬的技術,得到了時任商業局肖局長和農業局陳局長的認可。陳局長發現他精通農業技術,當年調至懷化縣農業局擔任副局長,分管棉花、柑橘、甘蔗和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四、個性耿直,雙重挫折轉人生
1980年調回溆浦縣農業局繼續擔任經作股副股長,在大江口鎮蓮花村蹲點。1982年,全縣柑橘遭受嚴重冰凍,桔花園至園藝場轄區柑橘全部凍死。為了解情況,分析對策,縣委在園藝場禮堂召開柑橘受災情況分析會。會上,賀澤喜因如實匯報災情而受到時任縣委書記孫學辰無端批評和指責,并命令去縣委辦公室檢討反思,由于他堅持自己對災情的認知,“如果10天后,柑橘全部復活,不光寫檢討,坐牢也行,現在我不寫檢討。”正是因為這句話,孫書記認為賀澤喜和他頂牛,將他從縣農業局開除。同年,陪同省市農業局領導到大江口查看柑橘受災情況。考察期間,賀澤喜對全縣柑橘受災情況進行了精準分析。聽到他的分析,他們一致認為賀澤喜是一個難得的技術人才,決定將他留在大江口供銷社繼續工作,視情況再確定是否調回縣農業局。
1985年,賀澤喜到耒陽承包桔園1000畝,后因合伙人王某、陳某攜資金逃跑,桔園承包功虧一簣。最后通過法院審判,贏得官司。
1987年,回村任生產隊長。
五、勤奮敬業,服務宗族贏眾望
1992年3月,受賀方山邀請,到賀顯守家共同商議宗族清明會事宜。賀澤喜,賀方山,賀顯守,賀方萬,賀方堅,賀方道,賀方楊,賀顯華共8人參加商議,就掛親、祠堂維護、修譜、清理祖墳及掌握賀氏人員現狀等工作進行分工安排。會議明確賀方萬擔任總負責人;賀澤喜負責馬田坪、雷峰山、大江口、均坪、麻陽水等區域;賀方堅負責任溪口、楊柳沖轄區;賀方道負責淘金坪、龍王江轄區;賀方山負責兩丫坪轄區;賀方楊負責龍潭、葛竹坪轄區;賀顯華負責橋江、新坪轄區。通過會議發動和工作人員的努力,當年聯絡員隊伍壯大到30人。
1993年,8人分頭到所聯絡區域開展工作,聯絡宗族人員,召開相關會議,宣傳宗族傳統,提高思想認識,倡導宗族傳承,安排當前事宜。由于當時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但是8個人不畏艱難,不辭辛勞,務實推動宗族事業的精神鼓舞了宗族人員,得到了他們的認可,聯絡員隊伍迅速增加到100多人。
當年3月,在盧峰鎮雷達站召開聯絡人員會議,100多人參加。賀方萬主持,賀方堅就掛親,修譜等工作進行了安排。10月,召開四譜修訂會議,規定人平10元上譜,決定2年內完成修譜任務。會議確定1994年去辰溪、椒溪大祭祖。并對收費章程進行了明確,定下了5年大祭祖,1年小祭祖的祭掃制度。
在修譜過程中,需要理順脈絡派系,宗族分支和人員信息。70年未修族譜,四譜修訂工作難度巨大。為搞好四譜修訂,全體工作人員常常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忘我工作。因通訊不發達,交通不便利,往往一個錯別字,一個疑問,都需要工作人員走路核對。有時候,為了一個信息,要來回核實多次,其艱辛難以言表。但是賀澤喜等人,沒有任何怨言,他們滿懷服務宗族事業的熱情,無私付出,為四譜的修訂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94年3月15日,賀澤喜和賀方萬,賀方堅,賀顯華,組織1000多人到辰溪祭祖。70多輛車從溪口出發,在祠堂敬祖后,長蛇似的車隊往辰溪進發。車隊路經小江口遇阻,族人搬斷杠子,繼續前行。祭祖隊伍在大路口下車,步行到仁甫公墳上,黃金井賀氏宣讀祭文。第二天到椒溪掛親祭祖,第三天在溪口掛親祭祖。
同年4、12月,召開2次會議,核對校正四譜文字,研究譜書印務發行事宜。
1996年12月,四譜印刷成功,共發行2000多本。
1997年8月,賀方望等主持修繕仁甫公墳墓,樹牌林,圈墳墓。
2000年維修宗祠,清理各房宗祠,春公祠3次維修成功。陳蓮芳個人出資3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