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作為包含榮耀與掙扎的四戰之地,一直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和崇拜。
在經緯度新書《拜占庭帝國》查爾斯·歐曼的筆下,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歐曼爵士完整地將拜占庭國誕生的原因、建國的艱辛、各個歷史時期君主的貢獻與失誤、歷次征服與被征服的戰爭細節一一敘述完整,講解透徹,活靈活現地將一個古老帝國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讓這部著作成為拜占庭史研究領域的權威讀本。
本文摘編自《拜占庭帝國》
有刪減
福卡斯
登上皇位
自君士坦丁堡開始擔任帝國首都以來,福卡斯是第一個通過武裝叛亂和謀殺合法統治者而獲得皇位之人,他的篡位標志著過去和平有序的繼承制度被打破,并在埋下一個罪惡先例的同時,帶來了一場直接的災難。事實證明,作為皇帝,福卡斯要比不幸的莫里斯糟糕得多。莫里斯雖并非十全十美之人,且運氣欠佳,但一直勤奮、溫和、虔誠、節儉;福卡斯則僅僅是一個野蠻士兵,性格殘忍,且無知、多疑、魯莽。在福卡斯的統治下,帝國以極快的速度走向崩潰。福卡斯以一系列殘酷處決開啟了他的統治,并再未放下過他的屠刀。被福卡斯處決之人,近乎都是前任皇帝的黨羽,其中,最嚴重的是處決身為莫里斯遺孀、提比略二世之女的康斯坦丁娜——她的三個女兒均死在福卡斯的屠刀之下。福卡斯下令處決她們的原因則在于避免有人借她們之名予以造反。但更可怕的似乎是,他活活燒死了在上次波斯戰爭中領軍有方、戰功顯赫的納爾塞斯將軍。納爾塞斯在得到福卡斯安全允諾的前提下來到君士坦丁堡,以擺脫叛國罪的指控。但是,皇帝不僅制定了自帝國改信基督教以來從未有過的懲罰措施來對待納爾塞斯,也違背了他自己許下的諾言。
福卡斯一登上皇位,波斯的庫思老二世便聲稱自己與莫里斯間有著深厚的私人友誼,并以“為莫里斯報仇”為由,向帝國宣戰。與查士丁尼一世和查士丁二世統治時期的拉鋸戰形式不同,此次的波斯戰爭,波斯人連續兩年突入敘利亞北部,并一路攻至沿海地區。戰爭的第三年,波斯人轉向北方,橫掃了迄今為止未受戰爭影響的小亞細亞各省。608年,波斯主力部隊穿過卡帕多西亞和加拉太,直抵卡爾西登城下。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可以清楚地看到亞洲海岸上燃起濃煙的村莊——這是一種既新鮮又可怕的景象:色雷斯被劫掠的場面曾多次映入城市視野,但比提尼亞還從未燃起過戰火。
福卡斯像,圖源網絡
希拉克略一世
加冕稱帝
在首都,推翻福卡斯統治的嘗試接連不斷,但均被福卡斯所壓制,并對密謀者施以酷刑。在他統治的八年間,君士坦丁堡被酷刑充斥,亞洲各省不斷經歷著劫掠,歐洲的軍隊被轉移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以對抗波斯軍隊,導致色雷斯和伊利里亞行省越來越多地落入斯拉夫人之手。然而,福卡斯仍然把持著君士坦丁堡:其因軍事叛亂而生,亦注定要因軍事叛亂而亡。
在福卡斯統治時期,非洲是拜占庭帝國唯一沒有受內亂或外患而影響的地區。年邁的老希拉克略作為總督,在該地區深得人心,以至于皇帝不敢輕易罷免他。在君士坦丁堡各方“將帝國從怪物的枷鎖下相解救”的強烈懇求下,老希拉克略終于同意承擔起打擊福卡斯的責任。他秘密籌建了一支艦隊,并將其交給與他同名的兒子指揮。他在派遣這支艦隊進攻君士坦丁堡的同時,其侄子尼西塔斯亦率大批騎兵沿非洲海岸向埃及發起進攻。
當小希拉克略率領艦隊抵達達達尼爾海峽時,君士坦丁堡城內的所有顯赫人物,都秘密地逃到他這里避難。當他接近首都時,福卡斯的軍隊爆發了兵變:暴君的艦隊在一場小型戰役后便被沖散,君士坦丁堡隨即敞開了城門。一個曾被福卡斯冤枉的官員在皇宮中將福卡斯抓住,并將他帶到了小希拉克略的戰艦之上。小希拉克略向福卡斯問道:“汝何為用此惡以治國?”篡位者福卡斯對此譏諷道:“汝能善治之乎?”隨后,小希拉克略將福卡斯踢開,水手們在甲板上將他砍成碎片。
第二天,大教長和元老院推舉小希拉克略為皇帝,其于610年10月5日在圣索菲亞大教堂加冕,正式成為“希拉克略一世”。
希拉克略一世像,圖源網絡
“真十字架”
的丟失
希拉克略一世接管了正處于混亂無序之中的帝國,他一定很快就感覺到福卡斯垂死時的譏諷并非毫無道理。資源匱乏,將國家治理地更好似乎已是無稽之談;領土盡失,除非洲、埃及以及首都附近的地區外,波斯人、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幾乎占領了其余的所有省份;國庫空虛,且在小亞細亞的多次潰敗,導致軍隊的有生力量幾乎蕩然無存。
起初,希拉克略一世似乎對在這種混亂中重建秩序的可能性感到絕望,盡管他正值壯年、精力充沛——“一中人長身,體強健,胸脯寬,灰睛黃發,皮膚甚皙;登基時蓄繁須,后翦其短。”在統治的頭十二年里,希拉克略一世一直留在君士坦丁堡,努力重組帝國,并致力于捍衛色雷斯和小亞細亞的邊界。而對于那些更為遙遠的省份,他似乎并不抱拯救之希望,其統治早期的編年史中列滿了關于帝國損失的內容。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北部在福卡斯執政之時已經丟失。613年,當帝國軍隊正全力保衛卡帕多西亞時,波斯將軍沙赫巴茲轉而南下進攻敘利亞中部,大馬士革隨即落入其手。更糟的事情還在后頭。614年,波斯軍隊出現在耶路撒冷城下,在遭遇短暫抵抗后便將這座城市占領,并派軍駐扎。而當沙赫巴茲率領主力部隊離開后,耶路撒冷的民眾奮起殺死了城中的波斯駐軍。
反映希拉克略的拜占庭軍與庫思老二世的波斯軍交戰的壁畫,圖源網絡
這件事令沙赫巴茲異常憤怒,他隨即率軍返回,并血洗了這座城市——九萬名基督徒被殺,只有猶太居民得以幸免。耶路撒冷的大教長扎卡賴亞斯被擄去,與他一起被擄走的還有當時所有基督徒眼中的至尊之寶——木制“真十字架”。根據著名傳說,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海倫娜在摩利亞山上挖出了這件圣物,并為它建造了一座輝煌的神殿。現今,沙赫巴茲褻瀆了基督教神殿,并將“真十字架”帶到了波斯。
這一損失令拜占庭帝國的民眾陷入絕望,他們認為,“真十字架”是他們的守護神,其被擄走使帝國氣運盡失,末日已經行而將至,庫思老二世也是基督徒之公敵。波斯人在勝利時對希拉克略一世所使用的傲慢與侮辱之言,也可以解釋他們的信仰。庫思老二世在其信中褻瀆神明的話語似乎是對《列王紀(第二卷)》中亞述王西拿基立書信的呼應。信中寫道:
“偉大神明、地球之主庫思老二世,致書于其奴、麻木不仁者希拉克略一世:吾豈不能殲拜占庭之人乎?汝云信汝之上帝,盍其不能救凱撒利亞、耶路撒冷、亞歷山大乎?吾豈不能毀君士坦丁堡乎?汝茍偕妻子來歸我,吾將赦汝之罪,賜汝田疇,且厚撫之。勿復恃基督之虛妄,彼自救不能,況救人乎?猶太人已釘其于十字架而殺之矣,其徒勞無益,昭然可見。”
“真十字架”的丟失和庫思老二世的褻瀆所激起的恐懼與憤怒,帶來了拜占庭帝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族情感爆發。人們感到基督教世界已然命懸一線,從最高層到最底層的所有人都必須拼盡全力,從巴勒斯坦擊退以拜火教為信仰的波斯人,以奪回圣地。希拉克略一世發誓,他將御駕親征以收復失地——自狄奧多西一世于395年離世以來,帝國再沒有任何一任皇帝親自率軍征討過了。教會以最高貴的方式挺身而出——在大教長塞爾吉烏斯的號召下,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教會都把財寶和飾品送到鑄幣廠鑄造貨幣,以作為一筆巨額國債,待擊皇帝退波斯人后再行償還。自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以來,首都居民一直免費領取谷物的制度被廢除了——民眾毫無怨言地忍受著這種貧困的狀態。這一措施不僅節省了國庫開支,同時也將成千上萬身強力壯的游手好閑之人招入軍隊之中。這些游手好閑之人曾是競技場上各派的力量,也曾是城市的“禍害”,此時則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地方。如果繼續實行免費發放谷物的制度,希拉克略一世便永遠也無法籌足戰爭預算。作為帝國糧倉的埃及,在616年便已被挪出帝國版圖,導致政府的谷物供應被完全切斷,政府因此不得不動用財政款來購買谷物以滿足需求,但此方法的成本極其高昂。
希拉克略將圣十字架帶回耶路撒冷,圖源網絡
希拉克略一世
的遠征
在教會提供的國債幫助下,希拉克略一世裝備了一支新部隊,并加強了他的艦隊。他同時還提升了君士坦丁堡的駐軍規模,以作為必要性的預防措施——617年,波斯人再次強行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并占領了卡爾西登。如果不是因為阿瓦爾人的襲擾,希拉克略一世極有可能在第二年便率軍征討波斯了。阿瓦爾人長期以來一直在近乎無人防守的色雷斯地區肆意劫掠,但現在他們承諾要與拜占庭帝國和平共處。希拉克略一世在阿瓦爾汗王的強烈邀請下,前往赫拉克勒亞附近去見他。但這次會面是阿瓦爾汗王所設下的陷阱,其在希拉克略一世的必經之路上設下重重伏兵。得益于坐下快馬,希拉克略一世得以僥幸逃脫;為了加快馬匹的速度,他甚至脫下了披風。恰在暴露于阿瓦爾先鋒部隊的視野之時,他及時地沖入城內并關上了城門。此后,希拉克略一世不得不將全部精力放在了與阿瓦爾人間的戰爭上,直至622年,其才有精力與波斯人交戰。
從精神層面而言,希拉克略一世的此次遠征實際上可以形容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這是拜占庭帝國第一次本著宗教熱情而進行的戰爭,因為皇帝及其臣民所期待的不僅僅是實現政治需求,軍隊出征的目標是為了拯救基督教世界,收復圣地并找回“真十字架”。軍人們被戰爭布道激起高度熱情,皇帝則隨身攜帶一幅圣像,以激發其自己的熱情——這是拜占庭教會一向喜愛的圣像之一,被人們普遍認為其并非出自凡人之手。
從622到627年,希拉克略一世在其英勇而成功地嘗試中,至少進行了六次戰役,拯救了已經瀕臨毀滅的拜占庭帝國。他因此贏得了當之無愧的震古爍今之名,如果不是因晚年的不幸遭遇,他將會以“世界上最偉大的勇士之王”的名號而永垂青史。
《拜占庭帝國》
作者 [英]查爾斯·歐曼
譯者孫溶鍇
編輯推薦
本書是國內系列講述西方古代諸王朝系列歷史的精品,《拜占庭帝國》是其中之一。作品史實嚴謹,文字風格簡明凝練,理論深入淺出,講解了拜占庭帝國的誕生、崛起、稱霸和沒落及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一部非常有看點的經典歷史巨著。
本書作者查爾斯·歐曼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一生著作頗豐,在西方古代史和軍事史上有相當高的建樹,本次版本為重新編譯,在保持風格的同時重新校正了許多史實,是經典重現的典范作品。
查爾斯·歐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曾在牛津大學師從英國現代史大師威廉·斯塔布斯學習。1917—1921年擔任皇家歷史學會主席。在學術生涯中,他開創性地通過殘缺凌亂的歷史文獻再現了中世紀時期的戰役。一生著述頗豐,作品涵蓋從古代史、拿破侖時代軍事史等多個領域,為后世推崇。
“朝不保夕的人是我……”
《中年漂流》:直擊日本中年自由職業者無法逃離的就業困境
↓ 點擊名片,關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