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以下簡稱《指導原則》),旨在進一步強化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對慢性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導公眾提高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并指導醫療衛生人員科學開展體重管理工作。
超重肥胖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居民健康狀況總體改善,但與此同時,超重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同時,少部分人群存在體重過低的問題。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8年我國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與2002年的22.8%和7.1%相比大幅增長;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并呈逐年遞增趨勢。有研究預測,若該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兒童超重肥胖率將分別達到70.5%和31.8%,農村地區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將超過城市地區。
超重肥胖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等。同時,超重肥胖還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并直接或間接增加醫療支出和社會經濟負擔。為指導醫療衛生人員科學開展體重管理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托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針對超重肥胖等體重問題的規范化管理制定《指導原則》。
《指導原則》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提升體重管理尤其是超重肥胖防控的規范化水平,加強對慢性病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健康科普宣教,引導公眾提高體重管理的意識和技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養水平。
合理膳食是體重管理關鍵
《指導原則》主要內容包括體重的分類標準、體重管理相關評估、超重肥胖的干預和治療、健康體重的管理與維持、特殊人群的體重管理、規范化體重管理流程等。其中,針對超重肥胖、健康體重及特殊人群的體重管理制定了針對性的營養方案。
生活方式干預是體重管理的首選方法,而膳食干預則是生活方式干預的主要手段。對于超重肥胖人群而言,要在限制總能量攝入的基礎上,通過均衡膳食模式或調整食物構成等,維持機體能量攝入與消耗之間的負平衡狀態。
首先是限制能量飲食。在合理的能量分配基礎上,每日限制能量攝入,達到并維持負平衡狀態。根據能量需要量,建議每日減少500—1000千卡或減少30%總能量攝入,同時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均衡攝入(供能占比分別為50%—60%、20%—30%、15%—20%)。其次是均衡膳食。應在控制總能量攝入的同時保障食物攝入多樣化,保持膳食平衡。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鼓勵主食以全谷類食物為主,減少精白米面攝入;充足攝入新鮮、低血糖生成指數的水果和蔬菜;優先選擇瘦肉、去皮雞胸肉、魚蝦等脂肪含量低的肉類,以及低脂或脫脂奶類。同時,還可以個體化調整食物構成。高蛋白飲食可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有助于增強超重肥胖者的減重依從性并維持減重效果;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益于超重肥胖者控制體重、血糖,改善代謝;生酮飲食適用于嚴密醫學監督確保安全情況下,單純性肥胖以及肥胖代謝綜合征人群短期內快速降低體重。此外,間歇性能量限制和代餐食品減重模式也是短期可使用的干預方法。
體重過低人群的體重管理也不容忽視,應對個體進行全面的營養評估,并綜合考慮飲食行為、健康狀況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保證每日三餐能量充足,調整膳食結構,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高營養密度的食物攝入,如堅果、肉類、全脂奶制品等。
此外,健康體重的管理與維持也至關重要。吃動平衡是管理與維持健康體重的關鍵,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睡眠習慣。合理膳食是維持健康體重的基礎,應根據個體的年齡、性別和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進行調整,確保攝入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及間隔時間要合理,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充足飲水,減少高糖、高油、高鹽食物。選擇蒸、煮、燉、拌,減少煎、烤、炸等烹飪方式。
特殊人群營養干預要體現差異化
除超重肥胖人群外,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及職場人等特殊人群的營養方案也存在差異化。對此,《指導原則》也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針對學齡前兒童(5歲及以內),建議綜合管理膳食、運動和睡眠,通常不推薦藥物和手術治療。在膳食管理方面,一是講究科學喂養,防止過度營養,預防早期肥胖。6個月以內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起及時合理添加輔食,同時可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及以上。二是要控制糖的攝入。2歲以下應避免添加糖,2歲及以上限制添加糖。此外,還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增加新鮮果蔬,不吃或少吃高脂、高鈉加工食品和高能量密度食品,控制零食攝入。
對于學齡兒童(6—17歲),建議定期監測身高、體重、生長曲線,在不影響學齡兒童正常發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兒童應限制總能量攝入,消瘦兒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證營養攝入充足。在膳食管理方面。合理選擇食物,保證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基本需要及膳食營養平衡。同時,要調整飲食結構,控制脂肪的過量攝入,減少飽和脂肪酸并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此外,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和飲食行為也非常重要。比如規律三餐攝入,科學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零食及含糖飲料。食不過量,專注進食,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不建議節食減重和快速減重。
對于孕產婦而言,不同妊娠期有著不同的體重管理需求和營養方案。孕前體重管理要維持健康體重,合理膳食。懷孕早期保持孕前能量需求,中期每日增加300千卡,晚期每日增加450千卡。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優質蛋白、低脂食物。產后的膳食要多樣,但不要過量。母乳喂養者在相應年齡階段的成年女性能量需要量的基礎上,每日增加400千卡。
對于老年人群體,結合他們的健康狀況和肥胖相關危險因素,全面評估體重管理對改善老年人機體功能的作用,制定相應的營養方案。能自主進食的老年人,選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監測體重變化。有吞咽功能障礙的老年人,選用營養均衡、適當黏度的流體食物,降低誤吸風險。
職業人群的體重管理則與支持性環境密切相關。各單位應積極組織體重管理科普講座,發放相關宣傳資料,提高職業人群的健康素養水平。同時,要建立健康食堂和餐廳,推廣營養標識,提供并引導選擇健康飲食。(孫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