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在雍正登基之前便已經入府,而且還是得專房之寵,因而身懷有孕。但是雍正登基之前,年羹堯便已經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雍正與生母烏雅成璧擔心若是年世蘭生下一位皇子的話,年羹堯很可能會扶持親外甥為皇儲,從而威脅到雍正的皇位。
所以便借用端妃耿月賓之手,讓年世蘭滑胎。
雍正對年世蘭的提防還遠不至于此,雍正將含有大量麝香的歡宜香獨獨賞賜給年世蘭,表面上看是對年世蘭的恩寵,實際上是為了不讓年世蘭再身懷有孕。
雍正登基后,在王府時身為側福晉的年世蘭被冊封為華妃,雖然僅為妃位,但是年世蘭卻有協理六宮之權;而且在后宮中得雍正帝的盛寵,再加上哥哥年羹堯在前朝屢立戰功,年世蘭在后宮十分跋扈,連太后烏雅氏的親侄女皇后烏拉那拉.宜修都不放在眼里。
年世蘭雖然跋扈,但她確實真愛雍正,所以在甄嬛、沈眉莊等人入宮并且得到雍正寵愛后,年世蘭便對其十分仇視,并且想盡各種辦法想要除掉甄嬛以及沈眉莊。
雍正雖然對年世蘭的作為十分清楚,但是礙于年家在朝中的勢力,雍正不得不對其睜一只眼閉一眼。雖然年世蘭曾被晉封為華貴妃,但很快便被褫奪封號“華”,降為年妃。
在雍正拿下敦親王允?、年羹堯后,年世蘭也因為曹貴人曹琴默的出賣而徹底倒臺,被降為年答應。雍正念著舊情,原本想要過段時間將年世蘭晉封為貴人,讓其在宮中安度余生;但是年世蘭對甄嬛恨之入骨,便想要火燒碎玉軒,雍正因此事而將年世蘭打入冷宮賜死。
原本年世蘭并不想就死,但是甄嬛將滑胎一事、歡宜香一事都告知了年世蘭,年世蘭悲痛欲絕,說了一句“皇上你騙的世蘭好苦啊”便撞墻而死。
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華妃,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上雍正帝的后妃中從未有過華妃,年羹堯的妹妹在雍正登基后不是被封為華妃,而是被直接封為年貴妃。雖然沒有封號,但是卻位居貴妃之位,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后烏拉那拉氏。
而且年氏先后為雍正生三子一女,是雍正一生中最愛的一位后妃。
雍正三年年氏病重時,雍正便將其晉封為皇貴妃。
年氏是大清第一位出身漢軍旗的貴妃、皇貴妃,去世后被雍正追封為敦肅皇貴妃,并且同雍正合葬泰陵。
既然年氏從未被晉封為華妃,那么在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中出現過真正的華妃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嘉慶帝的后宮中,便有一位華妃,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華妃!
華妃侯氏是鑲黃旗滿洲包衣出身,其入旗的始祖、也就是侯氏的高祖父侯優才原本是明末清初居住在沈陽的漢人,在清朝初期(后金)侯優才帶著自己的家人歸附太祖皇帝,而被編入鑲黃旗包衣。侯優才與其子侯世杰,一直都是內務府管領下的閑散人,并沒有入仕為官;
一直到侯優才的孫輩,也就是侯氏的祖父這一輩時,家中才有人入仕。
而侯氏的父親侯討柱,則是位至上駟院卿。
上駟院卿,主要負責皇帝與內廷用馬之事,從雍正年間開始為正三品官。而且從乾隆十四年開始,上駟院卿定額為兩人,一位從侍衛中補授,而另一位則是從內務府司官中補授。正是因為如此,內務府包衣出身的侯討柱得以擔任上駟院卿一職。
對于為官者甚少的侯氏家族來說,侯氏的父親侯討柱能夠位居正三品的上駟院卿,無疑是極大地提升了家族的門第。而也正因為如此,侯氏家族也終于有了出后妃的資格。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凡是滿洲上三旗出身的女子,到了13-17歲時便需要參加內務府主持的選秀,只要是被選中的秀女便需要入宮成為宮女,侍奉在后妃、太后、皇上等人身邊。
當然內務府選秀,并非只選宮女,還會選后妃。
有的是先選為官女子,后在皇后、皇貴妃或者內務府的推薦下,侍奉在皇上身邊而得以成為后妃;比如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成為宮女,侍奉在佟佳貴妃(孝懿仁皇后)身邊,在佟佳貴妃的推薦下,烏雅氏得以侍奉在康熙身邊,在生下皇四子胤禛后被晉封為德嬪。
有的則是直接入宮成為后妃,無需擔任官女子。比如乾隆皇帝的后妃惇妃汪佳氏,跟侯氏一樣,其祖上都是世居沈陽的漢人,其父汪四格位至總管內務府大臣,汪佳氏被直接封為永常在入宮,而沒有擔任官女子。
而侯氏,作為上三旗包衣出身,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也會參加內務府選秀。
乾隆四十三年時,侯氏在選秀中被選中,安排到了皇十五子永琰身邊做官女子,侍奉永琰。
為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并添給吃食事(六妞便是侯氏)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乾隆在乾隆三十八年時便已經將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秘定位皇儲,將寫有永琰名字的傳位詔書放置在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也就是說,乾隆為永琰不管是挑選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還是侍妾格格,甚至是身邊的官女子都會格外用心;因為這些侍奉在永琰身邊的女子,將來便是后妃。
侯氏雖然一開始僅為官女子,但是最晚在乾隆五十三年便已經得寵于永琰,因為侯氏在乾隆五十四年六月時為永琰生了一個女兒,為永琰第六女。
侯氏在嘉慶一朝時的封號有“瑩”“華”,“瑩”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光華”,“華”在滿語中的意思同雍正帝齊妃的封號“齊”是一個意思,都是“艷麗”“俏麗”的意思。
雍正帝的齊妃李氏,原本只是侍奉在雍正身邊的侍妾格格,因為長得漂亮而得到雍正帝的寵愛,先后為雍正帝生下三子一女,母憑子貴而晉為側福晉;雍正登基后封為齊妃。
而單從侯氏的封號上,便可以看得出,侯氏是一位長相俏麗的女子,憑著自己的美貌而得到了永琰的寵愛,從官女子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永琰的庶福晉。
皇子的妻妾等級為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侍妾格格,侯氏能夠位居庶福晉便已經很不錯了。
畢竟永琰的嫡福晉,便是未來母儀天下的皇后,永琰的側福晉便是未來的貴妃、妃。
侯氏包衣出身,只為永琰生下第六女,而且第六女不足一歲便夭折了,能夠位居庶福晉之位便已經能看得出永琰對她的寵愛程度。
其實侯氏生女這一年,對于侯氏而言是“雙喜臨門”,不僅自己生下了一個女兒,自己的夫君永琰還被晉封為和碩嘉親王。如此一來,侯氏便一躍成為嘉親王庶福晉,地位自然便跟之前大不一樣了
只可惜侯氏再沒有懷孕,為永琰生育一位皇子。
根據清宮醫案的記載,侯氏有血氣不足之癥,這或許便是侯氏再沒有懷孕的原因吧!
乾隆六十年,乾隆正式宣布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并且于次年正式登基。
這樣的消息,對于侯氏而言自然是好事,這意味著侯氏有了做后妃的資格。
嘉慶元年,永琰改名為颙琰,正式登基,成為大清的第七位皇帝。永琰的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以及侍妾格格們都有了自己的位份與封號:
永琰的發妻喜塔臘氏被冊立為皇后(孝淑睿皇后)
永琰的側福晉鈕祜祿氏被冊立為貴妃
永琰的侍妾格格劉佳氏,冊封為諴妃,位居后宮第三位;
至于在永琰登基前便已經病逝的:
側福晉完顏氏,被追封為恕妃
侍妾格格蘇完瓜爾佳氏,被追封為簡嬪
侍妾格格沈佳氏,則是被追封為遜嬪
而在乾隆六十年入宮侍奉在永琰身邊的兩位侍妾格格,王佳氏被封為春常在,梁氏被封為榮常在
而侯氏,則是被冊封為瑩嬪,位居后宮第四位。
昭令范于星闈。爰沛新綸。用光懋典。爾侯佳氏。夙秉小心。克嫻內教。....用以金冊封爾為瑩嬪
喜塔臘氏是永琰的發妻,為永琰生兩女一子(兒子為道光帝旻寧);
鈕祜祿氏是乾隆為永琰選的備選皇后,已經為永琰生一子一女;
劉佳氏雖然僅為侍妾格格,但是已經為永琰生一子一女。
喜塔臘氏本就是乾隆為永琰挑選的母儀天下的皇后,而鈕祜祿氏是乾隆為永琰挑選的備選皇后,二人被冊立為皇后、貴妃自然是理所應當的,劉佳氏已經為永琰生育皇子公主,被封為諴妃,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后與貴妃也確實合情合理。
而侯氏,本就出身不高,也僅為永琰生育一位公主(還早早夭折),無所依靠的情況下能夠直接被封為瑩嬪,便可見嘉慶帝對她的寵愛程度。
嘉慶六年嘉慶帝后宮不僅新進了幾位后妃,而且嘉慶帝還大封后宮:
皇貴妃鈕祜祿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孝淑睿皇后在嘉慶二年病逝后便是鈕祜祿氏統領六宮)
乾隆六十年入宮的王佳氏,被晉封為和嬪;
嘉慶二年入宮的董佳氏,被晉封為淳嬪;
而侯氏,則是被晉封為靜妃,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后鈕祜祿氏、諴妃,位居后宮第三位。
一開始嘉慶帝為侯氏選的封號是靜妃,但是沒多久嘉慶帝便將封號改為華妃,或許在嘉慶帝眼中,靜妃這個封號確實跟長相俏麗的侯氏不相符。
為此,侯氏便有了華妃的封號。
咨爾瑩嬪侯氏、賦性靜專。秉心恪慎。寅承夙夜。鳴環悉協于禮儀。祗助宮庭。分繭克勤于婦職。是用晉封爾為華妃。
而這個封號,也成了侯氏最終的封號。
在妃位上僅三年的時間,嘉慶九年六月侯氏便病逝了,嘉慶十年二月被正式安葬入昌陵妃園寢。
其實侯氏若是再堅持到嘉慶十三年的話,按照嘉慶帝對其寵愛程度,被晉封為貴妃還是沒有問題的。嘉慶十三年,嘉慶帝因為喜得皇長孫、明年還是嘉慶帝50歲大壽而大封后宮:
諴妃劉佳氏被晉封為諴貴妃
信貴人劉佳氏被晉封為信嬪
和嬪(吉嬪)汪佳氏被晉封為莊妃
只可惜,侯氏去世的太早,錯失了一次嘉慶帝大封后宮的機會。
其父侯討柱能位至上駟院卿,賜總管內務府大臣銜,便已經讓侯氏家族的門第得以提升;而侯氏能被晉封為華妃,讓家族的門第進一步得到提升;若是侯氏能堅持到晉封為貴妃,其家族的門第必然還會得到提升,只可惜侯氏在嘉慶九年便病逝了。
雖然侯氏沒有堅持到嘉慶十三年嘉慶帝再一次大封后宮,但是對于包衣出身的侯氏來說,她的一生其實已經很幸運了:
乾隆四十三年參加內務府選秀,得以侍奉在未來皇帝身邊
得到了未來皇帝的寵愛,而成為庶福晉
雖然在生下一女后再沒有懷孕,但仍舊得嘉慶帝的寵愛,而晉封為華妃
去世后嘉慶帝曾親自前往祭奠,便可見其在嘉慶帝心目當中的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